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广东正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海丰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决扛起历史责任、担当历史使命、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历史跨越,抓实抓细,提速提效,争优争先,努力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写意画”更好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致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汕尾样板。
千年古邑海丰有多张“金名片”,红色底蕴深厚的“东方红城、彭湃故里”,作为全省种粮大县、全省首批粮食示范区,也是“南海物丰”“鱼米之乡”。素有海丰“县城东大门”之称的海丰县城东镇,也有三样东西为人称道:海丰油占米、菜心和鼎溜粿。
近期,凭借5.02万亩的种植面积,超6.06亿元的年产值,城东镇依托海丰油占米产业入选2023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走上了国家级农业强镇创建之路。同时,该镇的菜心种植产业拿下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金字招牌。而汕尾人耳熟能详的小吃“鼎溜粿”,则在城东开启了触网蝶变、营销升级的佳话。
农业大镇如何走向农业强镇?规模、品质、科技、营销、人才……透过这些关键词,海丰城东或可为镇域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思路借鉴。
海丰油占米在城东:种植面积超 5万亩,规模化经营主体122家
城东镇河中村的稻田里,宽阔平坦一望无际,刚刚种下的海丰油占米茁壮成长,一派和美田园风光。
这还只是城东镇油占米种植基地的“一角”,2022 年,该镇年播种海丰油占米面积超 5万亩。形成了以北平村、新江村、名园村等行政村为示范片,总体布局“一心(合利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配送中心)一园(地标产品海丰油占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两区(海丰油占米高质量规模化生产区、全程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先行区)一带(红色故里文化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空间框架结构。5万多亩海丰油占米不负众望,为城东镇带来超6.06 亿元的年农业生产总值。
同时,城东镇内从事海丰油占米产业的主体很多,规模化经营主体就达到 122 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2 家,包括汕尾市合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合利农业”)和广东冠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 72 家,包括2家省级、2家市级;家庭农场 46 家。依托经营主体的稳步发展,促使城东镇形成集海丰油占米育秧、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农旅等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周边3500户农民开展标准化海丰油占米种植,吸纳当地农民就地就业,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兴旺。
海丰油占米产业在城东镇的发展,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城东镇位于滨海沉积、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加之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无霜期长达360天,四季长青、气温适宜,适合油占米的生长。
说到“人和”,各方力量汇聚,助力油占米产业发展。近年来,汕尾市、海丰县把农产品品牌培育列入发展规划,制订品牌创建方案,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多次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会、种植基地观摩会。市、县领导多次深入园区调研,指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立农业专家工作室,积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促使海丰县跻身“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和“农业农村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政策支持的同时,城东镇内的经营主体们也善用科技力量,他们积极与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和实验基地,开展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以及信息化系统等相关建设,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转化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制机制,获得了海丰油占米产业长足发展的内生动力。
菜心产业: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进入4月,城东镇北平村的合利农业种植基地内,正在进行海丰油占米的原种育苗。此前,这个基地刚刚收获完菜心。这些菜心被送往珠三角城市、以及港澳等地,成为餐桌上知名的“海丰味道”。
在海丰县域独特的生产环境下,海丰菜心具有菜薹粗壮、叶绿阔长和爽脆清甜等感官品质特征;同时,海丰菜心具有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低的优良品质,是公认的“绿色无公害农作物”。
合利农业公司是广东省省级产业园实施主体,其基地种植规模达3000亩,主要种植菜心、芥蓝、西兰花及优质水稻等。基地周边十公里没有工业区污染,黄江环绕,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的生长。近年来,在汕尾市、海丰县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加大科技的投入,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配备多名研发人员,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并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广东省农科院农经所团队、广东农工商职业学院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新产品,打造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自2020年海丰县“广东省菜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获批立项以来,该公司按照《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用)的要求,如实做好试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驱动试点的示范推广和带动功效。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完善,该公司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为海丰菜心产业发展提供了完整的标准体系支撑。
凭借优质产品,合利农业公司先后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证书、“广东省菜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优秀等级、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并在2022年年底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不仅为海丰县打造菜心产业提供了标准化样板,还让“海丰味道”走向港澳、走向全国。
菜心产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长期以来,合利农业积极响应省、市、县的要求,从产业、订单农业、销售三方面联农带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免费为种植户提供蔬菜种子、肥料、耕种技术、冷藏仓储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民种植的蔬果,带动3000多户农民致富奔康。同时,该公司与海丰县城东镇北平村318户农户签订了产业发展合同及购销协议,采取企业优先收购合同户种植产品、代种代加工、委托经营、保价收购蔬菜等形式,为村民解决蔬菜种植难、销售更难的后顾之忧。另外,该公司建设多元化农产品智能供应链服务中心,提供农产品展销平台,供农产品线上线下共同销售,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作出了贡献。
触网蝶变:汕尾“鼎溜粿”在此开启营销升级新传奇
“鼎溜粿”是地道汕尾小吃,很多汕尾人对它耳熟能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期,这款特色小吃已经在淘宝和抖店上收获了不小的销量。
位于海丰县城东镇的广东群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群信科技”)依托IT背景和网络营销优势,将“鼎溜粿”重新设计包装,提高其产品附加值,让初始售价8元/包的“鼎溜粿”在电商平台上实现28元/包的增值,提质加量保味道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毛利率,成功地带领这款汕尾美食“出圈”。
家庭小餐桌上,“鼎溜粿”的吃法种类多样,当粿皮做好之后,食客会加上鲜虾或虾干、白菜、鱿鱼干、猪肉、萝卜干、花生米等食材搭配出独特的口味,味道别具特色,入口清爽而不腻。通过互联网,将汕尾传统小吃的销售渠道铺往全国各地,群信科技无疑在产业层面找到了“鼎溜粿”的另一种吃饭。
“鼎溜粿”触网,传统小吃“新吃法”的背后,得益于群信科技在行业的长期积累,群信科技总经理赖晓娜总结到,“我们属于一家科技企业,基于家乡情,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切入农业领域,已经形成完整闭环,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了乡村振兴。”
该公司打造了包括“至惠优品”在内的多个线上商品销售平台,为当地农户提供免费商品上架、引流、运营人才培训管理等服务;同时组建直播团队,培训人员直播带货,带动农产品的销量。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互联网的模式渐入佳境,群信科技开始打造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与当地的农户合作种植农产品,将收获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初加工,从原材料到售前售后服务的严格把关,形成了良性的销售闭环,极大地实现了赋能增效。赖晓娜表示,“用标准、品牌打磨产品,持续赋予产业生命力,才能不断反哺乡村振兴,要确保农产品在乡村振兴的成果以及背后千万农户的收益得以延续,必须要以可持续的方式让产业热度‘居高不下’”。
特色农副产品“触网”需要互联网科技做支撑,也需要大量互联网人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早在2020年年底,这一问题就得到了“最优解”。彼时,汕尾市在深圳市南山区设立“创新岛”项目,为汕尾企业搭建研发的新平台,赖晓娜迅速嗅到了“创新岛”项目所带来的机遇,提交了入驻申请。“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条好路。汕尾除了对人才吸引力弱一些以外,无论是人力、房租还是三方服务,成本都比深圳低得多。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头占着深圳研发环境的好,一头占着汕尾生产成本低的好。”依托深圳南山科技园内“创新岛”项目,群信科技走出了一条“研发设计在深圳、转化落地在汕尾”的新路子。
群信科技的模式让城东镇大受启发,该镇迅速行动,创新实施“互联网+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电商产业园,为城东镇特色产业触网升级、引领乡村振兴搭建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