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3/10/20231023dbfbe3986adb416e805f4e1ca3c15101.jpg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10/23/002705.html

等待处理…

苏维埃妇女主席蔡素屏

2023年10月23日  浏览量:193

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苏维埃妇女主席蔡素屏》,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蔡素屏(1897-1928),原名哲妹,1897年生于海丰鹿境乡新北村富商之家,少年时期由于“三从四德”封建传统礼教影响,没有上过学校,但她自小聪明秀慧,喜爱织绣,还自学阅读了一些古书。1912年,与彭湃成为结发夫妻,婚后相敬如宾。彭湃经常教她识字,讲妇女要争取解放的道理,鼓励她冲破封建枷锁,求得自身的解放。在彭湃的影响下,蔡素屏同志开始与封建习惯势力抗争。在彭湃搞农运期间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理解,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由于她在海丰农民运动中勇敢热情、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表现,被选为一区妇女解放协会主任、县妇协第三届执委委员。 1928年9月19日,因叛徒告密,在平岗乡被反动民团围捕。9月21日,在刑场上,蔡素屏同志神态自若,昂首挺胸,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母喂乳汁,天经地义的事情。1928年春,在海丰县公平上军田围仔村的祠堂里,海丰妇女解放协会主任蔡素屏诞下儿子彭洪后,内疚地凝视着粉嘟嘟的婴孩,第一次搂抱着给儿子喂奶,也是最后一次喂养乳汁。当蔡素屏目送着婆婆周凤怀抱着儿子彭洪远去的身影,不禁热泪盈眶……

蔡素屏,又名哲妹,1897年2月8日出生于广东海丰县附城鹿境新北村的富商家庭。昔日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违,人们很在意门当户对。1912年,蔡素屏在父母的见证下,坐上花轿,玲珑小脚跨进彭家大宅,与彭湃结婚了。然而,旧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行为,蔡素屏虽然聪明伶俐,唯有呆在家里学刺绣,却没能踏进学校去读书,变成了“睁眼瞎”。结婚之后,蔡素屏再也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鬼话,不甘愿听从命运的摆弄,仍然不忘读书的初心,顶住家人的冷眼,旁人的讥笑,拎着书包,穿街过巷,到私塾上课,到海丰县城的潮州会馆读书。

自此,蔡素屏与彭湃夫妇琴瑟和鸣,相敬如宾。彭湃经常手把手,一撇一捺地指导蔡素屏认字,鼓励她要敢于冲破封建枷锁,求得自身的解脱,谋求妇女的解放。于是,蔡素屏勇敢地甩掉缠足的绷带,踹开小鞋,告别盘起的长发,与封建陋习抗争到底。心有灵犀一点通,彭湃后来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蔡素屏坚持读书习字,经常把习字作业寄给彭湃。彭湃批阅之后,寄回海丰。一封封家书漂洋过海,是真挚情感的纽带,是携手进步的信念。

从日本留学返回海丰后,彭湃开始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发动农民组建农会,经常在暮色里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家里人尽管不给彭湃好脸色看,可蔡素屏都会煮饭炒菜,每天翘首等待着彭湃回来,一起吃饭,体验家庭的温暖。更可怕的是:谣言汹涌,海丰县城的地主豪绅对彭湃恨之入骨,指责他作恶多端,给彭湃捺上“彭天蛇”之大帽。蔡素屏却置若罔闻,因为她心知肚明,彭湃是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到处奔跑忙碌的。

为了做好农民运动的工作,彭湃和蔡素屏夫妇主动搬出彭家的大院深宅,到自家的“得趣书室”居住。彭湃夫妇卧室里的墙壁上,迄今仍悬挂着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座右铭。于是乎,得趣书室热闹起来了,门庭若市。彭湃在这里接待络绎前来的农友们,与他们商量事情,研究工作。蔡素屏开门扫地,煮水泡茶,乐颠颠地忙上忙下,不亦乐乎。农友们都不约如同地称赞蔡素屏是“我们农会里的亲人”!

1922年秋,彭湃将兄弟分家得到的田契,在县城龙舌埔当众烧毁,熊熊烈焰照亮了农民们的心胸,在场的蔡素屏和广大农民一样深受感动。此后,蔡素屏的信心更为坚定,并且鼓励彭湃说:“这样做,农民就会更加拥护农会了”。彭湃烧田契的消息,传遍了城乡僻壤,海陆丰的农会因此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

一般来说,枝繁叶茂的榕树底下,是村民们闲暇纳凉的理想之地。1922年底,蔡素屏偕同彭湃一起回娘家鹿境新北村,到蔡素屏三间过的大宅里歇脚。随着,蔡素屏跟彭湃驾轻就熟,一起出现在毗邻的鹿境新山村的一棵榕树底下,声情并茂,向群众宣传参加农会的好处,是改变农民命运的出路。鲜为人知的是:鹿境新山村绅士吕朝华与海丰县城桥东社彭藩交情甚笃,彭藩经常携带孙子彭湃来访,一来二去便熟络起来了。蔡素屏和彭湃之所以能够结成革命伉俪,都是离不开彭藩和吕朝华绅士从中的穿针引线,离不开他们俩的热忱和功劳。现在,蔡素屏故居大宅的墙根底下,斑驳的苔痕呈现出绿色的生机,墙头上生长有一蓬杂草,在斜晖下摇曳着,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1923年1月,海丰总农会成立。蔡素屏经常到赤山一带,发动更多的农民参加农会,索性将亲生孩子绛仁托付给弟媳照顾。危难之中见真情,1923年7月,海丰总农会遭到敌人的破坏,农会骨干杨其珊等二十多人遭到逮捕,锒铛入狱。蔡素屏挺身而出,把农会干部视为亲人,跟婆婆周凤一起,每天轮流给监狱里的农会干部送去热腾腾的饭菜,送去一份贴心的温暖。风雨无阻,蔡素屏跑来跑去,坚持了大约半年的时间。

1923年8月的一天,蔡素屏的父母从鹿境新北村来到海丰县城桥东社的彭家大宅里。蔡素屏消瘦的身影忙碌起来,一边殷勤地斟茶,一边问询父母的健康。父母却怒发冲冠,指责彭湃和蔡素屏夫妇有福不享,偏偏要发动农民,组织什么农会,闹得满城风雨。打是亲骂是爱,岳父母仍旧苦口婆心,劝说彭湃夫妇俩不要像疯子一样,四处煽风点火,搞农民运动。父母的护犊之心,是爱护自己小家庭的幸福。倘若没有广大人民的幸福,岂能有幸福可言呢?毕竟,蔡素屏深明大义,彭湃之所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开展农民运动,就是为了贫苦大众谋利益,为了民族谋解放!蔡素屏曾经感激地跟彭湃说过:“我是一位幸福的女人,我嫁给一位大英雄,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百姓,我都会默默地支持。”

第一次东征胜利后,蔡素屏不畏艰险,舍近求远,从广州绕道香港,返回海丰,继续开展农运工作。1926年2月,蔡素屏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言传不如身教,蔡素屏从自家开办的布厂开始,给工人们加薪。为了动员妇女参加农会,蔡素屏常常到民生、南丰、平民三个布厂,开展女工的思想宣传,跟她们同甘共苦,以便达到心灵的契合。蔡素屏殚精竭虑,带领织布厂的女工,深入到东笏村、荣港村、鹿境等乡村进行宣传,发展壮大了农会的队伍,蔡素屏因此成为海丰县第一区妇女解放协会主任。1927年10月30日,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成立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蔡素屏英姿飒爽,被选举为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兼海丰县妇女协会第三届执委委员。

1928年2月底,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攻海陆丰苏维埃政权。蔡素屏放弃了跟婆婆周凤等家人到澳门避难的机会。当时,怀孕第三胎,分娩在即的蔡素屏,毅然跟婆婆周凤说,哪怕牺牲,也要把鲜血洒在家乡的土地上。接着,蔡素屏跟随海丰县委撤退到公平山区。有一次,敌人包围公平区上军田围仔村,到处搜捕农会干部。碰巧,蔡素屏悄悄躲进围仔村里的祠堂,诞下儿子彭洪。当敌人撤退时,蔡素屏才从躲藏的荆棘丛里钻出来,神情镇定,背转身,撩起衣襟,将喂乳后的婴孩彭洪交给婆婆周凤,由婆婆送到海城桥东村李大娘家里抚养。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蔡素屏继续领导农军活跃在公平、可塘、赤坑等地,带领妇女们披星戴月,打击敌人,开展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继续将革命进行到底。1928年9月19日,蔡素屏在平岗乡开展革命工作时,遭到反动民团围捕,即日解送海丰县城国民党监狱。蔡素屏尽管受到严刑拷打,都无所畏惧,铮铮铁骨为革命,瘦弱的身躯里包涵着一颗坚贞不屈的红心。蔡素屏始终没有供出农会名单,没有声明与彭湃断绝关系,甘愿让三个儿子彭绛仁、彭士禄和彭洪成为孤儿的危险。当时,6岁的彭绛仁从监狱里营救出来后,暂住在海丰县鹿境新北村蔡素屏的母舅家里,后来党组织安排鹿境新南村人吕以臧秘密护送到香港,后转往上海。彭士禄则隐姓埋名,东躲西藏,虎口逃生,辗转到延安,后来成长为著名的核潜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黑云压城城欲摧,1928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天空阴沉,蔡素屏被麻绳捆绑,背上插标签,写着“共匪苏维埃妇女主席”,押往海丰县城老车头的刑场。蔡素屏视死如归,昂首挺胸,喊着“打倒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用她殷红的鲜血谱写出一曲英雄的赞歌。

■ 作者:吕珠满

来源:中国红网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吴长辉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

观看视频和线上阅读请扫二维码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