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记者 曾国明 林丹仪
海丰县白虾预制菜产业化开发中心等5个项目落地投产,社美、岗头、大化3个村入选第二批省级典型村,康泽水产养殖引入优质虾苗、培育技术,带动近2800户农户从中受惠......“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海丰县赤坑镇紧扣市委、县委工作部署,不断增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通过推动特色农业和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攻坚行动和镇村培育建设、系统谋划、强化联镇带村功能,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产业振兴,镇域经济活力迸发
赤坑镇聚焦“明珠二号”攻坚行动,高质高效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加速。该镇抢抓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立项机遇,争取1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海丰白虾”产业融合发展,分期分步推动海丰白虾预制菜产业化开发中心、泽鹏小棚虾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等5个主要项目落地投产。
赤坑镇以创建省美丽圩镇示范镇、乡村振兴“连带成片”示范片区和“明珠系列”攻坚行动为切口,谋划实施产业类、建设类项目共计25个,计划总投资45.6亿元。大力扶持丰隆米业、利群食品、泽康水产等龙头企业做强、建链延链,实现三产融合多元发展;注重农业品牌发展,6月成功举办赤坑荔枝农特产品推介会,正式发布首款赤坑荔枝IP形象,活动受到新华网等媒体广泛关注,助力打响“赤坑荔枝”农产品品牌。全力推进要素保障;赤坑镇有序推进汕尾市综合性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土地确权登记、《征地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等各项征地前期工作;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服务龙川铁路、国道228、省道241等重点枢纽项目,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步伐。
培育建设,城乡风貌蝶变焕彩
走进海丰县赤坑镇区,朱瓦素墙错落有致,公园里流水潺潺,圩镇风貌和谐美观。赤坑镇对标典型镇村培育要求,对标对表抓好各项工作。圩镇建设谱新篇。围绕“1+4+7+9+N”要点,谋划推进典型镇建设工作。聚焦“两心两轴一组团五片区”谋篇布局,抓好典型镇建设规划;巩固“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成效,垃圾中转站加速升级,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提升任务。攻坚“七个一”扫尾行动,建设美丽河道、生态小公园等;聚焦改善民生领域,与深汕中心医院共建康养结合试点医院,完成“麻雀学校”撤并整合、康园中心标准化建设,加速建成老年“幸福食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典型培育成效显著。
如何认真对照典型村培育细则,抓好典型村培育工作?赤坑镇注重梯度培育,结合典型村“30+7”培育细则以及实地考核等研判,仁家村已培育成第一批省级典型村,社美、岗头、大化等3个村入选第二批省级典型村。聚焦环境、产业、风貌和治理等关键环节,加快编制村庄规划,仁家村完成村庄规划,大化、社美、岗头等3个村正开展调研工作。深入推动“一村一品”挖潜提升,仁家、社美村通过土地流转,同丰隆米业共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大化村利用政策扶持,盘活礼扬山泉腐竹厂;岗头村探索“村企联营”,持续做强做优昊成农业荔枝产业园。结对帮扶添动力。
集成改革,全面激活“镇能量”
赤坑镇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聚焦“明珠三号”攻坚行动,明任务促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着力集体经济“破旧革新”。持续推进“三资”专项整治行动,清理违规合同、不规范合同219宗,重新盘活集体资产256.48万元。着力推行飞地抱团、村企合作、盘活资源、“三变”改革、能人带动、强村公司等6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力争全镇21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在“清零破十”基础上,实现“20+”占比突破70%。聚力要素市场化配置增效。发挥产业帮扶“造血”功能,实现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以昊成农业、丰隆米业为代表,打造荔枝、丝苗米“种管销”全产业链,把就业岗位留在赤坑;以泽康水产养殖为代表,引入优质种苗、育培技术,辐射更多上下游产业联农带农、建链延链,近2800户农户从中享受实惠。着力构建共治格局,深化民情地图、全科网格和“一村一台账、一村一研判”等治理效能,大化村建成全市首个村级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站。
深入开展“入户联心”活动,完成324个管理单元划分,收集建议142个,解决问题161个。持续健全完善“一约六会”,大力推广“就地而议”“凉亭集会”等创新经验,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生态建设,绿美底色成色更足
赤坑镇聚焦“明珠一号”和“明珠五号”攻坚行动,全方位谋划推进、积极构建全镇绿美生态建设新格局,让绿美成色更足。深入实施铁路、高速和国道沿线风貌提升及环境整治工作,完成房屋风貌提升275间,整治乱搭乱建17处,遮蔽坟地120处。绿美生态建设植树任务完成率达100%,完成树苗种植24036株,新增绿地面积44.5公顷,组建绿美轻骑兵队伍1支,重点打造街角公园2处、村前公园1处,绿美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初见成效。
擦亮乡镇人居环境底色,方能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成色。赤坑镇对污染防治更严,深化河(湖)长制,抢抓冬修水利黄金期,推动河道清淤疏浚1.5公里,加强涉水污染源排查治理,持续巩固东溪河生态修复项目成效,水、土壤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有序推进东溪河赤坑片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运行维护、赤坑镇围仔角生态调蓄塘系统治理工程。严守红线护绿;严厉打击毁林造坟、占林建房等违法行为,累计办理涉及林业案件36宗。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复耕复种撂荒地18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600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赤坑镇将牢牢抓住机遇,实干担当、主动作为,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用特产带动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实现产业增收,农民增收,走出既有赤坑特色,又能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新路子。”赤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