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彭湃战友——林道文》,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林道文(1904—1931),出生于海丰城郊名园村商人家庭。高小毕业后考读陆安师范。林道文在师范读书时,与陈舜仪等组织新生社,出版《新生》半月刊,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抨击时政。1925年初,林道文在广州农讲所毕业回海丰后,任海丰县农民协会宣传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任海丰总工会筹备处党支部书记,不久调任公平区的部委书记。1927年,林道文参与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4月,第一次起义时,林道文任海丰救党军副大队长。9月初,林道文率讨逆军克复公平,下逼县城。海丰县城克复后,成立工农专政性质的县临时革命政府,林道文任政府主席团委员。海陆丰地委改为海陆丰县委后,林道文任县委军事委员。同年10月6日,东江特委派林道文和郑志云、陈舜仪等分头迎接南昌起义军,9日,带领该部到达东江特委驻地朝面山。10月21日,林道文率工农革命军大队配合红二师一部大败入侵黄羌之敌。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林道文率工农革命军县团队和海丰东南各区农军围攻据守捷胜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在红二师配合下,于11月19日攻下这个反动军队盘踞的最后据点。之后林道文被省委调往惠阳,任县委常委。不久,林道文调任潮阳县委书记,后任潮梅特委书记。1928年6月,林道文任新东江特委常委。1929年初,团特委书记陈回以团特委名义召开党、团特委委员联席会,成立临时特委,林道文被推任代书记。然后转移至揭阳、丰顺边境,领导了震动潮梅的丰顺“四七”暴动。当年夏,林道文调省委任职。1930年8月,林道文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农委副书记。10月中共中央成立南方局,林道文为常委兼宣传部长,仍兼省委职务。1931年1月到香港。1931年1月14日,南方局、省委和其他机关受破坏,林道文等被捕,林道文不久被押回广州,同年夏在红花岗遇害,时年27岁。
林道文烈士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历任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主席团主席,东江工农革命军总队长,中共潮梅特委书记,东江特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南方局宣传部长。1931年牺牲于广州。
林道文于1904年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名园乡一个商人家庭,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海丰参加爱国集会、游行和宣传活动。1921年春,他读初中时,与陈竞扬、郑志云等发起了反对反动分子陈伯华当海丰县劝学所长的运动,他和其他六位学生代表曾被扣留于县府,但他们毫不畏惧,继续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同年7月,他参加了彭湃在海丰组织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开始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1923年春,他串连了黄晓元、陈舜仪等十三位同学,成立“新生社”并出版《新生周刊》。他经常在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时弊。
林道文中学毕业后,1925年1月1日在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农讲所,他认真学习了阮啸仙、陈延年、彭湃、廖仲恺、鲍罗廷等讲授的革命理论及从事农民运动的方法;参与组织假设的县、区、乡各级农民协会;被编入农民自卫军模范连,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1925年1月底,广东革命政府准备出师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林道文闻讯,主动向组织请求回海丰做策应工作。农讲所批准他提前毕业,他高兴地到东征军部报到。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切接见他,指示他先赴海丰通知地下党员配合东征。林道文接受任务后,脱下军装,化装成普通学生,由广州乘船经香港抵海丰,先找到地下党员郑志云,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要郑志云和其他党员发动群众,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东征军。然后,他到公平区去动员群众。2月底,东征军经过公平时,他带领群众热烈欢迎并慰劳革命军。同时,他惜助革命军的声威,大力开展农民运动,成效卓著,被选为海丰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3月初,他以海丰县农民协会特派员的身份在第二区各乡组织农会。他走遍一百多个乡村,用说唱和讲故事等形式吸引群众,然后宣传只有建立农会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的道理。经过宣传发动,参加农会的人数迅速增加,不久,第二区也成立了农会,他任指导员。3月13日,在国民党海丰县党部第二次会议上,经彭湃提议,林道文被委派为第二区国民党组织员。他在公平布街商务局设立中国国民党海丰县第二区党部筹备处,吸收工农积极分子和开明人士加入国民党,成立区党部。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海丰县党部执行委员。5月18日,林道文和黄晓元奉海丰县农民协会之命,到公平、黄羌宣传收缴逆党遗械和查禁鸦片,在通往山区的路上查获一批烟土,却被勾结鸦片贩子的驻军袭击,黄晓元中弹牺牲,林道文幸而脱险。之后,他同彭湃前往处理此案,迫使驻军师长张和交出凶手。彭湃和林道文等在公平召开群众大会,审判并枪毙了凶手,打击了敌人的气焰。10月,林道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适逢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他又发动农民配合东征军作战。
林道文在开展农运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党、工、青、妇工作。1926年3月,林道文担任中共海丰公平区委书记。4月,又被选为共青团海陆地委委员,负责经委和妇委工作,并主管青年农工人运动动,成立公开对外的青年农工俱乐部。5月1日,海丰县总工会成立,林道文被选为执行委员,并担任该会党支部书记,领导全县工人运动,使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一样,成为中共在海丰的一大支柱。下半年,他任中共海丰县委常务委员。
在革命紧急关头,林道文参加了领导海丰三次武装起义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活动。1927年4月15日,广东国民党反动派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下旬,中共海丰地委书记张善铭在海城鉴湖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研究应变措施,决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随后成立救党委员会,把海丰农民自卫军改为“工农救党军”,林道文为副大队长。4月30日,他们指挥起义队伍占领海城,收缴反动游击队、警察、盐警队的武器,扣留所有反动官吏,夺取了政权。5月1日,成立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林道文被选为政府委员。他带领几个中队,配合吴振民统率的农军分驻卡仔岭、伯公垇各隘口。后因敌军反扑,我军失利,5月9日撤出海城。接着,他和吴振民组织数千农民,先后三次反攻海城,未克,吴振民遂于5月21日带领一部分农军北上,转战湖南。林道文留在海丰,把各区农民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他任大队长,指挥工农革命军用麻雀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搞得反动派惶恐不安,一听见林道文的名字,就心惊肉跳。9月7日深夜,驻防公平镇的万炳臣营第三连第一排五一九个士兵因闹兵饷,在排长郭其宽带动下哗变。翌日,林道文便在黄羌圩会见郭其宽,一再赞扬他前来投诚的义举,并将郭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中队,郭任中队长。接着,林道文率部夺取公平镇,重新建立了海丰县第二区人民政权。该区的胜利给海丰人民以极大鼓舞,形势对革命十分有利。9月15日午夜,以刘琴西、林道文为正副总指挥的工农革命军分四路进攻海城。林道文率领数百农军由城东北攻占公平车站,敌军闻风而逃。17日,林道文率工农革命军占领海城,第二次武装夺取海丰政权,组成了临时革命政府,林道文任主席团主席,领导镇压反革命,没收反动派财产分给工农群众。25日,敌陈学顺率大队人马反扑。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林道文指挥队伍主动撤出海城,转入农村根据地继续斗争。9月下旬,传来了南昌起义军转战到潮汕的消息。10月初,林道文接受了为该军招兵的任务,一夜之间就招募到一千多农民,经过挑选,将七百多人编好队伍,分批开赴潮汕,准备给南昌起义部队补充兵员,后因半路受敌人阻击,未能实现计划。10月6日,南昌起义军二十四师一千三百余人在董朗等率领下到达陆丰内湖,与东江特委领导成员取得联系。林道文闻讯,立即带队到半路迎接,并把起义军带进惠阳县的中洞。他还筹集了一百头猪和一百担大米慰劳起义军。起义军在中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东江特委作了组织上的调整,林道文继续任委员。10月25日,东江特委发布了第三次东江大暴动的命令。东江革命委员会委任林道文为工农革命军总队长。30日,他率领的农军在红二师的配合下,第三次夺取了海丰政权。11月1日,重新成立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由林道文等五人组成主席团,并于11月6日发布告,重申一切土地归农民的政策,公布废除租债等七条禁令。11月上旬,彭湃从香港回到海陆丰,随后改组东江特委,彭湃任书记,林道文等为委员。在打下海城不久,林道文率队赴沿海攻打捷胜城,终于在红二师的协助下,把负隅顽抗的敌人消灭。20日,正在海城参加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界群众上万人,前往谢道山车站欢迎林道文等凯旋归来。21日,海丰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林道文参加了领导工作。该政府成立后,紫金南岭钟姓地主组织民团对抗革命,林道文立即指挥农军挖掘隧道,用棺材装炸药,炸毁了石楼,没收了南岭钟姓地主一千多担谷物,为部队筹集了巨款。
林道文在敌我斗争极端残酷的形势下奉命转战惠潮梅。1927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举行省委扩大会议,决定林道文任东江特委常委。下旬,省委调他到战略要地惠阳,加强县委领导。1928年春,他参加策划平山起义,并首先从四大半围带领赤卫队四十多人抵达平山。后因敌情变化,他把队伍带上山打游击。不久到香港,在省委工作。4月24日,他又潜入惠阳,巡视县委工作。5月28日,林道文奉省委之命,抵达国民党在粤东的统治中心汕头市,几经周折,找到中共潮梅特委负责人,听其详细汇报后,于30日晚召集干部会议,改组特委。林道文被选为特委书记兼军委常委,领导潮梅地区十六县市的革命斗争。6月8日,省委决定潮梅特委合并于东江特委,指定彭湃、林道文等八人为委员。东江特委成立后,彭湃任书记,林道文任常务委员,仍在潮汕地区活动。10月,彭湃调离东江特委,林道文代理书记。11月16日至24日,林道文在香港出席中共广东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被补选为省委委员。会后,他回东江担任特委书记。1929年1月,他带领东江特委机关从潮安田东圩搬迁到丰顺留隍西山南寮村。他坚韧不拔地恢复各地被破坏了的党组织。6月,他在丰顺县留隍区黄磜半坑胡屋主持召开了东江第二次党代表大会。7月初,林道文到香港向省委汇报东江特委和党代会情况,省委感到满意,并留他在省委工作。8月30日,林道文带着省委的指示信往东江指导工作,于9月初到达粤东,向东江特委传达省委指示。后来,大家对革命根据地发展方向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争论结果,他同意古大存的意见,把八乡山作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0月下旬,朱德、陈毅、朱云卿等率领红四军由闽西入粤东,林道文热情做好配合工作,指示东江各级党组织和政治、军事工作人员全力以赴迎接红四军。他和古大存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准备粮秣,加强各地通讯联络,配合红四军行动。20日,红四军到达松口,林道文命令东江红军四十六团立即开赶梅县城东,切断敌人联络,打击敌人后方。27日,他在马图会见朱德。1929年冬至1930年春,林道文在八乡山主持东江特委工作时,生活艰苦,工作出色,因而得到省委巡视员聂荣臻的嘉许。1930年5月,林道文以省委代表身份在八乡山区出席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他向大会传达了中央军委和省委关于东江军政建设的决定,并指导大会选举产生东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从1930年秋天起,林道文主要活动在香港。8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香港成立南方局,以罗登贤为书记。林道文调任南方局委员、宣传部长。8月5日,他又被补选为广东省委常委,兼任宣传部长、农委副书记。12月,他赴北江巡视、指导工作,在曲江召集北江特委扩大会议。翌年1月10日回香港。
1931年1月14日晚上,林道文和爱人杨梅芳被叛徒出卖,在香港坚尼地道宝龙台被敌人逮捕。林道文身陷囹圄,大义凛然。在狱中,他带领难友同敌人进行斗争,还设法与党组织联系,使一些同志得到营救。十多天后,他被引渡到广州。国民党之省会公安局用电刑残酷折磨他,他毫不屈服。5月底,他被解回海丰“游街示众”,见到许多人围观,他从容他说:“有这么多人来为送我葬,我感到光荣。”有一个反动分子不怀好意地问他:“你知道你的母亲当乞丐吗?”他昂然答道:“为革命当乞丐是最光荣的事。” 1931年夏,林道文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广州,时年二十七岁。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