● 钟锦烽
钟锦烽,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尾市作家协会理事,汕尾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汕尾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著有《海陆丰革命歌谣评析》《海丰客家山歌》《黄羌客家传统习俗》,以及小说集《特别的31号》。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标题是《从民俗贡献到时代使命》,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钟敬文先生的民俗贡献,另一个是传承发扬民俗文化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钟敬文先生的一生,是厚植家国情怀的一生。他思想进步,忧国忧民,撰写了《抗日的民间老英雄》《良口之战》等战斗檄文,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爱国青年投身到抗战中去。钟敬文先生的一生,是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和创作的一生。他著作等身,贡献卓著,组织编写了《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俗学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俗学之父”。研究钟敬文先生民俗贡献,对深入挖掘我县民俗文化内涵,打响文化名城名片,丰富我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及开发我县民俗旅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名人效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钟敬文先生的民俗贡献,是火热的,充满精神与活力;是深沉的,饱含理想与希望。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同时也作为一名民俗文化爱好者,能参加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联合主办的这场高规格高质量的专题座谈会,心底里除了激动之外,更多的是感动,它让我看到了时代赋予我们对民俗文化的使命——守护、传承、出新。讲到这里,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的,是好几年前到钟敬文先生故居采风时的场景。当时一行人来到平东镇山下村,只见一陈旧的瓦房大门紧锁,大门右侧悬挂着“钟敬文故居(出生地)”的牌匾,左下侧早已长满苔藓的墙角嵌着一块写着“奠基”二字的大理石,门槛上趴着一只乡下土狗,除此,便是门前杂乱丛生的野草。这就是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散文家钟敬文先生的故居,看了很让人心疼。所以这场专题座谈会很令人感动,它让我们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对海丰名人,对海丰文化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这将会在我县迅速掀起新的一轮文化热潮,成为推进海丰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是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在这重要的关键时刻举办专题座谈会,研究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必让海丰民俗文化充满张力,让海丰民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形成海丰民俗文化现象,既体现了文化初心,更彰显了文化担当,让海丰文艺工作者看到了新时代海丰文化的新高度,将从更深层次激发海丰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文化繁荣,形成文化效应,为推动我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