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3/6/2023061285fcaa3b4c5a4e7698f6206fe15edb60.jpg
开栏语: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06/12/002420.html

等待处理…

彭湃: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者

2023年06月12日  浏览量:337

开栏语: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历代名人辈出,人杰地灵。近代的革命先驱、民主志士、实业巨擘,现代的改革先锋、商界耆宿、文苑英才、艺体名流……在光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海陆大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为延续海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发挥名人效应助力汕尾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海陆丰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海丰报特开设《海陆之子》专栏系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历代海陆丰籍历史文化名人。首期推出《彭湃: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者》,以飨读者。

 

追求信仰 求学海外

 

1896年10月22日,彭湃出生于海丰县城郊桥东社的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01年,进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03年,进林祖祠小学读书;1909年,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

1912年,彭湃与海丰鹿境乡蔡素屏结婚。1913年,彭湃考进县立海丰中学。就读期间,好谈论时事和参加社会活动,是一个富有朝气的青年。

1916年5月7日,彭湃与群进会的同学一起发动海丰青年学生举行反日爱国游行,以纪念“五七”国耻纪念日一周年。

1916年秋冬,群进会组织了一场反对袁世凯爪牙林干材的斗争。

1917年春,彭湃随陈其尤经香港到广州,在广府中学预习一个多月后,在6月间,离开广州前往日本东京留学,住在东京神田区神保町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馆,补习日语。9月,考入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进行预备教育的东京成城学校预科补习。1918年9月30日,考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的政治经济科就读,系统学习了政治经济理论,课余经常与中国留日进步学生研讨社会学说。

1918年春夏间,日本与段祺瑞政府秘密谈判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双方签订密约,日本军队可以在中国境内所谓“军事行动区域”自由行动。消息一传开,中国留日学生无不义愤填膺。彭湃踊跃参加抗议行动,还邀同学黄霖生、陆精治到照相馆合影,面对镜头,三人正襟危坐,虎目怒视。彭湃在照片上题词:“民七年中国军事亡国协定被迫签订之日,特摄此‘国丧纪念’照片,以示国仇之不忘。”

中国留日学生的爱国抗议活动遭到日本当局镇压,几十名学生救国团干事被捕。彭湃率大批留日学生赶到神田警署门外,强烈要求释放爱国学生。日本军警本就理亏,更被凛然正气所慑,终于无条件释放了被捕学生。事后,彭湃悲愤地说:“日本之自由、民主,何不忍吾辈之正当呼声,而动拳脚于白日,置华人与动物无异!”日本当局随即又剥夺了中国留学生集会结社的自由。无奈愤慨之下,3000多名留日学生决定集体罢学回国,以示抗议。

彭湃回国后,为反日救国东奔西忙。在上海,他与部分同学成立救国团总事务所,同时在广州、北京设立分所,又在《国民日报》上刊登《归国学生泣告同胞书》,号召各界共同反日救国。后又回到广州,参加救国团广州事务所工作,和留日的广东同学发出《留日广东学生同乡会宣言书》,痛斥中日密约是“直举吾国领土奉送之”的亡国条约,说明“大祸临头,大义在目,威力甘言,不值一顾,此吾人所以不旬日而归国者千余,奔走呼号,愿舍学,舍身而谋废约救亡也。”回到海丰后,彭湃积极发动青年学生,开展了“废约救亡”的宣传活动。

留日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而当时的北京政府教育部,却强令归国学生“务于六月十日前到达日本,返回各校继续留学,其后仍不回校者,经调查核实,取消留学资格”。在反动政府的压力下,留日学生不得不忍辱负重,再行东渡。此后,彭湃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反日爱国活动。

 

传播真理 投身革命

 

1921年5月初,彭湃回国后,在广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5—19日,在《双周评论》第一、二期发表《日本底“五一”》,并在海丰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主办《新海丰》,传播马克思主义;7月30日,发起组织劳动者同情会;9月1日,在《新海丰》创刊号上发表《告同胞》;10月,出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教育局局长),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发展体育运动,组织运动会,主张“普及教育,推广农村教育,为广大的工农群众服务”的教育方针。

1922年5月4日,彭湃组织海丰学生举行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游行。5月14日,与李春涛等创办《赤心周刊》刊物。6月2日,在《赤心周刊》第4期发表《谁应当出来提倡社会主义》。6月下旬,彭湃深入农村,开始从事农民运动。他目睹土豪劣绅残酷剥削农民的惨状,决心拯救百万群众于苦难之中。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在得趣书室成立广东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他以一个彻底革命者的行动,当众烧毁自家田契,宣布田地归农民所有,使农会组织迅速发展。

1923年1月1日,彭湃创办中国第一个县级总农会——海丰总农会,任总会长,为总农会制定了会旗,起草了临时简章、章程。4月,到陆丰推动农民运动,协助成立了“陆丰县农会筹备会”。5月,海丰总农会改组为“惠州农民联合会”,彭湃为会长。7月,“惠州农民联合会”改组为“广东省农会”,彭湃为执行委员长,起草了《广东农会章程》。11月,在汕头发起组织惠潮梅农会。农潮席卷陆丰、惠阳、紫金、五华等县,又发展到潮汕一带,打土豪分田地如暴风骤雨般推进,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农会的威信。

1924年4月初,彭湃抵达广州。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5月21日至6月1日,在广州参加共青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农工委员。7月3日,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为第一届农讲所主任。11月26日,彭湃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达广宁,开展长达3个月的广宁农民反对地主武装的斗争。

 

 

创建政权 英勇就义

 

1925年2月19日,广宁农民反对地主的武装斗争胜利结束,彭湃赴东江参加东征。4月1日,海丰成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彭湃任支部书记。(据1927年4月统计,中共海陆丰地委下辖14个部委,党员4300多人,其中海丰县3000多人、有200个支部,陆丰县1000人,占广东9000多名党员近半数,占当时全国党员数近7%。中共海陆丰地方委员会成为全国同期党员最多的地方委员会,这些中共党员成为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坚守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10月29日,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改组为海陆丰地委,彭湃任书记。

1926年1月1日,所著《海丰农民运动》一书在当天创刊的《中国农民》连载。5月1日,主持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执委常务委员。5月29日,出席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5月30日,出席广州各界纪念“五卅惨案”周年大会。6月2日,在第六届农讲所向学员讲授东江农民生活状况及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

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后随军南下,任东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中共东江特委书记;11月,领导海陆丰人民进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成功,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当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1月,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央妇运委员,兼任江苏省委常委、军委书记等职。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在海陆丰地区轰轰烈烈展开,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留下了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史迹。

 

■ 来源:海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整理:曾国明 林彩红 吴长辉

照片:施燕锋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