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1/7/pc20210726a71ee17bbfc74e9bb5496e874ea1c42be01.jpg
● 许宇奈 海丰县城西门外马厝舖约长合村,北倚大面岭,南面沃野连绵,县城通往省城广州的惠潮古道由村子背后经过,曾经是海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1-07/24/000843.html

等待处理…

少年胸怀民主梦

——记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棣伍童年故事

2021年07月26日  浏览量:151

● 许宇奈

海丰县城西门外马厝舖约长合村,北倚大面岭,南面沃野连绵,县城通往省城广州的惠潮古道由村子背后经过,曾经是海丰县境内三大驿站之一的南丰驿所在。

1898年冬,吴焕棠出生于长合村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家中靠耕种一点薄田勉强维持家庭生活开支。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焕堂从小便很懂事,也很勤奋,年纪小小时便能力所能及地为大人分担家务。由于家境困难,焕棠在9岁的时候,父亲才把他送到家族在笃庆堂里办的私塾读书,通常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开始上初小了。

焕棠在私塾中非常努力,穷人家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都要早熟,身为家中长子,此时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好学习知识,争取早日出人头地,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每日放学回家,焕棠除了做家务,还利用空余的时间招呼弟弟和邻居的孩子们来到笃庆堂里教大家识字。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多余的纸笔,所以平时焕棠便在这祠堂里地面的大方砖上练字。按照族规,平时祠堂里除了祭拜和议事之外是不允许孩子进去玩耍的,可是宗族的族老们都晓得他家里穷,同时也很欣赏这个勤奋的少年,便允许他在祠堂里练字。焕棠用破布捆绑在小木棍上然后沾上水在方砖上一笔一划地教弟弟们练字,有时候也用从灶膛里掏出来的烧剩的碳化的木块在木板上写上《三字经》《蒙学》等教材内容教弟弟们,俨然一个小先生。

长合村村前白石岗设有公立初级小学,学校旁边荒地上是当时清政府设立的一个刑场,在这里,焕棠和伙伴们经常看到官府在这里枪决犯人,特别是枪决革命党人时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革命党人临刑前大声高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情形深深震撼着焕棠幼小的心。十岁左右的他,虽然不懂这些革命党人为什么宁可舍去生命也要推翻清政府,但他却明白这个社会是强权者的天下,穷人们都是被奴役的对象,所以,他不像那些愚昧的百姓一样,认为这些革命党人是祸国的乱党,相反,他对这些革命党人非常的同情。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此时的焕棠心里是激动的,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他看到了中国人重新燃起的血性,也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特别渴望新的政府能够为穷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更多的权利。

1912年除夕,天气特别寒冷,焕棠的父亲难得地买回几根猪尾巴,简单烹饪之后祭拜了先人后便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大簸盖上享用着团年饭。不料马厝舖的保长却在这时候带着一帮人不合时宜地找上门来,不由分说就要吴家还债。焕棠的父亲非常纳闷:“我家早、晚田租都已经如数缴交,哪里还欠老爷您的债?”那保长却大声呵斥:“你是没有欠我的债,但你祖父却欠我祖父的债,喏!这是字据,总共3元4角7分,白纸黑字,容不得你家赖账,快快还来。”吴家当然知道这保长用的是“死无对证”来讹钱的,本来这一年到头就没剩几个钱,在这家家户户欢喜过年的时候还上门来讨债,这是民间最避讳的,于是便顶撞了保长,最后,这保长一帮人不但将焕棠父子殴打个遍体鳞伤,还将吴家值钱之物搜刮一遍,便扬长而去。

吴焕棠处理伤口之后静静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前清的时候,地主每年早冬两次上门收租,佃户都要准备好一桌九簋田席孝敬,席上鸡、猪肉和鲜鱼这三样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六样菜任由佃户自己发挥,食席人数,限定地主三人,但地主所带的人往往都不下十人,所以这佃户辛苦筹备的田席往往只剩下残羹剩饭,最后,地主享用完田席除了收租还要带走所谓的田鸡一只,弄得佃户们是敢怒不敢言。这还不算,更加过分的是,地主收租用的是大斗,这就是所谓的“小斗出大斗入”,但凡佃户有异言,地主则这样回答:“你的人都会逐年大起来,难道我的斗就不会变大吗?再敢胡言我的田你就不用耕了。”

现在呢?民国到来了,当年的大地主、小地主花了钱,摇身一变,成了里长、甲长、保长……土地还是照样掌握在这些人手里,剥削穷人的惯例非但没有收敛,手段反而更加多了。有的佃户因纳租金过重,苦不堪言,向地主辞田,地主说:“好!你不耕我的田那是你的事,但租照样要交,而且旧数要悉数还清。”所以这些佃农被逼到没有办法只好逃离而流落到外,或卖番猪到南洋或客死他乡,能够活下来的很少。想到这里,焕棠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这样的社会就是当年革命党们用生命换来的吗?不!这不是我希望的社会,这不是穷人们能够生存的社会。一种声音在他心里响起,一种力量在他身体里滋生。

1916年5月7日,是日本帝国逼迫袁世凯签署卖国《二十一条》国耻周年纪念日。海丰中学学生彭湃领导的“群进会”,发动全县青年学生举行爱国大游行,就读于海丰县公立第一高小三年级的吴焕棠积极响应,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焕棠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也知道一些权力是要通过抗争得来的。

焕棠高小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的原因便辍学在家务农,但他在劳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两年后,在舅父的资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海丰中学。1923年中学毕业后在舅父的安排下到捷胜镇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他渐渐接触到彭湃等人和先进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自己苦苦追求的、让劳苦大众真正当家作主的革命思想,改名为“棣伍”,立志终生要团结与自己有着共同信仰的同志,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一切的初衷,均源于他少年时的经历,也植根于他敢于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作斗争的意志。

上篇:同仇敌忾卫家乡
下篇:延安岁月的回忆
分享到

© 2024 海丰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