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宇帆
许宇帆,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尾市社科专家库、汕尾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著有《十年前后》《一个人的地理》《海丰民间信仰》《汕尾九歌》(合著),主编《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文学风貌》等。
今天,我用三个关键词六个字:缅怀、传承、发展,来跟大家交流和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缅怀——深切缅怀这位从我们家乡走出去的中国民俗学之父。对于钟敬文先生的评价,他的老朋友黄苗子用八个字来概括:“五四之子,民俗之父”。按我们当下世俗的目光来看,钟老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他的第一学历也就是全日制学历是中专(师)学历,当然,钟老后来也在广州的岭南大学和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进修过,没有文凭,最多也就是在职教育。然而就是这样的学历,他却先后任教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我们现在称为“985”的高校,这是他作为教育家的从教经历,我们普通人即使今天要考上这些大学,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钟老一生的成就,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现代散文写作,当然还有诗歌(旧体诗词、新诗)、教育学,他的学术生涯在家乡奠基,主要学习活动地点是公平、海城和汕尾,从汕尾坐小火轮到广州长堤上岸,是他的第一次出走,杭州之后,再也没有回到家乡,这是一趟单程之旅,从广州到杭州(之间到东京求学),终点就是北京。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如今全国民俗学研究骨干,有60%以上是他的学生,他这个中国民俗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而这仅仅是他的单项成绩。小地方出大人物,每每看到我们海丰前辈学人所做出的贡献,如广东世纪学人50人,海丰出了5人,占全省十分之一,钟老居其一,我是既自豪又惭愧。可以说,钟老遗泽,我们至今仍在享用,全国性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一级成果如《海丰歌谣》,汕尾两个“国字号”文化品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散文诗之乡”,还有汕尾市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如汕尾渔歌的申报成功,都离不开钟老的影响,这份厚重的恩泽,也是我们今天深切缅怀的缘由之一。对于我个人来说,之所以能在业余时间写一点散文,研究一些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钟老对我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只是高山仰止,望尘莫及。
二、传承——努力传承钟老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和技艺。我们今天座谈的主题是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如前所述,这是钟老的主打项目,歌谣集《客音情歌集》《疍歌》,民间故事集《民间趣事》等都在家乡海丰发轫,在文学上的贡献,如新诗集《三朵花》(合集),是在陆安师范读书时与两位同学合著,这都离不开家乡。参加今天座谈会的主要是两个文艺社会组织,一个是文艺江湖第一帮派地位如丐帮的作协,一个是中国文联下属13大协会属名门正派的民协,这也是家乡传承钟老文化遗产和技艺的梁和柱。如何传承,这些年我的个人体会就是学原文读原著,有志于民俗学、民间文艺研究的,认真读一遍钟老所著的《民俗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有志于散文创作的,读一读钟老的《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有志于诗词写作的,可以学一学钟老的旧体诗和词。如果还要深入、系统的学,建议买一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钟敬文文集》(5卷)。在钟老的文字中,你会看到一个喝酒、失恋、跳海、激进、彷徨的青年,也会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海丰的日常与烟火,更会看到他作为教育家因村施教的伟大,这与在陆安师范所受的扎实教育有关。只有深入去学,才能避免在手机搜搜百度,临时翻一翻书所得的一知半解,避免人云亦云。
三、发展——静心创作就是高质量发展和最好的发扬。作为文艺工作者,创作就是自己的主责主业,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全国文艺工作者的一个通病,那就是浮躁,我想大家都有,包括我。民俗学、民间文艺的发展,与百年前钟老所处的年代比,歌谣如畲歌、山歌、渔歌、占米歌,民间故事,民间习俗如丧葬习俗(随火化而简化)遗存十不及三,戏剧的唱、念、做、打特别是做,如西秦重要剧目《二度梅》之一折《重台别》,陈杏元与未婚夫梅良玉重台惨别,长达半小时几乎不白不唱,这种哑戏就已失传。还有方言特别是谚语、俗话、歇后语,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冲击,也日渐消失。这几年,借广州隐舍乡情这个民间乡贤组织,出了两辑海丰历史文化丛书,算是注入一股活力。民间文化的抢救如同一个老人进了重症监护室,康复的机率很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担当与责任,我们这一代人也一样,与时间赛跑,在民俗方面继续搜集、记录、整理、研究,进行田野调查,是我们发展的路径也是宿命和使命。文学创作方面,海丰地处山海之间,三大民系文化与军屯文化交汇杂交,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和根植于此的诸多名人,题材丰富,是一处文学题材的富矿,十年前后,我们借丘东平烈士两次诞辰纪念活动的机会,出版两套文学丛书推出数名作家,但个人感觉全县文学趋势微软疲软,尚缺文学应有的劲头与张力。纵向的不足,如革命母亲周凤、战地文学奠基人丘东平传记都为外地人所写,这倒不是排外,如果这样的选题由我们本地作家来做,能否完成?横向比较如与兄弟市县陆丰比,我们的作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量要少,海丰文学出彩的地方还不多。守着富矿过穷日子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采矿、提炼、出精品,也许就是我们海丰文学的出路,也是我们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答案,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我们的乡贤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目的和意义,我想也在于此。
最后,我就今天的发言,用毛主席写给烈属的一副对联来概括一下,横披“光荣之家”改一个字为“光荣之县”,这是缅怀,也是荣光。上联:“发扬革命传统”,这是传承。下联:“争取更大光荣”,这是发展。借省委坤明书记在全省高质量大会所讲“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与各位同仁共勉。
谢谢大家!
(本版摄影: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