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3/1/pc202301182588448b29f442c89c5ed059ffcd9ae8e01.jpg
● 仇士鹏 农家书屋是图书馆远在乡下的表亲,用精美的图书填满文化的粮仓,让泥土生香的村子里缠绵着清浅的墨香。它天然地带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01/18/002126.html

等待处理…

在农家书屋迎新年

2023年01月18日  浏览量:37

● 仇士鹏

农家书屋是图书馆远在乡下的表亲,用精美的图书填满文化的粮仓,让泥土生香的村子里缠绵着清浅的墨香。它天然地带有遗世独立的色彩,嬉笑怒骂、鸡鸣狗叫从村头逛到村尾,却从不会闯进它的领地。它寄托着农家人对美好生活最热忱的希望与向往,所以近些年,在农家书屋里过年,已经成了新的风尚。

书架间、椅子上、地上,随处可见孩子的身影,捧着童话绘本、口袋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和平日里在田间地头撒野的样子不同,此时他们连翻页的动作都小心翼翼。整个农家书屋里安宁而神圣的氛围让他们不觉间对书籍有了可贵的敬畏。

表弟也在其中,翻看着《大家小书:北京的春节》,欣赏老舍描绘出的北京春节热热闹闹的民风民俗画卷。他说,在书屋里看书,他知道了很多过年的老规矩,比如从腊月到除夕,再到元宵节,每个日子对应的年俗;比如走亲访友,拜年和待客时的礼仪。他还交到了不少朋友,有些是留守儿童,父母没法回家过年,便由农家书屋弥补相聚、热闹的氛围。他们一起剪窗花,分享零食。这也让我突然意识到了,书屋里,并不只有书。

这里的另一批读者方阵是老年人。在娱乐方式并不丰富的农村,他们反倒拥有更平静的心境和更充盈的时间去享受阅读的乐趣。前村的王老伯,连搓麻将的瘾都戒掉了,就为了腾点时间读抗战的史料与故事。过年时,他们成了写福字、写春联的主力军。事先从报刊上选定自己心仪的对仗句子,然后用种庄稼的把式,把一个个毛笔字种在红纸上,甭管美丑,都喜气洋洋地带回家,贴在门上,让砖瓦土墙盖成的房子也有了大雅之堂的影子。

老幼齐上阵了,中青年人也纷至沓来。他们的目的性最为明确。我结交了一位爱读诗的大婶。她每天都会带两个本子,一个用来摘抄,一个用来创作,字迹并不清秀,但每一个笔画都能挑起认真二字。她已经把《唐诗鉴赏辞典》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给她一个主题,马上能还你一篮框的古诗。去年,管理员把她写的贺岁诗做成艺术字贴在了墙上,竟然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点”,那四句诗也成了走亲访友时最时髦的贺词。今年,她说要创作一首反映新农村新生活的贺岁诗,于是她的创作本上又多出了密密麻麻的涂改痕迹,看上去就像是烟花在夜空里盛放一样。我想,等它脱胎而出后,也一定能够把春风送入屠苏酒,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酩酊大醉。

更多的人进了书屋后,是直奔经商和农业科技的书柜。学习油菜是如何科学种植的,思考金蝉是如何高效养殖的……他们就像是百日冲刺高考的学生一样,眼中明晃晃地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求。“你又来‘加油’了?”“对啊,多学一点书上的好方法,比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强多了!”新的一年,他们准备大干一场,趁着时代的东风,把梦想的风筝放飞到比云朵还高的天上。所以现在,他们把别人过年嬉闹的时间都用在了给自己充电上。

“告别传统的种植方法,迎接先进的种植方法,这对咱们来说,不就是最好的辞旧迎新吗?”张哥如此说道。在他初种瓜蒌时,层出不穷的问题从地里冒出来。向老人请教,要么对方没遇到过,要么给的土方法不管用了。那段时间,他的脑袋就像是水烧开后的壶一样,壶盖滴溜溜地转,壶嘴吐着白烟。后来,在农家书屋里他找到了一本严谨专业、内容详实的书籍,才把不安分的瓜蒌哄好,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丰收。同村的人应和道:“没错,我就是在书上看到鱼稻共生的介绍,才搞起生态农业,结果呢,不仅把冬天闲置的土地盘活了,而且把家里的新房子也盘活了!”看来,农家书屋也成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我想,在农村,过年时最热闹的是年集,而在农家书屋,一批人则在赶着精神上的年集。万籁俱寂中,奔腾着最热闹的信息洪流。这份幸福,是新时代在春节的脸蛋上留下的润泽的腮红。

上篇:红红火火过大年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