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1/7/pc20210726a71ee17bbfc74e9bb5496e874ea1c42be01.jpg
● 吕珠满 二十世纪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日军铁蹄的蹂躏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吕自凭和吕自谋从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1-07/24/000842.html

等待处理…

同仇敌忾卫家乡

——抗日小英雄吕自凭

2021年07月26日  浏览量:653

● 吕珠满

二十世纪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日军铁蹄的蹂躏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吕自凭和吕自谋从少就懂得爱憎分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不惧生命的危险,勇往直前,在乱世中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英雄气概。

吕自凭,又名吕务秦,1921年出生在海丰县鹿境新南村,一双黑溜溜的眼睛转个不停,逗人喜爱。少年的吕自凭就参加村里的站岗、放哨、送情报,只见他双手持着红缨枪,机智勇敢,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锻造出爱国爱乡的情怀。1938年,吕自凭经叔父吕君弄引荐下,认识惠来县葵潭三民中学教务总长吴光荣,因此来到三民中学勤工俭学,暗地里动员进步学生投身革命洪流之中。当时,惠来县三民中学由陕北延安公学学习归来的共产党员周大洲创办并担任校长,主要是培养共产党员的骨干分子。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17岁那年,吕自凭抬举右手,攥着拳头,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着为共产主义牺牲一切。大半年后,吕自凭所在的惠来县三民中学遭到国民党搜捕和破坏,被迫关停。吕自凭接受党组织的委派,前往陆丰县龙山中学担任教务员(当时东江纵队的很多同志都隐藏在龙山中学),并出任民主乡乡长,从事地下党工作。

身在异乡如同浮萍,心里却牵挂着家乡,闻知1941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九),日军在海丰县鹿境乡屠杀百姓,制造骇人听闻的“四·九惨案”,吕自凭不禁怦然心跳,忐忑不安起来:家乡鹿境的父母能否安然无恙,15岁的弟弟吕自谋(1926年出生)身在何处呢?面对日军悍然的侵略,中华儿女应该奋起反击,保家卫国,何况是热血奔涌的少年?于是,吕自凭马不停蹄,匆忙从陆丰县赶回海丰县鹿境乡,庆幸父母都安全,唯独不见弟弟吕自谋的影踪。于是,吕自凭望眼欲穿,等了又等,等到日落黄昏,还是不见弟弟吕自谋回家。当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碧空上,稻田里传来一片蛙声时,吕自谋踏着月色,悄悄踅进一条两旁厚墙夹峙的幽深长巷,推开虚掩的门扉,竟然看见哥哥吕自凭在微弱的煤油灯下打起瞌睡。吕自凭和吕自谋搂肩抱臂,久未谋面的兄弟俩格外亲热。

“兵荒马乱时代,这么晚,你去哪里瞎逛?”瞧着瘦弱的弟弟吕自谋,吕自凭不无担忧起来了。

“国难当头,我岂有闲心,自己是专程往陶河镇陶南村送情报。”吕自谋敞开心扉,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对日本鬼子的痛恨,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从陶河镇返回鹿境乡,一条波光粼粼的黄江挡住归路,莫非你是一只小鸟,飞了回来吗?”吕自凭关切地追问。

“鹿境乡北面是丽江,南面是黄江,小时候我常常在水里玩耍,躲猫猫、狗刨、立浮,仰浮,早已经是浪里白条哩”,吕自谋笑得挺自信,回答说:“没有渡船,一点都没关系呵!自己只要扑通一声,跳进水里,挥舞起手臂,二三十分钟就能游到彼岸”。

也许是一种血缘牵挂产生怜悯之情,毕竟,15岁的吕自谋身材瘦弱,在贫困的家庭里经常要忍饥挨饿。于是,吕自凭干脆把弟弟吕自谋接到陆丰龙山中学读书。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多后,吕自凭在从事地下工作的过程中暴露了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得不离开陆丰龙山中学,与刘夏帆一起在可塘、公平等地经营土特产生意为掩护,一如既往,为党组织筹集经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后来,吕自凭不得不改变职业和环境,在公平国民党乡长钟娘永的安排下,在海丰县公平旧墟一所小学当教员,日以继夜,忙碌如梭,以教员、商人的身份从事着地下工作。

1945年1月,日军再度入侵广东省海丰县城,吕自凭愤然而起,辞掉小学教员,积极投身抗日活动,在公平第二区成立海丰人民抗日救乡队第二大队,并担任大队长,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1945年5月日军撤出海丰,国民党部队开始搜捕共产党员,吕自凭是重点的抓捕对象,曾经在钟娘永家的废井躲藏了一个月后,辗转到陆丰甲子盐场,假扮成船工,悄然搭上运盐的货船,在惊风骇浪中安全到达香港。抵港后,吕自凭以开大排档为名,解决了东江纵队部分队员的生活问题(因有部分东纵的队员无法北撤,便撤往香港)。后因大排档无法再经营下去,吕自凭便到香港的电车公司工作,并在电车公司工会继续为党工作直至全国解放。

话说回来,少年的吕自谋离开家乡后,曾经担任粤赣湘边纵队一支队五团政治处民运组长。1949年7月18日,粤赣湘边纵部队赶紧从汕尾撤离,返回海丰途中,波涛翻滚的三角渡口阻挡住部队撤退的去路,单靠两条渡船,怎能接载成千上百的战士呢?危急之际,方显英雄本色!作为粤赣湘边纵队一支队五团政治处民运组长的吕自谋,凭着自己的家乡在鹿境,凭着熟络的人脉关系,很快联络到解放初期任新霞港乡乡长吕铭琛,一夜之间动员十六只民船的支持。他们夜以继日,把汕尾方向北撤的战士,从梧围渡口接载上船,抢渡丽江的三角渡口,送达谢道山那边靠岸,直至19日晚,部队顺利渡过,一切才化险为夷。解放后,吕自谋曾任海丰县教育局副局长、海丰县政协副主席等职,直至在汕尾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离休。

少年俩兄弟的吕自凭和吕自谋,从小就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虽然,他们俩各自经历了千辛万苦,经历了生命的危险,却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把坚定信仰镌刻在海丰这块热土上,迄今仍然熠熠闪耀着光芒。

上篇:没有了
下篇:少年胸怀民主梦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