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4/1/20240130671bb653b3e04ceeac6e0ba74f0f19c1.jpg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12/16/002827.html

等待处理…

一心为革命 热血染山川 ——林铁史革命事迹

2023年12月16日  浏览量:735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一心为革命 热血染山川——林铁史革命事迹》,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林铁史(1898-1928年),又名修家,出生于海丰县城一家世代书香大户。父亲林晋亭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林铁史在父亲的影响教育下,从小崇敬英雄人物,刻苦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和培养意志。不但功课好,且对同学热情,乐于助人。

1914年秋考入海丰中学,后转学广州广府中学,曾组织和领导了在广州求学的海丰籍学生声援海丰学生联合会控诉劝学所长陈伯华殴打学生的罪行。1921年回海丰,参加彭湃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10月,赴日本到彭湃留学过的早稻田大学学习,在该校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东京团支部书记。1924年学成回国。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出任海丰县教育局长。1926年秋,林铁史在海丰中学增设高中程度的社会科学专修班,为海陆丰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的革命人才。

1927年春,林铁史调陆丰工作,公开身份是龙山中学校长。他在龙山中学工作不久,但多有建树,使陆丰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都有较大发展。“四一二”事变后,林铁史参与领导海陆丰的武装起义工作。连续两次当选为海丰临时革命政府委员,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当选为陆丰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6月28日任陆丰县委常委兼军委主任。7月6日赴碣石、金厢一带传达东江特委组织夏收暴动的工作指示,不幸在九更寮被敌包围,在武装突围时头部负伤被捕。敌人把他押回海城,7月11日遭杀害,时年30岁。

林铁史,1898年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鲤趋埔一个书香世家大户。他自小在父亲林晋亭的教导下,敬仰英雄人物,努力学习,注意锻炼体力和培养意志。1921年赴日留学,三年后回国。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根据党组织安排,担任海丰县教育局长。他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战友们相互合作,做了一些深得民心的大事,如夺回教育财权,扩充教育经费利民益众;又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等。

1927年春天,林铁史担任陆丰县其时最高学府一一龙山中学校长。在短时间内他秘密组织进步人士,开拓党的组建工作,使陆丰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一二”事变后,海陆丰人民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林铁史两度当选为海丰临时革命政府委员。10月底第三次起义后,两县进行筹建苏维埃政权,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彭湃特派林铁史再次来到陆丰加强工作。

1927年11月初的一天,“铁史,今天彭湃委员和陆丰县委决定攻打逃匿到碣石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武装力量,通知我们连夜速赶往金厢、碣石,动员组织东南各区工农武装配合红二师进攻碣石城。”陆丰县委书记张威疾步从门外走来。

“好!我们速派人通知东南各区工农武装赶往碣石汇合,同时立即召集县城周边各村赤卫队员。”林铁史响应说。

“然后过乌坎港口往金厢,再挺进碣石城!"张威、林铁史相视一笑,异口同声:“一定要把碣石城上的乌云驱走,重现蓝天白云晴朗的天空……”

11月8日,是夜,旗影绰绰,群情鼎沸。武装誓师大会上,林铁史高举手臂,激昂大声地说:“大家要翻身,要分到土地,就必须团结一致,打倒土豪劣绅,消灭碣石城里的敌人,才能取得最后解放!”

11月11日,玄武山外,红旗飘扬,嘹亮的军号声、螺角号声、金鼓声齐鸣,彭湃、董朗、张威、林铁史率红二师和工农武装共三千人左右集合完毕,准备歼灭敌人。

随着彭湃一声令下,战士们和赤卫队员们疾速穿行,分头猛攻,冲向敌人城外工事。敌人的子弹不断从堑壕里放射出来;我方炮火迅速还击,连续射向敌人阵地……刹那间,轰轰的炮声振声欲聋,硝烟四处弥漫!敌人极力抵挡,战士们奋不顾身往前冲。不久,红旗在阵地上空挥舞,我军已占领了阵地。

稍后,红二师和赤卫队员们冲至碣石城外,四处包围得风雨不透。但敌军依据城堡固守,紧闭城门,如乌龟般缩头却又顽强抵抗,一时没法攻破。

指挥部决定采取围困办法,断其粮水,迫使盘踞城内的敌人弃城逃跑,追击中又歼灭部分敌人,碣石城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随后西北农民自卫大队也打败了杨作梅等军阀残余武装,进一步巩固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13日,陆丰孔庙里用红布覆盖墙壁,会场周边墙面都刷成红色,红二师四团军乐队10余名队员奏起了雄壮的《国际歌》。在彭湃的领导下,陆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了。参加会议人员有300名工农兵代表,还有红二师师长董朗、海丰县农民协会、海丰县总工会代表等嘉宾。

张威致开幕词后,彭湃作了政治报告,选举并组成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各位来宾先后致辞。会议中,林铁史也提出没收土地、镇压反革命、改善工农兵生活等多项议案,与会代表们积极响应,围绕着各项提案纷纷发言,并一一通过。

接着海丰县也于18日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海陆丰两县的苏维埃政府——史称“海陆丰苏维埃”,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了。

此次经会议选举,林铁史被当选为陆丰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秘书长,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任重而道远……

海陆丰根据地区域向周边开拓,逐步扩大到海陆紫惠潮普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大为震惊,1928年2月,派出陈济棠、邓彦华、黄旭初三个师近10万人马,分三路从东西北三面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发起“围剿”战争。

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中共陆丰县委召开了全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陆丰县委员会,同时成立了西北、东南两个特委作为县委派出工作机关。

1928年3月1日,国民党军队李振球第三十一团占领了海丰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海丰县城。同时驻扎在福建启碇的海军第四舰队,调派四艘大型兵舰,即速出发,2日晚抵达汕尾海,不断巡弋在汕尾至捷胜海面上,截击红军从南部海面的退路。

敌人步步逼进,中共陆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决定撤出县城,从陆城移至附城鹅笼村。县城失陷后,由西北、东南两个特委接替县委坚持指挥全县农运和武装斗争。

作为县委委员兼西北特委负责人的林铁史,领导西北大队配合红二师、红四师部队在该地区坚持战斗,攻打敌人。

月末,在大安洗鱼溪,林铁史率领队员们和红四师六个连与两倍于我的敌人相遇。两军对峙,血肉相搏,战场上鲜血四处飞溅,那场面惊心动魄。此次鏖战数小时,击毙敌人约百余人,但同时我军也损失惨重,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近百人壮烈牺牲,最后主动撤出战斗。

过了不久,林铁史又带领队员们在红二师二百余人的协助下攻打新田圩,与敌一团激战四个小时后撤退。攻坚克难,屡战屡勇,他再次指挥队员们,在红二师火力的掩护下,攻占新田,恢复新田区苏维埃政权。敌人又组织兵力反攻,因敌众我寡,不得已撤出新田圩。就这样虽然屡次失利,但他们仍坚强地战斗着。

但是,不久后原陆丰县委主要成员及领导人在鹅笼村被敌人包围,全部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大家陷入深深悲痛中……

5月10日,为解除革命斗争的困境,在东江特委特派员主持下,成立中共陆丰县委,林铁史临危受命,任县委常委兼军委主任,负责全县军事工作,指挥全县人民继续坚持反“围剿”斗争。

7月6日,林铁史带领工农武装100多人赴往碣石、金厢一带,传达东江特委暨新县委准备组织夏收武装暴动的决定。碣石区委书记林翰藩陪同林铁史到九更寮、角洋等地召开穷人会,整领武装,恢复乡村苏维埃政权,健全各乡党支部,准备暴动。

这消息不幸泄漏了,敌第五军四十七团重兵迅速包围了整个村子,林铁史身先士卒,指挥队伍英勇作战。

霎时,双方陷入激烈战斗中。敌人炮弹爆炸的黑色烟火扫荡着大地,越来越密地泼在人的身上,贴在地面上的机枪火力越来越残忍地扫射着,子弹四处乱窜……

战况不妙,铁史马上命令大家准备突围,自己留下断后。

忽然,一颗斜着飞出来的子弹击中林铁史的头部,殷红的鲜血顺着脸颊流淌下来,即刻沾湿了他的衣服。在这紧急关头,他顾不上包扎,只是用衣袖擦了一下,咬紧牙关指挥还击。最后昏迷在战场上,不幸被捕,落入敌人的魔掌中。

敌人把他被押送到海丰,关在监狱里,对他进行审讯。审讯中,刽子手残暴地用鞭子抽打他,用皮鞭抽、铁条扎等种种酷刑加倍折磨,逼他讲出苏维埃政权的内幕机密,后又在物质上诱降他,并许诺他高官厚禄。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他怒斥敌人道:“你们这些强盗剥削劳苦大众,骑在人们身上作威作福。你们可以把我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敌人无计可施,最终下达了杀害他的命令。

7月11日,在押往刑场的路上,林铁史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戴着刑具,挺胸抬头,大义凛然,不断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接连不断,响彻云霄,吓得敌人马上将他卡上口枷,不让他说话。

林铁史牺牲后,刽子手惨无人道地将他的身体剖心切腹,斩首示众。现场有的群众掩面哭泣,或低头不忍观看。林铁史为革命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就义时年仅三十岁!

“百折不挠志如山,赴汤蹈火自情愿。”林铁史烈士一生坚贞不渝,为巩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表现出甘愿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大无畏气概。碧血丹心,浩气长存永照汗青!

■ 作者:林煜琮

来源:搜狐网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