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近期,随着广东进入暴雨和强对流多发时节,全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导致多地出现了洪涝灾害,我县也是连续性强降雨天气,出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城乡内涝等灾害风险较大。为落实落细全县防汛备汛工作,4月21日,我县召开强降雨防御工作会议,分析研判雨情汛情,部署防风防汛等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防汛救灾是“天大的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任何一点疏漏,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防汛工作上,各部门要时刻绷紧安全度汛这根弦,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克服麻痹思想,避免掉以轻心。
做好防汛救灾工作,要未雨绸缪,做好预防预备工作,要把各项应对措施想周全、做在前、做到位,把“防”字挺在最前面。要做好隐患排查、预置物资、模拟演练等准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动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快速反应、积极防御。
做好防汛救灾工作,还应统筹好应急处突和长远规划。一方面应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补齐重要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如,对隧道、涵洞、立交桥、下沉式建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制定针对性防御措施。另一方面应着眼长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预警预报和监测,提高防汛救灾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提升工作效率等防汛短板,守住防汛安全底线,筑牢汛期安全堤坝。
防汛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全县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度汛这根弦绷得紧而又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措施,坚决守住安全度汛底线,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