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网红的带动下,经过网络平台发酵,一些新兴的游乐设施设备,或是郊野的、未开发的,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场景、地区被发掘出来,激发人们探索未知、感受新奇,成为热门打卡地。这些被网红带火的领域,大多为未开发的“生地”,无任何旅游设施配套和安全设施,存在众多未知风险隐患。尤其是一些野生景点,属于未开发景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短时间内无法做到人员疏散和撤离,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现在虽然五一假期已经结束,但是“野景点”游玩的安全警钟仍不能放松。
近日,市、县检查组一行到黄羌镇、海城镇等地,详细了解野景点基本情况、管理制度及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等,并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排查“野景点”安全隐患,建立常态化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重点围绕沿河沿湖等涉险景点、群众易聚集区等做好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识、预警设备等;要强化巡查守护,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完善巡防力量建设,提高巡查、安全提醒频次等运行机制,提升群众防范效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当前正值汛期,强降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频繁,野外游玩风险大,容易发生交通安全、高处跌落、溺水、山洪等安全事件。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应该如何避险自救?
一、增强防范意识
广大民众要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珍爱生命,敬畏自然,出行前务必关注目的地天气变化,加强风险评估,充分了解景区相关活动的风险和安全规定,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提示、警示等安全管理规定,不要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开放的无人岛、保护区、水库、峡谷、海滩等区域开展游览、宿营、探险等活动,不要参加未开发线路探险旅游,切不可追寻刺激、盲目探险。
二、选择正规旅游
广大民众要谨慎购买在线旅游产品,主动购买意外险,尽量选择到正规的旅游景区游玩,避免盲目跟风追捧“网红景点”,确保旅行安全。未开发景区景点周边居民要守法经营,不得违规从事组团、导游等涉旅经营活动,禁止非法充当向导、带人进入未开发的“网红景点”“野景点”从事游览、探险、露营等活动。
三、加强引导管理
各组团旅行社要加强引导,严禁组织旅游团前往未开发、未对社会开放的“网红”景区景点开展旅游活动。登山、攀岩、露营、自驾等户外极限运动人群要强化安全意识;相关运动俱乐部、协会等社会组织应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公众谨慎参与户外极限运动。
四、遇险冷静求救
旅途中若遇到突发险情,要保持冷静,及时进行自救、互救,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在与外界联络求救时要迅速表述、简明扼要,将受困情况尽可能明晰的表述给救援组织,以便救援组织根据受困和伤病情况迅速制定科学的救援方案,迅速实施救援。等待救援过程中,要节省体力,保持耐心,听从指挥,避免拥挤混乱,有序撤离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