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3/3/202303209cb758316a044cebb9b27321b1c25e4a.jpg
● 夏显夫 3月7日上午,李迅长篇纪实文学《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研讨会在广东省作协“岭南文学空间”成功举办,本次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03/20/002234.html

等待处理…

笔与血:左联作家的生命轨迹

2023年03月20日  浏览量:84

● 夏显夫

 

3月7日上午,李迅长篇纪实文学《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研讨会在广东省作协“岭南文学空间”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主办,花城出版社承办。

广东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宾杰,《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一书作者李迅出席研讨会,梁少锋、江冰、申霞艳、詹秀敏、徐肖楠、王威廉等专家与会研讨。本次会议由广东省作协创研部主任周西篱主持。

《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是广东本土作家李迅创作的一部以左联战士、抗日英烈丘东平为主角的长篇纪实文学,被广东省作协列入了2020年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创作选题扶持名单,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丘东平是中国战地文学的开拓者,郭沫若评价其作品有“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他三十一载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少年时,他参加过彭湃领导的海陆丰红色革命风暴。21岁时,他参与策动十九路军抗日,并在淞沪抗战前线英勇抗击日寇。之后,他加入了“左联”,与鲁迅等人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在生命的最高光时刻,他随陈毅率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敌后,写下了《茅山下》这一未竟的伟大作品,最后为了掩护华中鲁艺的学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一书分为三大篇章,分别塑造了丘东平海陆丰革命风暴中的红色少年、以笔当戈的左联作家、新四军的优秀战士这三个侧像,汇聚出一位左手持笔、右手持枪,用热血浇灌青春的英雄形象。

《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的出版

丰富了海陆丰革命斗争史诗叙述

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向本次研讨会发来贺信,信中说道:

“丘东平的故乡海丰县是全国闻名的老苏区,素有‘小莫斯科之称’,周恩来、彭湃、谭平山、徐向前、张善铭、董朗、叶镛、陆定一、萧楚女等革命家曾在这里播撒过红色种子。1927年,海陆丰人民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创建了全国首个工农革命政权——海陆丰苏维埃。革命战争低潮时期,海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海丰人民前赴后继,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共计有三万多名海丰优秀儿女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红军、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生命。透过《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一书的出版发行,用不同艺术形式丰富海陆丰革命斗争史诗叙述,一定能够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宾杰在介绍《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的出版过程时也谈到:“中共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社科联的党史专家们对书中相关的史料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审读,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也对图书的出版进行了扶持,对此,我们深表感谢。花城出版社作为一家专业文艺出版社,一直以来都坚守文化责任,以精品出版为己任,为传承中华文化血脉而不懈努力。希望《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能成为展现汕尾革命老区风采的、双效结合的优秀出版物。”

从《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中

读到了“少年中国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岭南血脉,这是广东文学的富矿,也是广东作家需要逐步去书写的,《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开了一个好头。蒋述卓表示,报告文学一直是广东省作协的强项,计划成立的广东省左翼作家纪念馆和广东文学馆里,红色作家的板块都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丘东平身上,我看到了那一代人身上的精神,那种“少年中国气”。谢有顺感叹道,丘东平身上的朝气、意气、锐气、骨气、才气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虽然只活了31岁,但他经历的人生已经非常丰富了。从他的身上,我们也能汲取到精神滋养的力量。

江冰表示,李迅是一位媒体人,对多种文体熟练操作:报告文学的高屋建瓴、新闻报道的直抵事实、纪实文学的娓娓道来,以及长篇小说的氛围营造,《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一书通过文体的交叉应用,呈现了一部既深入大革命时代,又有丰富人物细节的、非虚构与虚构交相辉映的红色文艺力作。

郭小东认为,回到以前的时代,回到以前时代的文化氛围和革命环境所由的内心世界,去把握丘东平,这位给我们留下不多记忆的传主,是一种极具难度的创作。从文本上来看,李迅竭尽全力克服了这一困难,他流畅地将许多事件及场面,成为人物内心推演的舞台,使人物活跃于现场,从而化解史料僵冷的本性。

申霞艳从传记的价值角度点评了李迅的写作,她表示,中国文字里传统的“传”字和传记的“传”字是一组多音字,这不是偶然的,传记其实是人类精神长河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古今中外均如此。我们有伟大的司马迁《史记》的传统,今天写传记也需要对照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来写。具体到《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它也有这方面的价值。

用生动的细节,还原诗意化的丘东平

丘东平是一个很浪漫,很诗意化的作家,李迅在文学语言上尽量使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写他的一生,例如对红色风暴中的慷慨激昂,江南烟雨中的绵长诗意都有细致的刻画,这跟丘东平的个性描写统一起来,加深了作品的文学性,读起来没有一般报告文学枯燥的感觉。蒋述卓表示。

梁少锋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书里面很多地方用诗歌的表现形式或者是充满诗意的句子,力图让全书充盈一种浓浓的诗情,这是整部书的基调。同时一些细节的描写,也成功塑造了丘东平鲜活的人物性格,例如他在感情方面的决然,他与鲁迅、陈望道等前辈交往时的耿直、冲动。

王威廉也提到了《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他认为,书中通过众多细节,树立了丘东平真性情的四个方面,首先是对于爱情的炽热,第二是对于友情的真诚,第三是对于长辈不卑不亢的交往,第四是对于后辈真心实意的呵护,通过这样的描写,丘东平至情至性的形象跃然纸上。

詹秀敏表示,红色作品承载着红色的文化,要具有启迪思想、振奋精神、温润心灵的作用,只有把革命的历史故事写得扣人心弦和跌宕起伏,才能拉近红色历史和当代读者的距离。《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者,里面的很多细节能够让读者觉得很亲切的,能够让读者跟那个时代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

徐肖楠认为,深刻性、生动性、诗意性都要建立在纪实基础上,重要的不是真实地全部讲述,而是让真实的讲述动人心魂。李迅不是把丘东平的生命历程细致完整地写出来,而是选择雕刻似的、线条突出的丘东平形象加以呈现,突出人物性格及其文学风格的特别之处,写出人物意味深长的精神特质,并精心组织对此加以实现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的广阔生活既写意又写实,用大历史写人物是写意,写人物的具体行为和生活是写实,在写意与写实参差映照间,逶迤展开所有相关的人和事件,带动这个框架中的人物和生活进入整个作品体系,最终把这样的人物和精神雕刻进历史与生活。

钟晓毅高度评价了李迅的写作,她表示,作为传记文学,“情真”既是文学表达的审美需要,也是作者寻找传主和读者形成盟约的重要桥梁,“事真”更为重要,直接影响到作品在读者心中的信任程度,但“情真”和“事真”最终还是为了达到“理真”,既为了传达作者和所叙之人或事的真实思考,并使这些思考获得读者的自觉认同。《赤血》在这三个方面作了“保真”、“传真”、“忆真”的努力,通过对丘东平短暂又精彩的一生徐徐回顾,以微观印证宏观,以点带面,比较巧妙地传达了创作主体的宏观思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一部文体交叉应用的红色文艺力作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