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锐变——巾帼英雄郑振芬的故事》,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郑振芬(1904年-1935年),又名振勋,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高田社一个贫苦的家庭。1923年参加革命工作,大革命时期她历任民生布厂执行委员,梅陇区妇女主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军阀陈济棠统治下的粤东也变得一片血腥,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在这危急时刻,海陆惠紫的共产党人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郑振芬与其他同志一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六个红军主力团,拥有武装3000多人,并于1930年冬进入大南山,与古大存汇合,建立大南山根据地,后在反围剿的斗争中牺牲,年仅31岁。
活 着
1904年,巾帼英雄郑振芬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高田社一家贫苦人家。当时她贫苦的双亲给她取名——“枝”,然而,这个叫枝的女孩,终究却不是一般的贫儿。
女孩阿枝生得仪表堂堂,英气逼人,一双大目,不怒自威。她少时不俗的姿颜,颇似男儿气概。
旧时,贫苦女儿家的生命总是一生局限且分明的。伴着苦难成长,等待命运的眷顾,期盼能顺利长到足够岁数出阁,嫁人生子。高田社是她的家乡,那里有很多高低不齐的瓦片旧屋,一片连着一片,仿佛就是人的命运一般,挤着,老旧着,望不到边的风吹日晒着,贫苦着,一世一辈子。枝,出生成长在这样旧屋里,她乖巧,她活泼,她牢牢守着父母,守着家。待到该上学的年纪,父亲说,家里没有银钱给你上学,你不用上了。她只能点头,不上学堂。如她居住的周遭认识的所有穷人家的女伴一样,她们祖辈认知的直径是,不上学堂不读书的生命也是能到达终点的。或者,在12岁之前的认知里,她从没有过要识字的念头。生而不被赋予机会的女子,很容易就认为一切不合理的安排都理所当然。母亲说,家里清苦,枝你应当照顾家里。枝回答了,好。少女知道,父母一定是走到没办法的田地了,他们如干柴样黑瘦的双手,用于掏粪,用于握锄,用于勉强生存,已经是无力再明确指引儿女的去向了。
彼时战火纷乱,不知几时就会烧至自家门前,届时旧瓦片底下的几寸安宁,也会毁于一旦。父母教给枝生命的第一堂课,是学会活着。小心翼翼地存活。
觉 醒
1916年,12岁的阿枝进入县城民生布厂。
和当时与她一同进入民生布厂的小姐妹一样,枝对这样的安排没有异议,甚至,她心底里认为,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或许会为家里带来希望。枝总是那样的积极乐观,她更愿意相信这会是希望。可这新的希望,不过是以日日长时间的劳作去换取微薄的酬劳。布厂的每一座机器,每一道工序,都让她们幼弱的心灵浸染在恐惧中。如果布料能有记忆,它们便能说出日夜在流水线上触摸过它们的童女们的辛酸。捡碎布,扯线,扯布头,罚站,扣钱,抽打……12岁的枝,晨起入厂,夜昏归来,满头线绒粉尘。在那里,她似乎是见着了真正悲苦的人间。归至家来,家里亦是暗夜无火,了无生趣。暗黑中听见母亲啜啜低泣,可怜的母亲不敢放声哭泣,贫苦的人啊,此时哭泣的尊严也没有了。母亲努力压低哭声,但不能压抑住自肺腑而出的对上天不公不满的控诉,她不敢放声痛骂,只能任由泪水布满苍老的脸。12岁的枝摸着母亲,她拥紧母亲。
“阿妈,莫怕。阿妈,莫惊。”枝稚嫩的哭腔,仿佛是天开了一条缝,暗黑中的母亲如同得到救赎一般,她终于放开声喉,对着年幼的女儿哭诉了她不幸的遭遇。
“今日账爷来家中收租,家中已是四面墙壁,哪有租可缴?你爸低声恳求,账爷却是不依不饶,限期三日,若是逾期,今年租金得叠加三成。阿爸气不过,与之理论。账爷论不过,差人便打。可怜你爸,哪敌得过那四条爪牙壮汉,一声惨叫,伏地倒下。”
12岁的枝,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听闻母言,悲泣不已。她能做的,只能是拥紧母亲。她想及病榻中的父亲,对命运不公的愤恨又顷刻注满胸腔。这人世间的苦,怎么就这么多?可枝心中的苦,她从不与父母说。她在民生布厂,何尝不苦?日做夜做,到手的钱总是那么少,她不识字,看不懂工厂伙计的账,给多少便领多少,多劳少得,枝认为工厂克扣了她工钱。她大胆去问,发钱的人面目狰狞:“不做就滚!”小姐妹吓得个个脸色发青,年少的阿枝,怒目视之,愤恨不平。小姐妹们赶紧拉着阿枝走。枝的一双嫩手,从不肯摊开给家里人看,那哪还是12岁姑娘的手,那手历经民生布厂的剥削,只剩得一道道新旧交替的伤口留于人世为证。在阿枝看来,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阿枝最怕,莫过于死亡。今日一班小姐妹尚且还能言笑几句,明日,后日,不知厄运又会降临在哪个不值钱的童工身上,吃不饱又过度疲劳而昏死在车间中。
贫儿的命不能博得一丝同情,命贱如草芥,进厂如同卖身,“如有不测,各安天命”的卖身契紧贴于童工命运中,如此,阿枝们只能听天由命了。阿枝怕,阿枝恨,天上明明朗朗星海,为何自己却不能得到一星点光明与温暖!可怕也无可奈何,恨也无可奈何。明日鸡鸣第一声,她又得早早起身上厂里去。枝想到街上那新式的男女学生们,他们是那样自由,他们是那样充满激情,似乎他们心里揣着一件无比巨大又热情的事一样,他们喊出口号,那声音镇定而令人生畏:“还我权利!人人生而平等!还我民主!……”那口号中的一些事,枝也向厂里的记账人做过:“还我血汗钱!我要吃饱肚子……”12岁的枝,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她似懂又非懂,懵懵懂懂中心里升起一点希冀——“我得学习!我得认字!我不能让工厂再乱扣我的工钱!”
这一丝的希望,是一株火苗,点燃了一个12岁少女的命运,彷如又是一盏小明灯,如此,路途遥远,前路却被照耀得越发光明。
母亲听闻女儿要识字,顿时目瞪口呆,这是她一生都不曾想的事,这事离她太过遥远了。病榻中的父亲闻言,气喘吁吁,只是不停拨弄双手。
追 光
苦难中长大的枝自出生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想法,仿佛这是她失散的灵魂此刻才找到一般,她要紧紧拥有它,她要去做这样一件破天荒的事!枝当即求助于能识文断字的姐夫。
“你要识字做什么?”姐夫听完阿枝的话,一脸疑惑地问。
“我要识字,我要反抗不公的待遇!谁说女子不如男!”阿枝回答。
姐夫满脸惊异,感于12岁的小姨子有如男儿的魄力,毅然答应了教授她断文识字。如此,春去暑往,秋来冬临,枝越发沉着,毅力越发坚韧。她的一双眼儿,时刻散发出冷静与光芒。这个面目满是英气的女子,内里也是聪慧难得。她先是习得数字,再渐渐习得一些汉字,姐夫惊异于阿枝的智慧,称赞不已。枝进步了,时光悄然如开弓之箭,勇猛前进着。
一日,阿枝对身边的姐妹说:“自己进步了终究是一个进步了,她一个人识字了,可这县城有多少不识字的人呀,我想,我应当将所学教授给你们,你们也应该学习,好获得自由,远离剥削。”枝将这个想法诉诸小姐妹们时,小姐妹们听完亦是欢呼不已,这样,枝身上又多了一份任务。她为这任务感到欢喜,仿佛生命充满了能量样,枝干起事来有使不完的劲儿。
这是枝出生以来最欢喜的几年时光,她在这几年,依旧是民生布厂的童工,她的女伴也都还在厂里。工厂依旧克扣她们的工钱,工作繁重,吃喝不饱。但她已经能够简单阅读了,就这一事,能够让她暂时忘却苦难,让她愿意继续积累能量。她恳求姐夫再教授她文化,可姐夫这一次却面露难色。
姐夫迫于生计只能远走他乡,如此,再也没人能再教阿枝了。阿枝难过不已,她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文化。
时间终于熬到枝的17岁。阿枝的父母请媒人为她讲了一门亲,阿枝得知后,经过一番思考,她平静地对父母反抗道:“婚姻岂可凭媒妁之言!我想要的是真正的身为人的自由的权利!婚是要结的,但我必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生命的安排,本来没有错。只是,婚姻应该由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促成,而不是凭媒人的一张嘴,草草做成一段婚姻。父母也希望女儿能有幸福的家庭,如此艰苦岁月,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是,女儿的岁数也还小,再过几年再谈婚之事不迟呀。我还想再努力几年呢。”
“努力什么?”父亲问。
“为这个家努力,为自己努力!”枝回答。
父母向来知道自己女儿的脾性,在阿枝的坚持下,婚事也就暂时不提了。枝暂且绕出了旧式婚姻的险。
此后,枝更加努力了,劳作之余,枝一直在偷偷学习。枝上街去,学着各类宣传牌子或者横幅上的字,捡茶座上人家遗弃的旧报纸来看。这让枝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每每看到某某厂又有工人遭受暴虐;哪里又有游行示威,罢工;某某地方的工人经过抗争,弄得头破血流争取到了微弱的利益;某某农民又因交不起租金而被迫致死……枝看到这些事,既悲伤又愤恨,她越发觉得自己应该强韧起来,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劳苦大众应该强韧起来!枝每每从街上回来,必将所见所想诉诸左邻右舍姐妹。枝倡导她们应该念书识字,接受新的事物,不能再苟且求活。
枝这般行迹自然是令长辈不满的,家族长辈认为:一个女儿家能识字已是罪过,上街“接受”新事物更不是妇道所在。如今,她又教授左邻右舍的女子知识,以让她们争取自由脱离苦海,走向进步,这是长辈所不能理解也不愿理解甚至不敢理解的!毕竟,世代的穷人家的思维里运转的是温饱,安宁。何况处乱世,更需步步为营。枝的这行为,显然是将家族推向了可能的危险境地。终于在某一日,家族的一位长辈来到了家中。
长辈呵责阿枝:“你一个女儿家,不好好在家做女儿家的本分事,整日学习这个学习那个!你总会为家里带来灾难的!”
枝并不争论,她为长辈奉上一盏粗茶水,镇静讲道:“但凭良心,哪户人家不期盼祥和度日。我家如此,你家也是如此,千千万万有灯火的人家都希望如此。只是,这样就能太平过日子了吗?我12岁进布厂劳作,拼命劳作,不敢有半点差池,但到了出粮,所得无几。我阿爸还因交不上租被殴打致伤。阿公你也是苦干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还想再多干一会儿,不外希望多收一点粮食,好能够多还一些租。阿公,我们都是贫苦人家,我们努力去做了,但到头来,受苦受难,吃不饱穿不暖的是我们。国家太平尚且还能度日,如今国破内乱,我辈当自强,为求进步。地是我们种的,工是我们做的,我们理应吃饱穿暖,我们劳苦的大众理应享有一个太平的社会。”
长辈被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的一通话说得无法接应,他瘫坐椅上,若有所思而后又满是伤感。
锐 变
枝大步跨出家门,终是舒了一口气。这一刻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不应该被拘禁于所谓的女子妇道。她此刻明确了自己的内心,她想要什么,她能做什么!她应该加入那些进步青年的行列,去争取自己权利!让更多的穷苦人民到达一个太平的新世界!从12岁到如今的18岁,枝似乎完成了生命的第一次锐变。这短暂的六年功夫,当时之中国,发生许多翻天覆地的巨变——爱国运动不断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大小罢工不断……巨变波及枝的县城,这小小的古邑也乘势生发出许多进步力量。枝加入了进步青年的行列,她毅然决然抛弃了自己的旧名,仿佛是抛弃了破碎不堪的过往,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新名:振芬。
此时的振芬已完全长大。她强烈的感受到了心里生发出来的那股力量,时代风起云涌,旧的事物在消亡,新的革命力量正以欣欣向荣之势铺染。身为进步人员,振芬在组织的帮助下,跟着新青年们一道活动,在工厂宣传进步口号,将新的理念宣传给更多的人。
1923年,振芬被推选为布厂的工会执行委员,过两年,振芬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往后十年间,振芬在多地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海丰妇女解放协会执委、会长、中共海丰县委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
至此,这个不甘生活于黑暗之中的英气少女,以少女之情怀履匹夫之职责,完成了自己由无知懵懂的阿枝走向坚定拥抱共产主义信仰的新青年振芬的崎岖旅程。自此,从肉里,到灵魂,阿枝成了振芬!
真正的振芬!
■ 作者:塔娜
来源:东岸杂志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