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海平
吕海平,男,海丰附城人,汕尾市作家协会会员,海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小说、散文等散见于《中山日报》《南方散文》《汕尾日报》《东岸》等报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海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心潮起伏。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俗学导师,他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与痴迷,足以令我辈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深切缅怀!
翻开这位世纪老人的人生篇章,我读到的是炽烈、坚毅而质朴的人生诗篇。在他的一生中,民间文化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中。“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钟敬文先生把自己的生命比作“春泥”。他的心境,他的情怀,用艾青的诗来形容,非常贴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古往今来,多少人喟叹人生如梦。但,钟敬文先生把自己的人生和一个事业联系起来,如一粒种子撒进辽阔的土地,如一滴水溶入浩瀚的大海;在他一生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把青春和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我国民间文化研究与教育,在这个事业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何等的毅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心?
钟敬文先生对人生有着自己笃定的理解:“做学问是为了民众,做学问不是为了自己。”他还说:“我们时代的道路太遥远而崎岖了。几多没有毅力的赶路人,不断地在中途的小站悄然下了车。”这使我认识到:钟敬文先生清醒地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选择了一个终身的方向,为的是发挥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的社会教育功能,构建精神家园和提升国家民族文化。一句话,把它作为一种使命,一个人生的宏伟目标来完成的。为此,他逐渐放弃了可以迅速成名的文学创作,毅然走向“冷门”的民俗学研究。为了推进民俗学这门崭新学问的萌芽,一砖一瓦,垒起入云的大厦;一步一坎,走向康庄大道!为了这种选择,心甘情愿付出辛勤的汗水,在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无惧风雨,忘我投入,为理想跌倒、爬起,一路狂奔。当然也品尝了由耕耘、播种到丰收的喜悦,享受着一种愉悦和快乐,生命也由此丰富多彩,灿烂皎洁!
今天,我们对民俗文化的熟悉亲近,得益于他。作为一个海丰人,我们更应该弘扬老一辈的精神,更好地传承海丰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为推动海丰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添砖加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