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在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除了生死之外,其余都是擦伤。这句话是否有道理,我一直在深思中。
在基层做医生的我,医术虽说不精湛,但是也在日日学习医学知识,虚心向同行们请教知识,总结临床经验,力争自己的技艺更加进步。抱着“救死扶伤”的宗旨,传承着父辈们“万事莫如行兽乐,一心总为活人谋”的精神,尽力地为病患排忧解难。有人说当今社会医生职业赚饱,但是我还是铭记父辈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能养家糊口就行。所以我还是知足常乐,刚好就行。乐观豁达、真诚稳重、谨慎小心性格使我在基层环境中与这群老、中、幼的患者、各界基层的工作者、农民、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可谈的机会空间,与他们的交流中,三教九流知识、人情世故知识等……使我有了更广泛的知识来源,为我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然而这段时间中,我身边的人却因各种癌症或重疾缠身,而我是个基层的医生,面对着这些身边的人却是束手无策。他们的病情、症状已超越了我的技术水平治疗的范围内,我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呀,苦叹于自己学艺不精和社会资源的狭窄。本地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病了总是认为本地医院的医疗设备差和医生诊断水平差(其实这有些道理),必须要到广州大医院检查和治疗。即使是倾家荡产也要对疾病进行治疗。病人和家属有这样的求生欲望是好的。有的病人经济不错,不在乎于钱元,只要有好的医疗水平治疗好疾病多少钱都无所谓(社会上只有极少的人才有这样的经济的)。经济不好的病人在治疗疾病时,望着这昂贵的药费,为了治病,千金散尽,债台高筑。结果大多数人在于人财两空。有的病人为了上广州医院检查或治疗疾病而发愁,广州医院的检查需要预约或因病床紧张或因资源缺乏而得不到检查和治疗。更有趣的是所谓“黄牛党”(也称为医托)的更有能力,要想入院检查和治疗,这些人广大神通,只要你愿意花钱什么医院什么科都能进入检查和治疗。本来经济已超负担的病人又要多花费了一笔钱枉冤钱,这就是所谓的”医疗模式”。即使能入院治疗,往往受到了医院中那些所谓高尚职业人格自傲的欺侮(海丰话称为:“大条,连问声都不行),面对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因为病人需要他们的救助,还是忍声吞气的接受治疗。广州医院的某些所谓高尚职业人格自傲的人认为:我们省城的医院各种条件就是好,不缺乏病人,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我们有的是病人,你就是没什么好说。经历了上广州医院求医的大多数病人或家属此时就会认为:没钱治病和医生“大条”的态度,疾病才是最可怕,生死是擦伤。
面对着母亲、母姨、义叔和众多的癌症病人在疾病晚期的治疗中,她们都有着强大的意志力,但是那种不思饮食、气促胸闷、四肢水肿或疼痛难忍、坐立不安的症状时。虽说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是望着他们这样的情形,或许病人与我有同样的认同,希望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早点到西方极乐世界倒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在疾病面前,此时的生死才是擦伤,唯死方能解脱。
我曾多次遇到农民、工人因钱而发愁。曾有人为了家庭打三份工,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5小时,这样过度的耗损身体也叫“透支身体”。曾在某个场合中问一女子,你们这样的赚钱,难道不为自己的身体考虑一下吗?他们是这样的答我:孩子的读书需要钱,房贷、车贷、父母的赡养费、医疗费,这些都需要钱,除了钱之外,其余的都是多余,生已过了,死又何妨!其实很多人都是害怕自己赚不到钱,又怕父母双亲疾病,更怕自己突然倒下去。在金钱、道德、身体、生死的面前,唯有金钱排前,其余的才是擦伤。
每个人对一句话或一件事因站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用一条鞭打死不同理解的人。对待心灵鸡汤的话,有时像毒汤,往往听听就好,凡事只有经历了的人才有深深的感触,人生一辈子不容易,且行且珍惜!生已过,死期是何时?谁都不知道。只有活得潇洒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