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4/3/202403181a3cc626d75549b8a3b310064e75a2d5.jpg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4-03/16/002897.html

等待处理…

将革命进行到底

——追记郑重同志的革命事迹

2024年03月16日  浏览量:2386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将革命进行到底——追记郑重同志的革命事迹》,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郑重(1915-2003),字千里,乳名灶和,曾化名汉色、子明,广东汕尾市城区人。少年时就读汕尾文亭学校,1927年,参加共产主义劳动童子团,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武装起义。1936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州军委宣传干事,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东江特委宣传部长,东江前线特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东江纵队第六支队政委,华野十纵教导团(师级)政委。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8月,随军解放福建省并进驻福州市,任福州市副市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福州市副市长,上海江南造船厂厂长,上海电机厂厂长、书记,福州市委第一书记,三明地委书记兼市长,厦门市委书记兼市长,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

郑重担任上海江南造船厂和上海电机厂厂长期间,带领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先后成功制造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五千吨货轮、第一艘万吨级海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世界第一台6000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

郑重从小喜爱书画,30年代为广州艺协骨干。在担任福州、厦门市委书记期间,被誉为市长画家、书记画家。1994年,《郑重书画集》《拾遗集》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郑重关心家乡发展事业。曾偕同夫人黄瑛多次回汕尾故乡,将其故居“泌园”赠送给当地作“老干部之家”和“粤赣湘边纵老战士联谊会”作会址。后又将市区新兴街当时价值三百万元的一座大楼捐赠给地方政府创办“继彭小学”。

2003年12月,在福州病逝。

 

在海陆丰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经涌现了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和英雄儿女。出生于今汕尾城区凤山街道凤照社区的郑重同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在凤山街道及凤照社区干部带同下,笔者参观了设于继彭小学(原郑重故居)里面的郑重同志事迹陈列室,并缅怀了郑重同志光辉的一生。

智斗“董毒蛇”

1915年10月,郑重出生于凤熙社区一个豪富之家。当时汕尾还是海丰县辖下的一个沿海镇,人口只有1万多人。郑重的父亲郑渭滨,也是贫苦人出身,靠着聪明才智,勤劳致富,成为当时汕尾最有钱的人,因为郑渭滨的主要商铺叫“志盛”号,人们都尊敬地称呼郑渭滨为“郑志盛”。郑志盛家里不但有占全汕尾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的渔船,还有各种各样的商店,甚至在广州、香港都有商铺,家里的丫环、长工都有几十个人。但是郑重并没有阔少爷的习气,他很小就非常同情穷人,看到路上有穷人饿死或病死,总是伤心流泪。他家里经常为穷人免费派发稀饭,才10岁大的郑重就会像大人一样,要求工人将筷子插到米粥里能立起来,尽量多下一点米,能让穷苦人吃饱。

郑重的大哥郑唐波是汕尾平民学校的校长,是当时汕尾镇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二哥郑汉民是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曾受陈毅指示在南京大学搞过地下电台;堂哥郑庆云参加过红军;堂姐郑继斯也是很早参加革命。这样浓厚的革命氛围,让郑重很早就接受到革命教育,从小便立下拯救贫苦大众的宏大志愿!

1927年,彭湃发起的农民运动在海陆丰搞得轰轰烈烈,才12岁的郑重深受鼓舞,参加了共产主义劳动童子团,脖子围着大红领巾到各个村庄去演说。当时一些不理解的人都说:“郑志盛家的五少爷疯了!”很少人知道,小小的郑重,这时候已经是积累了很多斗争经验的“老革命”了——当时国民党在汕尾的税务专员叫董达泉,汕尾人叫他董毒蛇,他不但平时向老百姓乱收税,甚至还设了一项“沙坝捐”的新税,规定汕尾的住户,凡是地下能挖出沙子的,就要补交“沙坝捐”。汕尾近海的土地,从来都不用交土地税的,这样一来,几乎家家都要缴税交钱。汕尾农会的领导决定领导群众起来反对苛捐杂税,郑重带领劳动童子团宣传队,发动成千上万的群众,包围了二马路的税务局,高呼口号:“打倒贪官污吏”“打倒董毒蛇”“取消苛捐杂税”……董毒蛇吓坏了,偷偷爬上屋顶,跳到后面,从海上跑掉了。

郑重牛刀小试,取得了胜利。

 

(郑重在继彭小学揭幕典礼上讲话)

 

 

不惧危险巧送情报

1927年,彭湃领导的海陆丰起义,经过反复的较量,终于用鲜血换来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数万人拥挤到海丰红场,欢庆胜利。汕尾也在欢庆,郑重跟着人们,脖子上围着长长的红布巾,举着镰刀斧头大旗,看着广场上竖起高高的牌坊,上面的横幅是“海丰苏维埃万岁!”两边的对联是“以锄头掘平阶级;把铁血夺取政权”看着欢呼的人群,郑重却怀念起在第二次暴动中牺牲的表哥蔡锦辉等人,心情久久未能平息。

随着蒋介石叛变革命,反动军阀的反扑很快来到了。这一次,郑重又痛失了郑丽卿、阿凤姑、郑俊民三位战友和亲人。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甚至把一些乡村的整村的人全部杀光烧光。在这种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下,郑重依然坚持联系我们党的地下工作者,仍然坚持地下斗争,终于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为了保护好郑重,1930年,郑志盛把郑重送到广州,寄居在郑重叔叔女儿郑秉慈家中。

郑重和大姐郑秉慈及大姐夫黎希干、堂姐郑继斯一起生活,并考入广州市第三中学读书。郑重在广州度过了稍微平静的一段时光,然而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发动了“918”事变;1932年1月28日,又挑起了淞沪抗战的事端。可是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破坏抗战,国土一天天沦丧。郑重和两位姐姐在家里讨论时事,他的大姐夫黎希干是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中山医学院的教授,为人正直,敬岗爱业,后来,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广州,恰巧把黎希干的试验设备震得稀巴烂,这下他气极了,破口大骂:“该死的日本鬼子,老子不饶你!”

郑重在广州几年,转了几个学校,他广交朋友,用读书会的形式,逐渐接触到党的外围组织——广州市学生联合会,最终和转入地下工作的学联联系上了。1935年12月,在北京“12•9”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广州学联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在参与学联的活动中,郑重和很多进步学生骨干建立了联系,并把读书会逐步推向公开,进而改选学校学生自治会,推举进步同学许明远为学生自治会主席。1936年,郑重堂姐郑继斯在岭南医学院护士班毕业后,在一家医院当护士长,她和党组织联系上后,受命每周去广州南石头监狱探监,为不幸入狱的女党员区梦觉传递信息;为分散狱警的注意力、不引起怀疑,郑重假扮为区梦觉的弟弟,并向地下党员张庸生学会秘密传递文件的方法,机警地把信息传遍男牢女牢。后来,党组织终于把区梦觉一批同志都营救出来了。

 

(沁园)

 

 

到抗日前线去

1936年,郑重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中共广州市委军委宣传干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郑重堂姐郑继斯去了延安,投入解放区的医护事业,后来嫁给开国上将宋时轮将军。郑重被“到前线去”的号召感染,怀着强烈的民族恨和爱国心,带着6名黄埔军校的学生军,毅然踏上征途,来到台山县的海宴岛,准备建立一支自己的抗日武装部队。

驻守海宴岛的连队属于国民党广州保安司令部管辖,连长何扬原来是郑继斯的男朋友,也是中共党员。连队里有很多人是红军长征时掉队隐蔽下来的同志。按照党组织的安排,郑重的职务在内部的是指导员、支部书记,公开身份是在连部当兵。何扬带兵有经验,对士兵比较爱护,但是也从国民党军队中带来了一些军阀作风,比如不高兴时就骂人,一训话就发脾气,士兵犯点小错误,特别是集合时掉队,轻则打手掌,重则打屁股。搞得大家非常紧张。郑重私下里劝说何扬多次无果。郑重没有办法,只好召开党的支部会议,因为郑重是支部书记,何扬只能服服帖帖地承认错误了,并提出保证。郑重又好笑又好气,但还是严肃地说:“你的脸皮不要太厚了,官威一发起来就打人,时刻你可是真正的国民党军官了。你只会检讨不会改正,难道支部会上也要打你屁股不成?”何扬听了,竟笑起来,引得大家也哈哈大笑起来。

年底,为扩充部队实力,郑重回汕尾筹款买枪,在故乡听到群众控诉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沿海渔船的强盗行径,便召集了在海丰的一帮同学故友,以海丰留省同学会的身份,向他们介绍了广州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鼓励他们在海丰各区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了翁域、何竺等几个成熟的对象入党,建立了土地革命失败后汕尾的第一个党支部。郑重把这个组织介绍给了中共南方委员会。他认真调查了海丰从土地革命失败后的情况变化,认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思想还没有真正为人们所认识,指出必须放手开展新形势下的群众运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挽救民族垂危的命运而斗争。这个报告,后来存入了广东省委的历史档案,题为《郑重给子成兄的信》——子成兄,是当时中共南委的代号。

郑重回到台山海宴岛后,出其不意,在上川岛附近拦截日寇,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遁。我军又逮住了汉奸走狗的几条走私船,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消息传开,远近的老百姓都纷纷前来慰问。

 

(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办公遗址(继彭小学))

 

 

重回汕尾点燃革命之火

1937年12月,郑重受省委指派,回海丰组织“广州海丰学生回乡服务团”,做地方人士的统战工作,指导开展抗日宣传,发动、组织青年参加“青抗会”,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重建党的组织。在郑重的主持下,海丰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青抗会组织工作更加迅速高效地开展起来。

1938年10月,在郑重的家里,海陆丰两县党员代表20多人参加了中共海陆丰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海陆丰的政治形势,传达了省委的指示,确定了今后的任务:建立区、乡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队伍;(二)发动群众,掀起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三)建立武装,准备开展敌后斗争;(四)积极开展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大会选举了郑重、林兴、蓝训材、王文魁、翁域、刘耀光为委员,姚山(姚家土)为候补委员,组成中共海陆丰工作委员会。郑重任工委书记,林兴为组织委员,蓝训材为宣传委员,王文魁为青年委员,翁域为妇女委员,驻地汕尾镇。

通过恢复党建,发展党组织,党员队伍得到迅速壮大。1938年,海陆丰区域的党员由原来五十多人发展到将近六百人,各区都建立了区委,大乡普遍有党支部,到1939年底党员已达七百多人。

汕尾是青抗会力量雄厚的地方,公开召开群众大会,郑重在关爷宫戏台以《挂羊头卖狗肉》为题发表演讲,揭顽固派制造反动逆流的图谋。国民党书记长郑崇忻闻讯赶赴关爷宫,要求自己发言,不让郑重演讲。郑重问现场群众,是听郑重的还是听郑崇忻的。现场群众大喊:“郑崇忻滚开,郑崇忻滚下来!”这时各个主要圩镇都举行集会示威,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是时汕尾和四区的青抗会会员已发展到1000多人,形成救亡运动的一支强大力量。

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驻地在汕尾期间,汕尾成为海陆丰抗日救亡活动的策源地和中心。

在此期间,为应对政治形势的变化,反对国民党的投降路线,中心县委在汕尾郑重家楼上举办党员训练班(此后接连举办几期)。集中各区党组织的负责干部和原各区青抗会骨干分子进行学习,然后转入长期的隐蔽活动。党号召知识分子到基层和农村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开展农村广大地区的群众运动。6月,东江特委决定把已暴露的中心县委领导郑重等人调离外地工作,由谢创、李果接任。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郑重曾任中共广州军委宣传干事、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东江特委宣传部长、东江前线特委组织部长等职。1945年2月任东江纵队第六支队政委,1946年1月任中共香港市郊委书记。1948年4月至1949年4月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补充师一团政委、第十兵团教导团(师)政委,参加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名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郑重担任福州市副市长。1952年6月被选派到上海电机厂任党委书记兼厂长。1953年12月调到上海江南造船厂担任厂长,主持当时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极为关心的“03”型潜艇等研制工作。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主席和陈毅元帅视察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厂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并与郑重等合影。1958年郑重又调回上海电机厂任党委书记,领导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宋庆龄、林伯渠、彭真、贺龙、聂荣臻、李富春等先后到上海电机厂视察并留影。

郑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任厂长书记期间,上海江南造船厂和上海电机厂3次被评为“三面红旗”和“八面红旗”先进企业。主持研制成功四个中国第一和一个国际第一的纪录:中国第一艘潜艇、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中国第一艘五千吨海轮、国际第一台6000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

1960年,郑重被任命为福州市委书记。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郑重受到冲击,复出后担任三明钢铁厂革委会主任、书记和三明地委书记,后来被福建省委调任厦门市委书记、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2003年,郑重同志因病去世。

令人感佩的是,1987年11月19日,郑重将他的故居捐出,改造为汕尾镇第一小学,即今天的“继彭小学”;郑重亲题校名,意为继承彭湃烈士遗志。2016年7月15日,郑重的后人将郑家在汕尾市区最后的一间祖屋捐赠给继彭小学。

 

■ 作者:沈洛羊

来源:汕尾日报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