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志艳
“能把你的U盘借给我用一下吗?”我还没有应答,就见另一位同事抢先说道:“现在这年月谁还用U盘?”我随即附和性地点了点头,表示没有她想要借的东西,但见那位同事求人无果后便怏怏地离开了。曾几何时U盘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时代的巨轮碾压抛却了?
犹记2000年伊始参加工作,那时候单位里的电脑屈指可数,会使用电脑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作为新进的“学生兵”,但凡是文字材料的撰写与打印当仁不让地落在年轻人的身上,那时加班加点只能在单位,等把手头上的活儿干完走在灯光昏暗的小巷子中心里难免紧张发怵,只能硬着头皮大声地唱着流行歌曲给自己壮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因工作需要到上级部门递交资料,有时上交的资料需要进一步调整修改,于是软盘正逢其时应市场需求闪亮登场了,它可以储存一些表格和文字材料,一张小小的移动存储介质被我放在了包里,并且修改时只用找到一台电脑执手放入软盘就可以干活了,它不仅可以做到不用保存在别人的电脑里,而且退出软盘后不留丝毫的痕迹,那时我还在想人类简直是太有智慧了,感觉自从有了软盘以后做起事情来简直是达到了事半公倍的效果。
时间如白驹过隙,小小的软盘在光阴的浪潮里很快面临着淘汰的境遇,虽然它携带起来很方便?,但是打开盒子被使用过数次后便会在某天任我千使万唤,想要的东西就是呈现不出来,这时候打不开的结局就很尴尬了,不知是受潮还是划伤了的原因,总之无奈的我只好“卸磨杀驴,”一转眼就把这个曾经十分依赖与信任的“宝贝”投进了垃圾桶里。随着业务量的纷繁复杂和日益增多,好些照片与数据库无法满足储存,特别是从事工程技术的工作人员,各种图以及表格纷至沓来,期间我又只好又买了一枚移动硬盘,当时记得这个硬盘是32G,这个硬盘配置的有专用外接线,而且外表是绿颜色,是一个比较厚实的长方体,可以容纳国省干线桥梁照片,足够存下各类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表格以及管理制度等文档。它像是一座豪宅,可以尽情满足主人的各类花样需求。曾经每逢出差或是业务培训,我都非常骄傲且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包里最柔软的夹层之中。
较之软盘来说,移动硬盘更加务实与耐用,可它依旧像是一个“瓷娃娃”,需要主人倍加关照与呵护,并且还占有一定的体积与重量,随着频繁的使用,很快我又有了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的鸡肋感。就在我感觉意兴阑珊之际,突然有次开会,我看见有位同事上台发言时携带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然后神情自若地从脖子上摘下来一个小东西朝电脑上一插,顿时投影屏幕上就出现了曲线、图片、表格、数据,她一边讲解一边用手操纵着鼠标,那傲娇的“白骨精”模样征服了众人,羡煞了旁人,以至于她下台后,我们一窝蜂似的去争相购买她脖子上悬挂的像项链一样的U盘,自此以后那个移动硬盘也就被我彻底地打入了“冷宫”。
后来我才知道U盘的全称是USB闪存盘,它是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微型高容量可移动存储设备,它不仅小巧轻便,而且耐磨防磁,有着随插即用的优点,它从几百兆伊始直至32G乃至64G。U盘像个“百变魔女”,总是陪伴我有条不紊地工作,它是我最亲密的“战友”,而且从不消极怠工,有了U盘的“帮扶,”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业余写作,我干起事情来更加得心应手,感觉少了它很多事儿都干不成。
有人说:“打败你的不是对手,不是同行,不是时代。”U盘也并没有占据多久就又处于劣势了,它有可能会掉,也有可能被病毒侵入,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云盘渐渐地走入了千家万户,于是我再也不用随身携带U盘了,“云”就像是天空中的云朵一样充满无限遐想与空旷,不管是表格还是文档以及图表等杂七杂八的东西都能上它那儿储存,并且还可以随时调出来阅读以及修改,将文档备份云端,可避免文件丢失,省心省事,这是以前我想都没敢想像的事情,然而今天却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
踏浪百年潮,山河正锦绣。从软盘至U盘以及现在的云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充分见证了祖国的跨越式发展,又欣喜地看见中国在20年间实现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大横跨中国大陆东西的能源利用奇迹,继热力与电力之后算力将成为新的核心生产力,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这些司空见惯的工具单点式计算设备,由于进行算力拓展比较困难,于是“云计算”就诞生了,算力催生智慧交通无感收费,大大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国富民强的5G时代,伴随高科技的不断涌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与便捷,不断刷新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新时代赋予人类的巨大红包,而我很幸运地恰好赶上了。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我深信中华儿女必将赤心不改、笃行不怠、牢记使命、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攀高峰,甘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把奇迹与梦想“罩进”现实这件美丽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