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本期推出《柯麟:悬壶济世良医意 救国忧民志士心》,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
柯麟(1901—1991),原名柯辉萼,广东海丰人。1926年从广东公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留任该校附属医院医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并任该校首任党团支部书记,参与领导收回公医归并广东大学(即中大)的学生运动。1927年,根据党组织安排,参加北伐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先后任军医、医务主任、军部医院副院长等职,同年底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转入中共隐蔽战线,先后在上海党中央机关、香港、澳门等地工作,达22年之久,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地下工作网、开辟秘密交通线、掩护战友、收集情报、打击叛徒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柯麟出任中山医学院(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教育事业形势,柯麟认真研究分析工作的特点,于1953年完成了三所医学院校的合并,使原来三家医学院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一批有学术造诣、教学经验、医疗专长的人才得到重视和发挥。“文革”浩劫后,他被任命为国家卫生部顾问。1980年5月,他重新被任命兼任中山医学院院长职务,被誉为中山医学院的“一代宗师”。
1964年1月,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一位在会上做高校工作60条经验汇报的医学教育家获得满堂赞誉。到场的时任国家副主席、中共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及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领导亲切接见了他及其他会议代表。
这位介绍经验的医学教育家便是柯麟医生。他曾被叶挺将军称为“家庭的保健医生,也是最信任的人”,被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之父何贤称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甚至有传闻:凭他签字的毕业证,即可在港澳、东南亚一带行医。澳门知名爱国人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曾为其赋诗:“悬壶济世良医意,救国忧民志士心。”
他是革命志士,受命漂泊濠江十七载,上演潜伏人生;
他是侠义郎中,悬壶济民,被称“活菩萨柯医生”;
他是一代宗师,扛鼎华南医学教育,八十高龄重返中山医学院,誉满杏林。
柯麟的一生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波澜壮阔的现当代历史。在他执掌下的中山医学院,三校合并后共培养毕业生达5000多人,比新中国成立前40年三校毕业生总数还多两倍以上。从1958年秋改本科五年制为六年制之后,该院更成为全国四所重大点医科院校之一,独秀南国。
我们一同走近红色医生、中国著名医学教育家柯麟。
历历往事
以医生身份掩护 智擒叛贼白鑫
1901年9月,柯麟出生于海城镇一个工商业者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代洪流席卷中华大地,信仰的红色种子早在中学时代就深埋在他的血液中。
早在海丰中学就读时,柯麟与彭湃结为挚友,一同参加声讨袁世凯、恢复民国的斗争,接受进步的革命思想,还与进步同学一起,举行了海丰有史以来第一次罢课。
1921年,中学毕业的柯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广东公医学专科学校。在23岁那年,柯麟成为了该校第一批共青团员,两年后转为中共党员,并成为该校首任党团支部书记,参与领导收回公医归并广东大学(即中大)的学生运动。
1928年,柯麟参加中共隐蔽战线。医术了得的他化名柯达文,和革命友人贺诚在上海法租界开办了达生诊所,一边行医,一边完成革命活动。达生诊所成了当时召开秘密会议最好的掩护。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经常来这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挂着“传染病房”牌子的房间,就是党中央密谈之处,“病人”在里面“治疗”,柯麟就在楼下门口放哨。有情况时,柯麟在楼下发警报,楼上的同志就从诊所的后梯逃跑。
时代洪流滚滚而来,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地下党虽处处提防,但防不胜防。1929年8月24日晚,噩耗传来:彭湃、杨殷等中央军委领导在上海被捕。
这一不幸的消息让每个共产党人的神经紧绷。形势显现,乃内鬼所为。是谁泄露了党委领导开会行经的路径,背叛了党和自己的政治信仰?
抽丝剥茧后发现,当日彭、杨等人皆在参加秘密会议,但当时也在场的江苏省军委秘书白鑫却没有被捕,后来还诡异失踪了。“白鑫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非得把他解决不可。”周恩来怀疑是白鑫捣的鬼。中央指示一定要揪出白鑫这一叛徒。
白鑫多年被疟疾所困扰,曾多次找柯麟治疗。由于柯麟隐藏得好,白鑫并不知道其中共党员的身份。出卖了彭湃后,因病痛折磨,白鑫到上海还常到柯麟的诊所就诊。引蛇出洞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柯麟身上。
起初,狡诈老到的白鑫只邀请柯麟到暂居的白宫饭店为其看病,还用300大洋企图收买这位给他看病的医生,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柯麟回头就把300大洋贿金交给周恩来和陈赓。后来,随着病情恶化,白鑫不得不露出“鼠穴”一一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范争波家。
当天在范家,柯麟医生神色一如既往的镇定,在谎称“下楼取药”时,通知了埋伏在附近的联络员,共产党人的枪口瞄准了白鑫的住处,复仇烈焰燃起。
在从事地下工作的二十余年,柯麟始终以行医为名为中共的秘密行动掩护,哪怕辗转武汉、上海、厦门、香港等地,他对共产党始终忠贞不贰,对革命理想奋力践行。
潜伏十七载
主持澳门庆祝新中国成立大会
在白鑫案被揭后,组织为了柯麟的安全,安排他到香港从事地下党工作。
但他的直接领导潘汉年却对他说:“你在香港熟人太多,容易出事,你是中医,在香港不能从事西医工作,维持生活都会很困难。现在叶挺在澳门,你就迁居澳门,以联系叶挺为主,这样既可以执行党的任务,又能解决全家的生活困难,一举两得。”自1935年起,柯麟便在濠江畔拉开了17年潜伏岁月的序幕。
初到澳门的柯麟重操旧业,在板樟堂街开办了“柯麟诊所”,一边替人治病养家糊口,一边暗中配合组织地下工作。叶挺、叶剑英、廖承志等同志及其家属都曾在柯麟家中转、看病。
可小诊所毕竟条件有限,柯麟很快把目光投向了澳门一所由当地绅商捐资兴办的平民医院一一镜湖医院。柯麟得到名流的推荐进入镜湖医院当兼职医生。1945年,镜湖医院设立院长一职。在众人的支持下,医院董事会主席林炳炎提出让柯麟作为院长人选。此时,澳督否决了柯麟任院长一职,理由很干脆:“听说他是共产党人。”林炳炎愤然抗议说:“如果柯麟是共产党,那么我也是。这二十多人的名单都可以换,就是柯麟不能换。如果不让他当院长,我就不当董事会主席。”
在多方强烈要求下,澳督不得不让柯麟担任镜湖医院院长一职。而柯麟也以镜湖医院为据点,挑选医院中的爱国青年组成“青年战地救护团”,先后带团开赴广州、中山等地参加战地救护工作。
在抗战时期的一个夜晚,一批貌似敦实的生意人自香港登陆澳门渔村码头,在黑夜的掩护下,一路被带到柯麟诊所。这些所谓的生意人,其实是梁漱溟、范长江、夏衍、金山、蔡楚生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在柯麟救护团的紧密部署和掩护下,这批文化名人逃出了日寇魔掌。
1935年至1951年,柯麟在澳门工作的十七年中,叶剑英、张云逸等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亲临向柯麟部署、指示工作,罗明、苏井观、刘群心(博古妻子)、作家张天翼都先后在柯麟照顾下养病;上世纪50年代初,他又与澳门知名爱国人士何贤、马万祺合作,将一批汽油、雷达等军用物资从澳门运往内地,打破西方国家的禁运……
在长子柯小麟印象中,任何威胁打击也不能撬动柯麟的嘴巴,他从未开口透露自己的地下党身份,甚至对与自己肝胆相照的朋友、至亲至爱的妻儿,也三缄其口,未走漏半点党的秘密。柯麟和胞弟柯正平虽然都加入了革命组织,但二人一直不知晓彼此身份,直到十余年后公开身份才相视而笑。
1949年10月10日,按照统一部署,五星红旗在澳门平安戏院等多处上空盈盈飘扬。柯麟和马万祺等在此主持召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宣布支持新中国。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在澳门的十余年,柯麟默默地独自潜伏着开展地下工作,甚至不与地方地下党组织成员发生联系,只与党中央领导部门直线联系。据闻,连省委一般档案里也无其资料,无法考证其确凿身份。直到21年后,柯麟才可以公开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
两航起义立奇功
3天装运2500多箱物资
1949年11月9日,香港发生了轰动全球的两航起义:10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与两架中央航空公司飞机,相继从香港起飞,脱离塔台视线后掉头向北京和天津方向飞去,直接断了国民党政权的西南空中运输线。
这让国民党极为震惊和愤怒。航空公司持有少量美国股份,因此国民党联合美国,开始抢夺中航留在港澳等地的航空物资。柯麟之子柯小刚对记者讲述了这段历史:“当时,两航特别是通信科和通信设备修造厂从上海撤离到澳门,在澳门租用了一个大仓库来存放这些航空器材。”
1950年1月,美方向澳门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冻结中航公司在澳门的财产,国民党也从台湾派人向澳葡当局施加压力,企图把这些器材偷偷运走。就在美方提起诉讼的同时,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派新中国民航机构首批领导成员之一的任泊生连夜赶到澳门,向柯麟转交了一封亲笔信,要求柯麟务必找到两航起义时留在澳门的雷达设备,并想方设法将这批新中国航空事业急需的器材迅速转运广州。
澳葡当局的态度直接影响这批航空物资的流向。柯麟联络何贤、马万祺等迅速赶到总督府,澳葡当局当即表示准许这批器材内运,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限令在48小时内离境。
柯麟找到这批航空器材时,才意识到自己接受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器材足足有2562箱,另外还有4座巨型的发电机。要运走这批数量庞大的物资,需要两艘巨大的驳船和大马力的拖轮。
柯麟找到了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何贤。这位航运巨子派出旗下船运公司承担了运输任务,“何贤亲自出面组织和指挥装船的工人。他找到了可靠的搬运工人,连夜火速把所有物资装船,并迅速起航”。柯小刚说,台湾方面很快知道了消息,立即派飞机到澳门侦察,准备进行轰炸,但等他们的飞机到来时,拖船早已到达内河进入广州。
运输数量如此庞大的货物,前后仅用3天,柯麟在给叶剑英的报告中总结:由于各方面的精诚努力合作,迅速而又机密,得以顺利达成使命,殊堪告慰。
据柯小刚介绍,从澳门抢运出的设备器材,是两航海外资产中较为完整内运的一批,成为新中国民航初期维修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的来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和电讯工业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医德折服名流
被称“活菩萨柯医生”
柯麟革命工作之所以能步步为营,卓见成效,有赖于其卓著的医术医德和仁心仁义。
无论是上层社会的绅士太太,还是穷困潦倒的渔民车夫,他都一视同仁,悉心诊治,在澳门各阶层都享有很高的声望。《红色医生教育家——柯麟传》一书中称:“在澳门社会上,尤其是在工人、苦力、渔民、车夫等穷苦的病患者中,‘柯医生’有口皆碑。”
《中共地下党人》也记载了这样的坊间传言:当时能制服伶仃洋上大小海盗的“老大”叫姚雄,在一个大雨滂沱之夜,其妻难产,处境危急。柯麟被姚从诊所叫醒后,赶去救活了他的妻儿。事后姚雄给出八百块大洋,柯麟却没收。几年后何香凝等人从香港逃难,在海上漂流七日无果。柯麟闻讯后拜托姚雄,姚雄甚至不惜与日军开火,最终在茫茫大海中将何香凝等寻救至澳。
马万祺、何贤等澳门名流,也是他在行医过程中结识的。何贤是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父亲,人称“澳门王”“地下澳督”。但每天他都要约“麟哥”聊天喝茶。正如当时众多澳门商界名流一样,他从不知柯麟还有什么其他身份。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何贤说,柯麟从未有半句政治宣传话,“我是从他做人的态度上,看出他的进步”——柯麟医术高明,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澳门,他原本可挣更多的钱。但他对穷苦人收费总是很低廉,甚至完全免费义诊,何贤深深为此折服。在《何厚铧家族传》一书中,记录了“柯麟诊所遇知音”的佳话:作为社会政治活动家,商界名流何贤就曾直截了当地对别人说过:“影响我最大的是柯麟!”
马万祺比柯麟小18岁,一直视柯麟为兄长。他信任并赞同柯麟的观点,对抗战必胜的信念由此增强。马常携妻子罗心柏去拜访柯麟,并曾赋诗一首记叙两人深情:“悬壶济世良医意,救国忧民志士心。有幸逢君争早晚,难能相遇论当今。”这首诗可谓柯麟一生的写照。
■ 作者:曹斯 何超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吴长辉
感谢:柯麟之子柯小刚先生为本文提供素材
指导单位: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