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4/1/202401259a2cd3a2b67d4389ac5c49236a7a1434.jpg
■ 融媒记者 曾国明 实习记者 屈胜宜 走进附城镇新山村,两侧是绿油油的田地,眼前是宽阔整洁的沥青路,清澈见底的乡村小溪从村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11/25/002771.html

等待处理…

赋能“百千万”工程新赛道! 附城镇镇域经济活力四射

2023年11月25日  浏览量:39

■ 融媒记者 曾国明 实习记者 屈胜宜

走进附城镇新山村,两侧是绿油油的田地,眼前是宽阔整洁的沥青路,清澈见底的乡村小溪从村中穿过,村里错落有致的民居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三五个老人在榕树下休息聊天,耳边时不时传来小孩的嬉笑声……这犹如美丽画卷一般的情景是附城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附城镇北倚大云岭山脉,南临三江出海,是海丰县城的“南大门”、市县同城化先行示范区。今年以来,附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系列决策部署,以系统观念谋划发展蓝图,聚焦“城区镇”“市县同城化先行区”发展定位,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品质商圈,发展“四型”经济,全力打造“百千万工程”附城样板,以实干苦干、奋勇拼搏的精神,高质量填好“经济”报表。

截至目前,附城镇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向好,1-10月,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1.6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7.52亿元,农业产值4.1亿元,分别比增12.3%和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64亿元,比增11.2%;限上贸易业完成9.53亿元,比增18.12%;固定资产投资20.85亿元,比增12.36%。前三季度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在全市上半年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

精准谋划项目 城乡融合“加速跑”

大力推进29亿元的县城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谋划39.9亿元的海丰县城西部产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力盘活低效工业用地46.8181万平方米;新增产业空间117.0453万平方米……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附城镇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以系统观念绘制镇域经济发展新蓝图。

今年以来,附城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以系统观念勾勒发展蓝图,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协调难题,激发内生动力,驱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补齐一批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基础民生保障,加快投资3.89亿元的南三环海丽大道互通工程,附城镇作为业主,委托县交通局实施,已完成公开招标工作,同时南三环海丽大道保通道路的前期工作中,已完成概算和审核批复,近期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投资1.89亿元的G324(海丽大道至小液河路段)沿线整治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投资1593.92万元的排涝应急清淤工程项目建设现已完工,月底可完成验收工作,切实增强附城镇防洪排涝能力;投资1000万元的环东泰医院路整治提升工程已完成公开招标、签订合同,正在开工建设;计划投资2000.04万元的千里红道项目与鹿境片区提质升级国家4A级景区融合打造,以优质文旅项目涵养城乡底蕴,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计划投资50亿元的湾区水乡客厅项目,计划开发鹿境片区的“丽江岛”和“飞鹅岛”,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打造生态康养、文旅融合、田园风光、民宿民俗、特色美食为一体的红色文旅康养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鹿境片区万亩农业产业园,计划在新东村、新北村、新山村、池口村、新南村现代化种植油占米1.1万亩;此外,红色新山景区综合体、姜太公(吕尚)纪念广场和荣贸城正在积极做好前期各项工作,与意向投资商对接洽谈中。

附城镇还积极谋划申报705.1万元的驻镇帮镇扶村项目、2200万元的镇域排灌沟渠清淤修缮项目、7489.5万元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将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优化农业结构 “四型”经济“壮筋骨”

秋色宜人,附城镇新山村油占米田里,收割机、拉粮车来回奔忙;圆山村鱼塭旁,村民正在齐力拉网捕鱼;联河村联富综合市场里,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村民喜上眉梢:“这些年可是赶上了好时候,好政策一个接一个,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田畴沃野尽丰景,乡村气象新,农民日子美,一个个田间村里的小故事,汇聚成附城镇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附城镇坚持发展“四型”经济,以产业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山河为底蕴,以生态为特色,把全镇资源串珠成链、联动发展,确保村村有风光、村村有产业,踔厉奋发,勇毅笃行,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富民增收。截至目前,全镇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476.53万元,同比增长26.92%,100%行政村实现集体收入超10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上的有9个,50万元以上的6个,超100万元的3个。今年11月,附城镇新山村、圆山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

做优物业经营型经济。联河村党支部研究出以点带面、北片带动南片的经济发展模式,先后指导新兴村建成新兴综合市场、长合村建成长合综合市场,群北、群南、群新、绵兴等村民小组利用集体用地建成商铺用于出租。据统计,联河村24个村民小组中,集体年收入10万以上的有14个,其中超百万的就有3个。道山村通过对村里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之后,将村里闲置土地进行盘活利用,今年已建成1000平方米厂房一间,连同140亩咸水养殖分别通过三资平台招标出租,新增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

打造特色种养型经济。新东村充分听取民意,复核鱼塘实际面积320亩,经三资平台重新对外招标,最终以每年609999元的价格出租成功,比之前增长了近11倍,充盈了村集体经济,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圆山村积极牵头村民小组,通过多次协商,妥善化解纠纷,村内所有海水养殖资源钟塘耳塭、钟塘塭、水关鱼塭、布袋角塭、三江塭、三联塭已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在三资平台进行了公开招投标,目前已经投入生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约66万。

发展稳健投资型经济。新山村借助市委“5+2”农村综合改革和“三块地”改革政策,探索推进“新经改”“新权改”,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新山实业公司,创新推行“经联社+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引进中荣、合利等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科技兴农,引导村民种植油占米等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做到统一种子、统一施肥、统一施药、统一收购,提升产量、保证质量、保障销路。

培育多元服务型经济。持续打造以红色文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生态休闲体验为特色的“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加快提质升级鹿境片区4A级景区,全力打造“未来乡村4.0”样板。5月20日,附城镇成功举办了“红色新山绿美鹿境”徒步活动,吸引全国各地体育爱好者和游客2000人报名参与,近距离感受到鹿境片区的风采魅力。

作为广东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示范点,附城镇成功打造了“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创建了“广东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无论是基层党建、基层治理还是乡村振兴都走在全省前列。

深挖优势资源 商业强镇“火出圈”

走进天虹购物中心,时尚零售、潮流美食、娱乐体验等类型商铺应有尽有,市民们在闲暇之余,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商超中,在美食街走走停停,品尝来自五湖四海的舌尖美味,或者陪伴小朋友在儿童中心畅玩,享受童年时光……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节假日,这里都是一幅人山人海的景象。

 

据了解,海丰天虹购物中心营业面积超6.6万平方米,是集购物、美食、潮玩、观影、娱乐一体化的适合全客层的欢乐体验型购物中心,2022年9月开业至今,总销售额超2亿元,每日人流量可达1.97万人次,是汕尾市目前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商业综合体。

附城镇贯彻市、县关于打造海迪——天虹片区商圈的工作部署,奋力打造海迪——天虹高品质示范一条街,切实提升城市品位。聘请南京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初步概念性设计方案,切实抓好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魄、经营有道、品牌有名和数字引领“六大元素”创建工作,优化商圈环境、提升商业品质、增强文化底蕴、完善服务设施、健全运营机制、打造智慧商街。同时,附城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以天虹购物中心、温德姆酒店、市民广场为主的消费商圈,进一步做好秩序维护、规范执法、贴心服务等营商服务,让购物中心与文化艺术街区无缝对接,做实做强周边商圈经济,实现“5分钟商业圈”全覆盖。

附城镇聚焦环境大优化“轴心”,持续打造镇域优质营商环境,落实镇领导挂驻企业联系机制,深入了解企业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制定实施“一企一策”,用好用足助企纾困等普惠性政策和“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持续推行亮诺“一日一服务”机制,促进乡贤带资源、带项目回乡投资兴业,做优做强“附城人经济”文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积极培育各类经营主体,现有规上工业9家,限上商业23家、建筑业14家、房地产业14家、服务业7家,各类经营场所3592家;大力培育“四上”企业、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尽早入规入统,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今年来,“四上企业”新增培育成熟和列入培育对象22家,其中已培育入库8家,培育成熟3家,年底前可入库,已完成“个转企”112家,新增“市场主体”2430家;发展青年干渠美食街、祥和路商业街等夜市街,“后备箱经济”“地摊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并逐渐发展成融合“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种业态的夜间商业,形成安全、有序、规范化的“夜经济”集聚区,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拉动城乡消费增长。

 

“下一步,附城镇将聚焦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难题,力促文旅产业齐驱并进,推进鹿境片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提质升级‘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连片建设‘千里红道’,打造红色新山景区综合体,创新‘景区+商圈+农户’模式,盘活闲置资源,加速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拉动全镇、全县、乃至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附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篇:没有了
下篇:11日至20日查处 违法停车1850宗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