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4/11/pc20241104e0a19dba6c574ac5b6370a70676aeb11e01.jpg
□ 许宇奈 苦鸡,学名白腹秧鸡,属鹤目秧鸡科苦恶鸟属中的一种,是华南地区常见的一种水鸟,繁殖栖息于沼泽、池塘、沟渠和河岸中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4-11/02/003425.html

等待处理…

当苦鸡

2024年11月02日  浏览量:667

□ 许宇奈

苦鸡,学名白腹秧鸡,属鹤目秧鸡科苦恶鸟属中的一种,是华南地区常见的一种水鸟,繁殖栖息于沼泽、池塘、沟渠和河岸中,身长28-33厘米,除了脸部和腹部白色,其余部分黑色,筑巢在这些环境植被的干燥地点,一巢约6至7个蛋。由于其叫声类似于人语“苦哇!苦哇!”,所以海丰人将这种水禽称为“苦鸡”。在海丰话中,“当”字也作动词用,它指利用工具来诱捕猎物,比如用鱼篓来当鱼,用笼子来当苦鸡。所以,当苦鸡的意思是利用陷阱来捕捉苦鸡的意思。

当苦鸡是一种技术活,必须专业的人才能做得来,就像专业的捕蛇者一样。当苦鸡的人除了要熟知这种水鸟的习性,还要借助一套专业的工具。这套工具包括设有机关的笼子和一支能够模仿苦鸡叫声的哨子。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那是因为我的一位前辈刚好是一位职业捕捉苦鸡的捕鸟人。

海丰南面临海,南部存在很多的湿地,这成了北方候鸟来此过冬的重要地方之一,所以鸟类种类非常的丰富,特别是水鸟。上世纪80年代前,村前的大水塘边被一种土名“黄仁枝”、学名叫苦郎树的半红树林植物和露兜树所包围。苦郎树这种半藤类植物的枝条很长,茂密地交织在一起,枝条紧贴水面,把水塘岸堤严密的包裹起来,这为苦鸡等水鸟提供了优质的庇护所,所以苦鸡们喜欢在这种树丛中作窝繁殖。

苦鸡这种水鸟身子虽然瘦小,但肉质却异常的鲜美,营养价值高,是过去餐桌上一道非常难得的佳肴,高价值也催生了专门的捕鸟人。每年到了七八月份,这是属于苦鸡交配繁殖的季节,“苦哇苦哇”的声音就会充斥田间,成了一道独特而又动听的乡间交响乐,这时候也就是捕鸟人出动的时候了。苦鸡的动作非常的灵敏,能够快速穿梭在草丛和灌木中,也能够游潜于水中,所以单靠人手是很难捕捉得到的。但是,再聪明的鸟兽也不如人类的智慧,针对于这种鸟类的属性,还是有人琢磨出了一套专门的工具和方法,由此促生了“当苦鸡”这种职业。

在“当苦鸡”的过程中,首先,捕鸟人会预先捉到一只雌鸟或者雄鸟,然后关在带有机关的捕鸟笼中,放在苦鸡出没的地方,比如稻田埂中、芦苇丛或者水塘边。这时候笼中的苦鸡肯定是没有心情求偶的,捕鸟的人却躲在一定距离外的隐蔽处,然后利用专门制作的哨子模仿苦鸡求爱的叫声吸引猎物的到来。如果笼里关的是雌鸟,则捕鸟人模仿雌鸟的求偶声,反之亦然。当傻傻的苦鸡听到异性爱的召唤,自然不顾一切的走过来自投罗网,继而成了人类的口中美味。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加上环境的变化,这种传统的职业随之渐渐地消失了,那一声声熟悉的“苦哇苦哇”苦鸡的求偶声也似乎成了那个年代的绝唱。环境不断变化,那些我们熟悉的鸟类为了生存也在不断地、不断地迁徙。

现在,偶尔在某个地方看到一只苦鸡会激动老半天,自然地也会想到当年捕鸟人“当苦鸡”的场景。

上篇:以流水的方式,漫步海丰
下篇:珍藏的记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