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2/7/pc2022071833776b5614b645fd8ba8a5c61a1691bae01.jpg
● 林斯喜 以溯本敦源,慎终追远的祠堂,在海陆丰有一个别名叫做“祖公厅”,简称“公厅”。海陆丰的民居常见有下山虎、四点金,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2-07/18/001658.html

等待处理…

祠堂是地方独特的一道人文景观

2022年07月18日  浏览量:390

● 林斯喜

以溯本敦源,慎终追远的祠堂,在海陆丰有一个别名叫做“祖公厅”,简称“公厅”。海陆丰的民居常见有下山虎、四点金,九包五等规格,不管什么格局,民居的中心都有家族公用的厅堂。厅堂一般用来供奉祖先牌位,家族集会议事等,这是“祖公厅”的由来。

提到海陆丰就会令人马上想起一句话“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在中国地图上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找到的小地方,居然能威震四方,是何缘故?是因其独特的民风!他的独特之处难以言表,有彪悍的一面,海陆丰人彪悍时如同东南面的红海湾,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海陆丰人又有温和的一面,温和得如同龙津河水,从源头莲花山蜿蜒盘旋而下,滋养着两岸居民,缓缓流入南海。不论是彪悍还是温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团结互助,敢为人先!祖公厅则维系着这一股向心力。独特的民风除了与这个族群先祖的起源、迁徙以及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关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祖公厅”的形成所造就的,它维系了这个地区各姓氏宗族以及熏陶教育了他们的子子孙孙。

“海陆丰福建祖,陈、林、李、蔡海陆丰居大半”至今仍在当地流传。宋朝开始很多福建先民由于经商、仕途,也有相当部分因饥荒、瘟疫、战乱从闽南、莆田陆续迁入潮汕和海陆沿海开基繁衍,成为该地区的先民。广府人、客家人称海陆丰人“福佬”,称当地方言为福佬话(学老话)。很多祠堂大门的对联出现闽省世泽、莆田世泽、九牧家声等,都跟福建出祖有关。海丰龙津米街林氏追远堂龛联:“追寻粤海新基业,远望犁岭旧山河”,粤海指广东沿海,犁岭则在福建。千百年来,海陆丰人都谨记祖源,每逢节日必在公厅祭祖寄托哀思和乡愁。因此,海陆丰的清明节之热闹尤甚过年。春节人们随地都可以过,而清明祭祖务必回到家乡。海陆丰人到外地发展特别多,尤其是香港,称香港回乡的为香港客。上个世纪八九十代,香港客回乡祭祖是非常虔诚的,家乡人也因此深感荣耀。海陆丰每逢清明节,人们一大早先到公厅拜祖宗,然后全族人上山扫墓(海陆丰称为“挂纸”)。每逢重大节日或祖宗忌日,就是族人聚会之时,只要回到公厅,相信所有的人,特别外地回乡者,亲切感、使命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这也是海陆丰人不管离乡多远,都时刻不忘家乡的主要原因。祭祖的过程除了提醒子孙不忘祖宗之外,族人议事、联络亲情,更是以祖先的德行来教化子孙,以祖先的作为来激励后辈砥砺前行。

由此可见,公厅的功能并不单纯是祭祀,更深层的功能是一本教育子孙后裔如何为人处世的教材。海陆丰不是所有的宗族都有祠堂,有祠堂的氏族村落,多数是民居巷道井然有序,主次分明。族人的为人处事、精神风貌多表现出堂堂正正的一面。就好像有根弦牵住一样,规规矩矩做人做事。因为从小他们都在公厅里被告知,你们是某陈公、蔡公的子孙,要争气,不可以乱来。这是我在自家的公厅里玩耍中长大,参加过祭祀和各种红白喜事,从这些经历中体会到的,没有公厅的家族大概很难有那种体会。

海陆丰人几乎每个月都要拜祖宗,从春节算起,除夕夜、年初一早晨、初二早晨(有些地方初五早晨)、正月十三上元节晚上(也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拜祭的),春分、清明、端午、七月十四中元节、秋分、中秋、冬至,除了以上节日要祭祀之外,列位祖先的忌日(海陆丰称为公祭,即在先人仙逝的纪念日,一般用农历计)。还有族里有人迎娶新人,新娘过门的当天要到祠堂拜祭,向祖先报喜。家族男女老少都会参加祭祖。在整个祭祀活动中,表面意义是供奉祖先,实质上是在教育后辈,通俗一点说就是拜给后生看的。这就是海陆丰人祭祖连刚学走路的小孩子也要参加的缘由。老人们都明白祖宗仅仅是神主牌上的一个个名字而已。那为何还要念念有词,乞求保佑?那些祭悼的说辞不是说给祖宗听的,而是在告诫子孙只有好好做人做事,才能保平安;要让祖先和长辈放心,否则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祖宗在海陆丰人心中是莫大的耻辱。每一次祭祀都是一堂德育课,它让年轻人深感祖宗就像监控系统一样,时刻监督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因此,后辈每做一件事,都要三思,不能让长辈操心,更不能丢祖宗脸面。

海陆丰的公厅是大学堂,族里出现荣耀之事,如有人考上名牌大学,有人晋升当官,都会开堂祭祖,禀告祖宗,感恩祖宗在天有灵;如家中碰上特别难的事情,或是某人做了出格的事,使得家族蒙羞,也会告知祖宗,求祖宗宽恕。很多公厅的神龛上挂有某某堂的横匾,如忠孝堂、西河堂等,匾额的两头一般刻有祖训。祖训是一把戒尺。族里的长者在祭祀时会给年轻者讲述祖训的来历。每个家族发展长河中必然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者励志或者修德,也有反面教材。后辈在经历反复熏陶后心灵得以潜移默化。一些令小孩子津津乐道的故事,随着我们年龄增大,却成了责任和使命。听着先贤故事长大的孩子不容易犯错,多数会表现出循规蹈纪,有正能量。因为在意识形成的早期就被灌输:“像我们这样的家族不能出不肖之子”。因此,在公厅文化的影响下,海陆丰人团结、奋进,一旦取得成就第一时间就想回乡拜祖宗。他们认为是宗功祖德渲染了他,成就了他。愈有成就的人愈加孝宗敬祖,不是因为祖宗保佑他,使他走好运,而是祖先的正能量通过公厅传递给他。

在革命时期,海陆丰公厅还发挥革命和学堂的功能,很多公厅成了传播革命火种的根据地,很多学校遭受破坏,公厅成了临时学堂。如桥东“林祖祠”,是彭湃同志组织和宣传农会的主要场所,祠前广场龙舌埔曾经聚集海陆惠三地数千会员开会,东征军在海丰的驻点也在林祖祠内;鹿境新山红色基地中的吕氏、蔡氏公厅进行过多次革命活动;黎祖祠、黄祖祠等规模较大的公厅,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设过学堂;红宫左侧的“刘氏书院”则是当时海丰刘姓家族共同建造的学宫,各地刘姓子弟可免费在内读书、备考。历史可鉴,社会发展赋予海陆丰祖公厅愈来愈多的光辉使命!

祖公厅有时也出现偏离本义的现象,当前经济发展了,很多村子大兴土木建公厅, 在公厅集会大摆筵席,场面奢华风气浮夸,追求表面的荣耀,忘却了公厅存在的实质,本末倒置!要知道海陆丰祖公厅的深层功能在于教育子孙;在于维系家庭和睦;在于维护社会文明康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讲:“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教育一代代共和国的优秀子民,是祖公厅在新时代应当承担的新任务和施展的新作为。因此,随着中国走向文明富强的流星步伐;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大好年华;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发扬光大,我们要继续发掘海陆丰祖公厅的教育功能,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上篇:没有了
下篇:红色故事的讲古人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