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4/1/20240125fdb604766fd441d1beb77238b2106b58.jpg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11/25/002775.html

等待处理…

心中有信仰 视死忽如归

革命先驱陈允才的故事

2023年11月25日  浏览量:1088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心中有信仰 视死忽如归——革命先驱陈允才的故事》,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陈允才(1901-1933),又名陈亚木,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南门新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海丰参与领导学生运动,1928年后,先后任中共赤石区委书记、紫金县委书记、陆丰县委书记、惠阳县委书记。1932年8月,调任中共两广工委组织部长。1932年12月,因潘洪波叛变,在香港住所被捕,1933年9月9日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2岁。

陈允才,1901年出生于海丰县城南门外新街。陈家在县城四牌楼边经营金银首饰铺,如此优渥的环境,为他以后能够继续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920年,陈允才高小毕业后进入海丰陆安师范读书,和后来成长为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的钟敬文同班。也就在这段时期,已经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洗礼的陈允才,在黎樾廷、彭湃等人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学生爱国运动,开始倾向革命。

1922年,陈允才师范毕业。当时,国内兴起出国勤工俭学的热潮,陈允才决定到号称革命火山的省城广州继续求学,他坚信那里有他寻找的真理。

1923年秋,陈允才如愿以偿入读岭南大学,这是一所以学生运动著称的高级学府,同时也是一所具有帝国主义色彩和宗教色彩的教会学校。在岭南大学就读期间,陈允才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李大钊的《新青年》《共产主义问答》以及毛泽东的《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武装头脑,同时积极参与阮啸仙、杨石魂、张善铭等团广州地委负责人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此时,广州的学生运动非常激烈,暗地里也风起云涌。对外,陈允才和他同学还有海丰留省学生会的同乡们一起发动反帝反不平等运动;对内,他们也同时对抗岭南大学内部的奴化教育和其他反动学生组织的影响。在无数次血和火的抗争运动中,陈允才渐渐成长为一名斗争经验丰富的学生领袖。

1925年,对于广州来说是极为不寻常的一年,动荡和不安贯穿始末。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大事,国父孙中山逝世、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国民政府成立、廖仲恺遇刺身亡......这一连串发生的事件让陈允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也打消了原本要到法国求学的打算,继续在共青团广州地委的领导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当中。

1926年春,陈允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因革命的需要,不断奔走于广州和故乡海丰之间。同年7月,在组织的安排下在广州东郊以商铺为掩饰建立秘密联络点,开始从事地下工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陈允才回到海丰参加海陆丰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后,被组织安排到联安下埔,利用同宗的身份建立地下交通站,负责发展农会和收集情报工作。

1928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兵分三路攻打海陆丰,东江特委、海陆丰政府机关和红色武装被迫转移到北部山区坚持进行领导苏维埃运动和武装斗争。在组织的安排下,陈允才担任赤石区书记,一边利用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抗击敌人,一边发展力量为反攻县城做准备。同年5月,在配合红二师、红四师攻打海丰县城失败后,在东江特委的安排下,陈允才相继担任了惠阳县稔山区、平山区书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发展农会和建立农民武装,利用不同的方式坚持革命斗争。同年10月,在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的安排下调任紫金县委书记。

1929年冬,中共海陆惠紫特委机关迁回海丰后,为了便于对惠阳党组织的领导,决定重组中共惠阳县委。组织在考虑人选时首先考虑到了在惠阳地区有着丰富斗争经验和群众基础的陈允才,决定将时任陆丰县委书记的陈允才调往惠阳。

陈允才到任惠阳县委书记后,设在淡水的县委机关屡遭敌人破坏,最后在稔山籍老战友高维全的帮助下将县委机关迁到了稔山雁湖。其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巧立名目大肆征收农业税、灶头税、人头税,特委指示惠阳县委组织力量打击田亩捐与敌人展开武装斗争。陈允才决定来个投石问路,试探国民党当局的态度,暗中组织赤卫队加紧训练随时准备武装斗争。他将各乡、村的灾情写成书面报告,然后派农户代表到稔山区公所反映。但农民们得到的答复是:“无论渔农佃户,一概按照新律纳税,不得以任何理由少交滞交,违者以对抗法律论处。”对此,陈允才早在意料之中,他对高维全说:“我们正要开展三五减租行动,稔山区公所却不顾农民死活,擅自加征农业税,这明显是冲着农会来的,稔山区长横蛮而强硬的态度,说明他早已有所准备。我们没有退路,只能针锋相对,毫不妥协地与敌展开斗争。”

1930年5月,根据广东省委指示,为了实现“以惠州为中心的整个东江地方暴动”,加强惠州兵变工作的开展,中共惠阳县委成立士兵暴动委员会,陈允才兼任主任,领导开展策动惠州地区国民党兵变工作。

1931年5月,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中共东江特委组建惠州县委,下辖惠阳、博罗、河源、紫金等地,仍任陈允才为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梁化谢洞。在陈允才领导下,惠州县委一边组织革命群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破坏敌人交通、通讯,同时在谢洞组织成立党团组织,组建农会,成立赤卫队,大力开展武装斗争和减租减息工作。在惠、紫、河、博革命群众的支持下,多次组织暴动,在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国民党军队进攻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大量兵力,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开辟了游击区,给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输送了大量的兵员,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条件,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由于敌人屡屡破坏,为安全考虑,惠州县委决定采取流动办公的办法。1932年夏,惠州县委转至平山办公。在刘志远等同志的见证下,陈允才和高天梅这对奔波多时的革命情侣在堡垒户戴赞枪家的土坯房里成了婚,为这白色恐怖笼罩下的环境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此时,不远处的香港,两广省委机关已经连连遭到破坏。

7月,潘洪波在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后回到香港,成立中共两广临时工作委员会,调中共东江特委彭承泽参加两广临时工委,但彭承泽在往港途中被捕牺牲。随后,着手调东江特委宣传部长徐国声、惠州县委书记陈允才到港。

到港任职前,陈允才对夫人高天梅说:“组织此次调我到香港表示对我的信任,但此行必定凶险重重,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这是我的使命,我无惧无悔之。你可继续留在惠州,不必随我前往,待那边稳定了你再过来。”面对陈允才的劝阻,高天梅毅然决定一同赴港。

1932年9月27日,两广临时工委举行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中共两广工委,潘洪波任书记,陈允才任组织部长,徐国声任宣传部长,钟鼎任军事部长,陈均华任常委。同年12月11日,是广州起义5周年纪念日。纪念日前夕,中共两广工委和香港市委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下,准备组织人员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上街演讲等一系列纪念活动,以扩大影响,但港英当局对此早有防备。纪念日前数天,团香港市委书记兼团两广工委宣传部长容敬良因被警探搜出身上文件而被捕。12月13日,由于叛徒廖独航出卖,中共两广工委书记潘洪波被捕,随即叛变革命。14日,正在家中书写报告的陈允才和夫人高天梅被破门而入的警探包围。陈允才临危不惊,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英籍警官交流,企图用商人的身份脱险。但港英当局早就从叛徒潘洪波口中得知陈允才等人的信息。1933年2月,陈允才、高天梅、刘志远、刘高等10余人被引渡回汕头。渡海途中,陈允才跳海自杀未遂,不久被敌人转移到广州,关押在臭名昭著的南石头监狱中。

在狱中,陈允才和他的同志们的头发被剃成“十字”头,双脚紧扣重铁镣,身穿红绿旧囚衣,身睡狭窄鸽笼头,餐与猪食无异,得病无人医治。这是敌人妄想从精神上侮辱以达到精神打击目的的做法,但我们的无数革命志士们,他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尚且不惧,哪里还会在乎这些小枝末节。在刑讯房中,任敌人用尽办法、使尽手段,将陈允才折磨得不成人样,但都无法从陈允才口中得到半点信息。

1933年9月9日,陈允才、刘高等9位革命志士双手被反绑,脚拖着重镣从长长的监狱通道中经过。看着两边监房中目送着他们的同志们,陈允才突然高声唱起了《国际歌》。恼羞成怒的敌人找来一块木头,硬是将它塞入陈允才的口中,连推带扯将他们押向刑场。

后山刑场中,风吹竹叶沙沙,枪声响起,罪恶的子弹穿透英雄们的身体,那9个伟大的身影被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那一瞬间,凝成了一座丰碑。

■ 作者:许宇奈

来源:善美东岸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