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记者 曾国明 吕嘉宇 通讯员 陈智军
“5G+献智”贡献乡贤力量,“5G+诊疗”为民解忧,“5G+品牌”推动农业现代化……一场“5G+乡村振兴的大戏”正在海丰县海城镇总寮社区海银公路旁,一座由50年代的莲花山镇老粮所改造而成的“人才驿站&隐舍5G科创小镇”,在这片“红韵”与“绿脉”交织的老区小镇里隆重上演,演绎一部“新乡贤”返乡共创“新农村”的“百千万工程”精彩佳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海城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活跃在大湾区文教科卫界400多位隐舍乡贤专家教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点带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才资源,回家乡开展医疗、农业、教育、文化帮扶,湾区乡贤人才驿站&隐舍5G科创小镇应运而生,实现“湾区与老区如此之近”。
“5G献智”化“春雨”润心田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着力激发人才活力,引导各类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献智出力,海丰县海城镇建立“5G文化礼堂”,以湾区乡贤为主体,连接湾区朋友圈,让湾区智慧源源不断传递到广大乡村。
5G文化礼堂的建立,为湾区文教界的专家支持海丰老区的文化振兴工作提供了平台。通过5G文化礼堂,海城镇联合各文教界专家举办了多次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添砖加瓦。其中,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锦庭回乡多次开展教育讲座,组织“广东教育学会小教专委会”的名校长名教师送培送教到海丰活动;美术界乡贤在陆安高级中学建立“隐舍(书画)名家工作室”,组织艺术界乡贤回乡开展美术展览、举办“隐舍名家面对面“活动。
海城镇还与海丰县妇联、融媒体中心、卫健局等联合推出“乡贤开讲”科普活动等。充分发挥“湾区乡贤智库”作用,推出“湾区乡贤献智访谈”节目系列专题,邀请20位湾区乡贤专家位家乡发展献智献策,让湾区人才、先进理念、思路和做法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家乡。
“5G诊疗”供“良药”解心忧
为帮助提高家乡医生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提高家乡病人本地就医率,提升家乡医疗水平,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该镇成立了“隐舍乡贤名医工作室”,百位医疗界乡贤专家回乡帮扶工作,他们受聘于海丰各大医院,利用周末时间回乡出诊、手术、带教、授课。
通过“隐舍乡贤名医工作室”,有力推动海丰县各医院、学科与大湾区主要医院、学科建立人才与技术的紧密联系,更有效地推动本地人才学科水平的提升,为海丰县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目前,隐舍乡贤名义工作室已牵头组织举办了三场大型的医疗技术培训班,包括儿科、骨科、心血管。其中,在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举办的第一届儿童重症继续教育学习班及汕尾市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学分会成立大会,共邀请了来自省内的20多位著名的儿科专家出席,成为汕尾市医学界有史以来的里程碑活动。
海城镇建立“隐舍5G云会诊”平台,建设大数据直接连接家乡医生与乡贤专家的通道,并建立乡贤专家与家乡医生的沟通平台,乡贤专家在平台上分享常见病例诊疗技术,将日常碰到的常见多发病例以及最新医疗资讯和技术通过“云会诊”平台实现对家乡医生的及时培训分享,从专家现场帮扶到5G科技支持下的远程帮扶,持续推进老区医疗民生振兴之路。
“5G品牌”酝“甘露”令心喜
海城镇聚焦农业发展优势及发展需求,成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汕尾分院,在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建立“隐舍乡贤农业专家工作室”,组织首批11位乡贤农业专家受聘,让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能长期到家乡来,支持农业产业技术提升,同时带动家乡农业人才的成长。
同时,该镇挂牌设立“华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海丰油占米产业研究中心”“海丰县茶叶产业研究中心”“海丰县水果(荔枝)产业研究中心”“海丰县蔬菜产业研究中心”“海丰县畜禽产业研究中心”“特菜景观园艺及压花艺术应用示范基地”“广东电信规划设计院汕尾分院(智慧农业)”“海丰县农业产业科创基地”等,为家乡招才引智与乡贤回乡提供平台,为农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其他行业发展、对乡贤回乡具有示范性作用。
为助力农户拓展新销路,通过5G直播带货方式助农户从传统地销向线上带货转变,以实际行动帮助农户赠收。 以广东电视台、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为代表的表演策划和直播团队走进海丰,共同打造“海丰油占米”“海丰莲花山茶”等网红农产品;以微信、阿里、百度、唯品会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顶级互联网巨头也为海丰农产品走向湾区和全国呐喊助威。
该镇还开展“海丰县保春耕夺丰收省级农业专家5G远程指导会”,邀请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各专业专家,采用“5G互联网+视频”技术,实现广州远程对海丰万亩良田春耕情况的远程“云”会诊,以科技赋能农业,有效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
如今,在隐舍乡贤力量的凝聚发挥下,一个个帮扶项目正陆续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家乡的土地上,像“种子”一样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海城镇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技术、人才支撑,也为乡贤返乡创业促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走出了一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