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徐徐,桂香满庭,秋意渐浓,月光如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皎皎圆月,皓月当空,引无数文人骚客写墨丹青,月光似一圈圈圆形涟漪,映照在人们眼里,荡漾在人们心中。
中秋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中秋节的起源与月亮密不可分,据传由“秋分祭月”演变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作为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如今,中秋节依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海丰,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走亲访友,互赠月饼,值此中秋佳节之际,共同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中秋夜也正是家家户户“拜月”的时机,民众们会在家中,对着月亮摆上香案,供上月饼、柚子瓜果等祭品,祭拜月亮,将美好心愿寄托在这轮明月之上,祈求来年顺遂。小孩子们也会在吃过晚饭后提上自己各式各样的灯笼在月下游戏。中秋节不断积聚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情感意蕴和浪漫的文化气息,同时更绘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塑造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追求,孕育了华夏文明浓厚的家国情怀。
中秋节是亲朋好友凝聚的纽带。农历八月十五,聚乡愁与思念,在这天,四处奔走的游子们回到温柔的家乡的怀抱,纷纷回家与亲人团聚,共赏明月,品尝月饼,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人们在中秋的夜晚赏月,也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全家聚集在一起,或者跟亲朋好友一起,满怀着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月圆人团圆,这就是团圆的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秋节的意义更加深远。它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温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感恩、和谐等价值观念,不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个美好的节日,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让那一轮明月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