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宇奈
许宇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汕尾市民协副主席,汕尾市作协副秘书长,海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海丰县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小说作品集《莲峰奇缘》和海丰地方文化系列丛书《海丰小吃》。
钟敬文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成就卓越的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诗人、散文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国际学家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他是为数寥寥地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几代国家领导人接见过的杰出学者,学问涉及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传统国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诗词格律学、新闻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多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巨匠。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读海丰县陆安师范学校的钟敬文在接受了“五四”新风洗礼后开始接触部分法国社会学科理论以及《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明白了文学艺术以及信仰等民俗现象的社会性,培养了自己在民间文化方面的兴趣。
钟敬文先生的民俗学研究事业是从歌谣和民间传说的搜集记录和歌谣学的研究开始的。陆安师范毕业后,钟敬文曾经在家乡从事教学事业,也正是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有计划、系统性地开始对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的民间歌谣和故事等进行了搜集和记录。在海丰这块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丰富的热土上,随着研究的深入,钟敬文的文化视觉也一步一步展开,除了本地的歌谣,他还从畲歌的研究中开始了南方少数民族调查,早期研究成果有《惠阳畲仔山苗民的调查》 《僮民略考》《南洋的歌谣》等。1926年7月,钟敬文在读了胡怀琛著作的《中国民歌研究》一书后作了一篇书评,认为,该书所收录的歌谣地域只及我国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和两广地区,不能够全面代表中国全部近代的抒情歌,指出了中国民歌不仅要在地域上包括全国各省各地区的歌谣,而且在民族上也应该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歌谣,并且特别强调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歌谣都有其特殊的风俗和内容,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
1926年夏天,钟先生来到了省城广州,在岭南大学半工半读期间,在学校图书馆中接触和学习到了更加广阔的文学和理论知识。岭南大学是一所以学生运动著称的高级学府,同时也是一所具有帝国主义色彩和宗教色彩的教会学校。钟敬文注意到,晚清以来不少外国人来华,震惊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利用各种机会,搜集中国的民俗资料,完成他们的著作后,利用这些书籍进行殖民文化宣传,反过来处处贬低中国文化落后,这对钟敬文刺激很大。从此,他下决心,从文艺创作转向民俗研究,决心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学问,用一生时间献身于民间文化研究,开创了中国民俗学和推进完善了民间文艺学,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有幸作为钟敬文先生的家乡人,我们要接过老一辈的精神遗产,汲取他思想、理论与学术的神髓,脚踏大地,背负时代使命,把我们从事的民间文化事业扎实做好,不断推进,把海丰丰富多彩的地方民间文化打造成新的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