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4/7/pc20240708daa0708b284a4e71968b9ca1a6d6015ee01.jpg
□ 陈丹玉 “丹姐,此刻来杯“狗毛膏”,才可消暑解忧啊!”小年轻同事擦着汗,冲走出教室的我来一感叹句。去过海丰的小同事,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4-07/08/003161.html

等待处理…

海丰狗毛膏

2024年07月08日  浏览量:923

□ 陈丹玉

“丹姐,此刻来杯“狗毛膏”,才可消暑解忧啊!”小年轻同事擦着汗,冲走出教室的我来一感叹句。去过海丰的小同事,难忘消魂狗毛膏。

“下次回家带几杯给你解馋。”我“哈哈哈”一阵笑而答。

海丰,“南海物丰”而得县名。千百年来,老百姓靠海吃海,除了捕捞营养丰富的鱼虾贝壳等海鲜之外,还以海边人特有的智慧,拣拾大海里各种富含镁、钾、锌等微量元素的植物,以供日常吃用,因海菜多数具有清热解毒退火的功效,是夏秋季节大受欢迎的佳品。

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我们的先祖,剔刮岩石上的海菜,洗净晒干,熬煮好倒入碗,冷却成圆形的乳白色透明凝胶,这就是“狗毛膏”。因而“狗毛膏”并非狗毛做的“膏”,而是一种学名叫“龙须菜”或“海石花”的海菜做成的,这种海菜攀附在岩石上,一簇一簇的,又短又细,呈暗红黑,像极了狗儿身上的毛发,故而得名。不过,为了避嫌,现在海丰各乡镇和县城大街小巷,店铺的招牌又写“九毛膏”“枸毛膏”等名字,因海丰话“狗”“九”与“枸”同音。

小时候在村子里,晚春到入秋,每天上午10点左右,就有小贩挑担入村,从村头开始喊叫“草膏——狗毛膏啰……”那带着韵律的喊叫声,简直招魂一般,村里的小孩,家里有碎银的,拿着大碗,没钱的,也跟着,一窝蜂一样,飞奔到小贩身边。小贩从冰桶里捞出一圆块,放进小孩的大碗,耍杂技般用小刀划出均匀的小小块,同时加点蜂蜜水。围成一圈的小孩,个个目不转睛,咽着口水,买到狗毛膏的小孩,有的一溜烟跑回家,有的边走边呲溜,有的找个阴凉的树下或巷道角落,跟几个哥们分享,你一口我一口,呲溜起来,显然,分享狗毛膏的小孩便成了“大佬”,从此可以指使“小弟们”干活,比如背书包、削铅笔、扫地等。那时候,因了这天天准时的“草膏——狗毛膏……”的叫卖声,因了小孩们的奔向和他们呲溜狗毛膏的稚趣,这些或许在今天看来土得掉渣的世俗烟火,令清贫单调的乡村,充满生机与喜乐

70年代末80年代中,一碗一两毛钱的狗毛膏或草膏,对我家来说,也是无比奢侈的东西。直到90年代中期,我毕业走上讲台,拿了第一份工资,在那个初秋,请弟妹们,狠狠地,呲溜几大碗狗毛膏,消解了儿时在村子被“草膏——狗毛膏”叫喊声留下的无限失落感。

21世纪初,孩子上了小学,我们一家三口有了自己的房子。每年清明后,狗毛膏便应天气出现在市场口,每天傍晚买菜时,必定会捎带上三块狗毛膏,(那时候,狗毛膏一块一元),两大勺蛤春丸(一勺一元),放在冰箱,吃饱晚饭,待孩子完成作业后,拿出狗毛膏,小刀划几下,倒上蛤春丸,浇上炼奶,(入秋时,浇上蜂蜜)搅匀,一人一碗,坐在沙发上,边喝边看电视上的MV。那时候春末到初秋的夜宵,基本都是狗毛膏,丫头说,那是最爽歪歪的宵夜。是的,那时的日子,也像冰箱里拿出来的狗毛膏一样,清清凉凉,舒舒爽爽,也明明澈澈,悠悠然然。

这里必须科普一下的是,蛤春丸,一种红薯粉做的细小透明粒状、酷似西米露的食物,但远远高级于西米露,因为细圆粒,像青蛙的卵,(青蛙,海丰话为“蛤古”,卵海丰话叫“春”),故得名“蛤春丸”。海丰人戏称,狗毛膏与蛤春丸是一对伴侣,缺了谁都辜负口感。

如今,县城的大街小巷,狗毛膏店随处可见,而且冠上了特别亲切的店名,“阿舅”狗毛膏,“阿姨”狗毛膏等等。狗毛膏装在透明的塑料杯里,一杯杯密封好,放在大冰柜。乳白透明的狗毛膏和鸽春丸,泡在清甜冰凉的牛奶水里,游客和本地人,可以扫码拿杯走人,也可以进小店,坐下来,慢慢喝。喝的时候,先摇一摇,再插入大管子,吸一下,脆滑的狗毛膏、Q弹的蛤春丸和着冰粒,直入口腔,嚼之感之,酷爽,再吸一口,提神醒脑,第三口,消乏解忧,一杯下肚,简直得道成仙的感觉。

光阴如流,海丰人,一代一代,历经百世风霜,尝遍人间千味,走进盛世的一方水土,却烟火不变,世俗不减。城里的小区周边,村落的小巷树下,“草膏——狗毛膏啰……”的叫卖声,依然不绝于耳。在炎炎的夏日,寄身他乡的人们,一回到家乡,一定不忘来一杯狗毛膏;恋居故里的,随时随处,来一杯,安然自得,任岁月相催。

上篇:没有了
下篇:莆田古街
分享到

© 2024 海丰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