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4/2/20240202cc6244f2cb9e4e5cba3fdc82adc4f86c.jpg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12/30/002859.html

等待处理…

李国珍:流血是共产党人分内的事

2023年12月30日  浏览量:93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李国珍:流血是共产党人分内的事》,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李国珍(1902-1931),又名伯珍、谷珍,出生于海丰县城南湖边小资产阶级家庭。1921年7月,参加彭湃在海丰组织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后留学日本,1924年秋回国。回国后加入林道文、陈舜仪等组织的新生社活动,参与出版《新生》半月刊。1925年10月,中共海丰支部发展为地委,国珍都任宣传委员兼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农民自卫军训练所教员。1927年4月,海陆丰举行武装起义,30日夜晚,李国珍说服陆丰县县长李秀藩参加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李国珍任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委员。同年,李国珍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革命委员会保卫局担任警卫科长。9月2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攻入潮州城,李国珍被任命为潮安县公安局局长。后在枫溪车站一次战斗中,腿部中弹受伤。因为敌人搜查很紧,于是秘密去日本医治。1928年2月,李国珍回国。乘船经上海、厦门到汕头,由于敌人正大举进攻海陆丰苏区,不得不折回厦门。1929年初,陶铸到福建工作时,同他接上关系。从此,李国珍在福建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投入党的秘密工作和公开的教育工作。1930年初,李国珍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宣传部长。1931年,被推选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31年3月25日,由于叛徒告密,李国珍和省委组织部长杨实、厦门市常委郑玉德等八位同志被捕。4月30日深夜,几位同志被反动派秘密杀害,李国珍时年29岁。

觉醒:从军队忿而弃职转当教员 接受新思想投身进步运动

李国珍少时资质聪颖,喜爱诗文、体育。他15岁的时候就跟随著名革命家彭湃等参加“群进会”组织的进步活动。17岁考入粤军军官讲习所,毕业后任见习排长,由于目睹了旧军队的腐败忿而弃职,去当小学教员。

他是中国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同志的亲密战友。1921年,彭湃留学回来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社”,创办刊物《新海丰》,李国珍积极参加。李国珍在《新海丰》上发表《我的人生观》《可怜的女儿》《悼陈复》等作品,表达“辞旧迎新”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

同年10月,李国珍留学日本。留日期间,他广泛接触各种介绍苏联革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书刊资料,在求学同时,认真研读革命理论,参加爱国进步活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3年暑假,他回乡,正值海丰农运遭挫折时,当即投入反抗反动当局镇压农会的舆论宣传工作中。之后又积极参加“新生社”活动,常和进步青年们讨论国事,研究革命理论和实践问题。

革命:放弃学业投身大革命加入共产党 用文字、演出唤醒国民培养干部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1925年初,广东革命政府决定东征讨伐陈炯明,彭湃希望国珍留下来工作。李国珍毅然放弃在日本的学业,投身大革命洪流,东征军进入海陆丰后,他正式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谭平山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海陆丰特别支部建立,10月,改组为海陆丰地委,彭湃任书记,之后,李国珍任宣传部长。

当时,李国珍不但负责全面的宣传工作,还具体担任《陆安日刊》(后改为《海丰日报》)和《工农周刊》的主编、农运讲习所教员、农民自卫军教练、“新生社”负责人等职务。他常为党组织起草重要文件,为报刊写社论、专论,到各种集会发表演说,还编剧写词《醒国魂》《红娘诉苦》等,出场参加演唱,呐喊、唤醒国民翻身求解放。

1926年,李国珍在海陆丰共产党员干部训练班任班主任并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而富有说服力,深受学员们欢迎。为我党培训了大批优秀干部,有力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成为海陆丰农民运动了领袖澎湃的左膀右臂。至1927年4月海陆丰的共产党员人数迅速发展到4000多人(占广东省过半),为后来举行的武装起义培养和准备了重要的骨干力量。

1927年5月1日,李国珍参加并领导了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成立临时人民政府,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他辗转到了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起义军挥师粤东的途中,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他身先士卒指挥反击,在战斗中腿部中弹负伤。后经群众掩护,坐船回到汕头时,无法找到部队,只好去日本疗伤。

斗争:白天当工人晚上写进步文章 在禾山建支部领导学生运动

忠诚印寸心, 浩然充两间。李国珍留日养伤,心里牵挂的却是海陆丰的斗争。1928年初,他腿伤初愈,得知海陆丰第三次起义取得胜利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消息,立即赶回国内。由于敌人封锁往海陆丰的必经之地,李国珍不得不折回厦门。

在厦门,李国珍化名马义成。白天,在码头当搬运工人;晚上,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文章投给进步刊物。后经人介绍,到禾山中学帮老校长批改学生作业,由于博学多才,工作实干,不久就被聘为正式教员。他善于团结教师和学生,很快树立起威望,过了一个学期就先后担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等职务。这期间,他还成为《全闽日报》副刊《流霞》的特约撰稿人,也在上海《创造月刊》发表作品。

1929年,李国珍在《禾中》杂志上发表论文《列强最近对立之形势与战争危机》,同年8、9月间,创建中共禾山中学党支部,领导学生运动,出版进步刊物。这是当时禾山地区第二个成立的中共党支部。在中共禾山中学党支部的领导下,禾山中学学生会和厦大、新华、武荣职工等校学生组织了厦门人权保障委员会,后改名为厦门争自由大同盟。

在禾山中学工作期间,李国珍终于联系上了在党中央工作的恽代英同志,不久陶铸从上海到福建工作,同他正式接上了关系。从此,李国珍在福建省委直接领导下,仍以教育为公开职业,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1930年2月,在厦门召开的福建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李国珍被选为省委委员、宣传部长。5月,李国珍参与了由省委直接领导的“5.25”厦门劫狱的外围接应工作。

1930年冬,在白区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李国珍还前往福州、泉州、莆田等地巡视工作,从不犹豫从不畏惧。

就义:坚持共产党人气节坚贞不屈 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1931年3月25日,设在厦门鼓浪屿的省委秘书处、宣传部遭到敌人破坏,李国珍和几位同志被捕。被捕后他化名李仁发,在严刑与利诱兼施的审讯中,坚贞不屈,慷慨陈词,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气节。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经过一个多月刑讯和牢狱的折磨,凶残的敌人从他身上得不到任何东西,就决定下毒手将他杀害。5月1日凌晨,刑车到达禾山刘厝(今江头街道祥店社区)的刑场时,在日本时认识李国珍的国民党海军办事处主任林某对他说:“我此刻不能救你了。”李国珍坦然回答:“流血是共产党人分内的事,用不着你救!”在无畏的革命战士面前,刽子手发抖了,连打两枪也没打中要害。李国珍鄙视地说:“别发抖,瞄准点!”当血红的太阳从海面升起时,他从容就义,同战友们一起高呼:“打倒蒋介石!”“共产党万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们牺牲三个月后的1931年8月1日,中共厦门市委出版专刊悼念他们,颂扬他们的斗争事迹,文章中写道:“……李国珍同志还对押送的士兵作沉痛的演说,听者受了极大的感动,甚至流下泪来。在这样悲壮淋漓、满怀激情、慷慨陈词的紧张空气中,临危不惧,充分显示了我们战士(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暴露了国民党军阀的残酷面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这两句诗,是李国珍生前常常吟咏、书写,借以表达自己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并用来激励战友亲人的诗句。他完全可以选择在日本修完学业,毕业后找份体面的工作,过舒适的生活,但当革命需要的时候,他毅然决然放弃继续留学的机会,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和坎坷的道路,直到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他在禾山中学有了个立足点后,当即设法与党取得联系。在这一段日子也正是李国珍最苦闷焦灼的时期,他曾以“吃饭”隐喻革命,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总之,我是一个要吃饭的人,为要解决现在以至将来的吃饭问题,使我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不能不作充分的了解”“现在的社会虽然这般黑暗,然而并没有遮断前头的光明”。李国珍还在一首诗中写道:“任黑暗吞没了美丽的丘陵,我们终有一个血红的黎明”,寄托着他对党的信念和革命前途的信心。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1931年3月25日,设在厦门鼓浪屿的省委秘书处、宣传部遭到敌人破坏,李国珍和几位同志被捕。被捕后他化名李仁发,在严刑与利诱兼施的审讯中,坚贞不屈,慷慨陈词,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气节。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经过一个多月刑讯和牢狱的折磨,凶残的敌人从他身上得不到任何东西,就决定下毒手将他杀害。5月1日凌晨,刑车到达禾山刘厝(今江头街道祥店社区)的刑场时,在日本时认识李国珍的国民党海军办事处主任林某对他说:“我此刻不能救你了。”李国珍坦然回答:“流血是共产党人分内的事,用不着你救!”在无畏的革命战士面前,刽子手发抖了,连打两枪也没打中要害。李国珍鄙视地说:“别发抖,瞄准点!”当血红的太阳从海面升起时,他从容就义,同战友们一起高呼:“打倒蒋介石!”“共产党万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们牺牲三个月后的1931年8月1日,中共厦门市委出版专刊悼念他们,颂扬他们的斗争事迹,文章中写道:“……李国珍同志还对押送的士兵作沉痛的演说,听者受了极大的感动,甚至流下泪来。在这样悲壮淋漓、满怀激情、慷慨陈词的紧张空气中,临危不惧,充分显示了我们战士(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暴露了国民党军阀的残酷面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这两句诗,是李国珍生前常常吟咏、书写,借以表达自己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并用来激励战友亲人的诗句。他完全可以选择在日本修完学业,毕业后找份体面的工作,过舒适的生活,但当革命需要的时候,他毅然决然放弃继续留学的机会,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和坎坷的道路,直到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他在禾山中学有了个立足点后,当即设法与党取得联系。在这一段日子也正是李国珍最苦闷焦灼的时期,他曾以“吃饭”隐喻革命,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总之,我是一个要吃饭的人,为要解决现在以至将来的吃饭问题,使我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不能不作充分的了解”“现在的社会虽然这般黑暗,然而并没有遮断前头的光明”。李国珍还在一首诗中写道:“任黑暗吞没了美丽的丘陵,我们终有一个血红的黎明”,寄托着他对党的信念和革命前途的信心。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 作者:黄国富 汪燕妮

来源:湖里头条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