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两名小学生放学路上帮助倒地老人,及时报警并暖心守护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广大网友好评,纷纷为两名小学生的行为点赞,认为他们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乐于助人、弘扬雷锋精神的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是新时代的好少年。
帮助老人的两名学生分别叫林浚豪、林靖禧,是海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7月3日下午5时,天气炎热,他们放学路过二环北路天桥路段时,看到一老人倒在大路上,二话不说便冲过去察看情况,并及时报警,同时还为老人持伞遮荫,持续呼唤老人,避免其昏迷。在大家的守护和救助下,老人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林浚豪、林靖禧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太多,看到老人情况危急就伸出援手。如果以后碰到类似情况,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帮助,相信其他人也一样。
遇到老人摔倒了,你敢不敢扶?你会不会扶?这一直是近年来一个热议的话题,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曾几何时,一些地方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件,一次次冲击着社会的公德,拷问着人们内心的良知,让人们对是否要文明道德,是否应该有爱心善举不断地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现在大多数人在遇到摔倒老人时,想到的不是如何扶起老人,而是应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卷入被讹的麻烦中,甚至是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老人摔倒不敢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道德难题,一个文明选择题。
“老人摔倒了,扶不扶?”在道德与文明的选择题上,此义举给出了“最美答案”。两名小学生义无反顾帮助摔倒老人的行为,就像是寒冬里的一把火,驱走了人心“寒冷”,温暖着城市的每一位居民;像是春天里一缕微风,湿润心灵,沁人心脾。可以说,这个“最美答案”对提升城市文明、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充分证明海丰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爱心城市,是一座有着满满正能量的文明城市。
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友善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之一,也是新时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内容。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把友善、仁爱、文明的宣传以“润物细无声”方式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让海丰这座城市有温度、有情怀、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