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的海丰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2月13日下午,海丰县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2023年全县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大力营造爱绿、护绿、植绿的浓厚氛围,号召全县上下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与此同时,海丰各地也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绿美海丰生态建设增砖添瓦。
近年来,海丰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绿美生态”示范工程部署,厚植生态文明底色。聚焦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高起点实施“绿美海丰”样板工程。驱动以绿美海丰生态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丰路径,让老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城乡绿化变得有声有色,让群众感受到“绿”意盎然的气息,是每个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打造绿美海丰,提升绿化品质是关键。要举力抓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坚持管育并重,持续优化林分、优美林相。要聚力抓好城乡绿化美化,见缝插绿规划建设一批山地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街角公园,创建一批森林城镇、森林乡村,让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强力抓好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域治理,加速莲花山省级森林公园生态示范区建设,完善大云岭森林公园、南门水库森林公园和联安围湿地红树林示范区建设,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要抓好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营造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绿化氛围。
打造绿美海丰,要有善于抓治污啃硬骨头的勇气。强化源头施治,针对主要污染源,实施“一源一策”制定源头准入、源头管控、源头治理的有效方略。推行系统综治,铁腕整治“散乱污”企业,一体推进饮用水源地、农业面源和近岸海域等污染治理,坚决打赢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战。强化制度长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驰而不息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促长效治理、长效保护,高质量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打造绿美海丰,要抓双碳优化结构。科学有序引导三大传统产业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助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机非分离”、自行车专用道和人行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提前布局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和开发,提升“绿碳”“蓝碳”等生态碳汇能力,实现绿水青山的有效变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设绿美海丰,非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抓落实。“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只要我们可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聚众心、汇众力投身到绿美海丰的建设中来,就一定可以守护好海丰的青山绿水,让优美生态环境真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