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珠满
丽江公园位于海丰县境内丽江、黄江和小液河汇流而成的三角渡口。公园里花红柳绿,鸟语啁啾,曲径在绿树底下和草地上蛇行,迂回延伸至丽江畔。在和煦的春光里,我凝望着清澈的丽江上浮光跃金,奔腾着,欢唱着,浩浩荡荡,傍依鹿境山北侧流淌,好像一条飘落在绿毯上的白练,蜿蜒在丽江平原上,用它的玉液清波灌溉着万顷良田,哺育着两岸的百姓。倏忽,一叶小船缓缓地犁开波浪,有位戴草帽的大叔蹲在船头,捞起一个塑料瓶,骤然惊起江边水草丛里一只鱼鹰耸身振翅,激荡起一圈圈涟漪,扩散着……演绎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
昔日,丽江公园所在地的三角渡口,曾是村民前往海丰县城的途径,也是海丰往返汕尾的必经之路。1927年11月20日,彭湃率领工农兵代表,在上万名群众的簇拥下,从海丰县城徒步到谢道山脚下的三角渡口,迎接工农革命军夺取捷胜城后凯旋归来。从三角渡口往东北方向的老母庵附近有一处丽江古码头。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一艘艘轮船漂洋过海,经三角渡口,进入丽江水域,把从香港购买药品等稀缺物资,转运到农民医药房和海丰县平民医院等后方根据地,纾解了军民缺医少药的窘境。大革命失败后,红军战士和伤病员从黄羌等地撤退到丽江古渡口,乘船前往香港等地,成为海丰县南大门逃逸的生命绿道。
曾几何时,丽江沿岸存在违规搭建的寮棚,污水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本来洁净的河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丽江公园开始筹建,整座丽江公园以沿江碧道为重头戏,由健身广场、文化广场、党建引领和消防标识四个部分组成,遵循自然地貌,突破中国传统的对称美,以曲线构图之唯美,少一点匠心,多一些野趣,秉持“传承、使命、典范”为设计理念,与其他城市里的河岸公园迥然有别。瞧!在柔和恬静的丽江河畔,一座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丽江公园竣工了,配套设施也在日臻完善,恰似公园里标志性雕塑“春芽”,抽芯的嫩芽蓬勃生机,象征着无限希望。
沿着一条环形抬升的坡道,我迂回前行,来到丽江公园中央的瞭望台上俯瞰:只见坡道、回廊、瞭望台等诸多建筑物组成的平面图形,酷似一朵翻卷起来的巨大浪花。放眼眺望:丽江的西北方向有一座谢道山宝塔宛然耸立,附近的老母庵隐约可见。往东南方向望去,鹿境山在广袤的田野上逶迤起伏,状似拥有三个鹿峰的一头卧鹿,耷拉着头颈,安逸地休憇。山脚下那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每一栋都那么别致和靓丽,替换了昔日那些低矮简陋的泥砖瓦屋。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农村新景象。
景随步移,从丽江公园的瞭望台款款下来,我徜徉在公园里的栈道上,看到碧波荡漾的丽江上,那位戴草帽的大叔挺立船头,摆动竹篙,溅起一阵阵飞花碎玉。原来大叔曾是我的小学同学,浑身黧黑,可他说起自己是丽江公园的保洁员时,嘴角眉梢都浮现出笑意。
丽江公园的白昼既然这样多姿多彩,那么,位于龙津河下游,环绕鹿境山出大海的丽江河段之公园夜色,又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人们呢?去年国庆节晚上,我经过海丰县附城镇鹿境新南村路口时,欣然看到灯火璀璨的丽江公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便情不自禁地扑入丽江公园的怀抱里。漫步在公园里的水泥曲径上,我只能看到地面上树木草色在灯光的辉映下变得一片黝黑暗绿。而天空中的月亮在炫耀光线的影响下变得黯然失色了。脚踩着木质栈道,我顺着回廊迂回前行,与迎面的络绎人群擦肩而过,出现在二楼的瞭望台。有这么一家人在瞭望台的回廊上,摆出三五张矮凳,与三四个孩童围聚在一起,冲泡出一壶热腾腾的功夫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享受围炉煮茶的气氛。更有人拖来整套音响,在夜幕下引吭高唱,嘹亮的歌声回荡在丽江公园上空,把欢乐扩散出去……可眼前的丽江上一片黝黑,几处灯火倒映在水里,荡漾着斑驳的光和影。眺望西边,海汕公路上光芒四射的路灯,流光溢彩,连接着灯火辉煌的海丰县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历史总是以现实存在为依据,又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清朝乾隆《海丰县志》有这样记述:“丽江夜色,在兴贤都鹿境界……邑之八景,其得名不知何时,命之者不知何人。大约山川灵秀,自然结撰,以供唫眺耳”,并对丽江夜色绘制出原照图,一座谢道山宝塔赫然入目。每当皓月当空时,一轮皎洁的明月将光辉倾洒下来,给波澜不兴的江面涂上了一层光明、淡雅、柔和的月色。当微风吹来,水面上摇曳出潋滟波光,美不胜收,成为闻名遐迩的海丰县古八景之一——丽江夜色。丽江夜色不仅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也让壮士们扼腕感慨。南宋末代皇帝端宗兵败之后,率兵船从陆丰甲子港出发,顺东溪往西,驻军西溪丽江埔。将士们为丽江夜色所迷住,激发出他们收复破碎河山的豪情壮志。
丽江公园不乏的是浪漫和谐的气氛,不乏的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那份乡音乡愁的记忆。无论白昼还是夜晚,丽江公园总是敞开胸怀,迎接四面八方的游人,拉近了人们拥抱自然的距离,成为海丰县城忙碌节奏中一道静谧悠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