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3/1/pc202301182588448b29f442c89c5ed059ffcd9ae8e01.jpg
● 王桂田 1 贴春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欢乐过大年时,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那时候,农村流传的还有“有钱,没钱,贴幅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3-01/18/002122.html

等待处理…

那时候的贴春联

2023年01月18日  浏览量:34

● 王桂田

1

贴春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欢乐过大年时,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那时候,农村流传的还有“有钱,没钱,贴幅春联过年”的这么一句俗语。

贴春联的习俗,由来已久,诞生于哪个朝代,历史也没作详细记载,但一年一年欢乐过大年时,春联是必贴地,由此,贴春联一事,也便就早早地深入人心,也便就,渐渐形成为,过大年时的一件必不可少地大事了。

关于为什么过大年要贴春联,各地有各地的讲法,各处有各处的演绎,但无论各地的说法如何,无不取其红红火火的寓意,给欢乐过大年的欢乐上,再加一层红红火火地热闹。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物质基础、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还都较为低下,但这种“低水平”的生活节奏,却也丝毫不影响人们,欢乐过大年时的冲天热情和浓浓地积极性。

那时候的农村,一迈进腊月,全家的大人孩娃,就都会为欢乐过大年而忙碌了起来,父辈们会一趟一趟地往街上跑,置办年货,采购过年时地所需,母亲们便开始淘粮食、磨面粉,准备起充足地“蒸年馍”和做油炸食品的面粉,对于那时十来岁孩子的我们来说,自然也不会闲着,贴春联地这个活儿,便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2

写春联的必须物品是红纸,那时的红纸,一般化地九分钱一张,上档次好一点的每张一毛二。那时候,农村超市和小卖部还没出现,人们购买日常用品还都要到大队地代销点去购买,每至大年的前几天,去往大队代销点买红纸的路上,和我们般大的孩子,都是一个接一个地络绎不绝,之所以那时,十来岁的我们买红纸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是因为大人们给我们的买红纸地钱,往往都是会多给一些,那多给地钱,数多点时,我们会买几块糖果在嘴里化,少点时,便会去买那种五颜六色的糖豆在嘴里嚼。这些糖果和糖豆,都是平时很难能吃到地,所以我们那时吃它时会感觉到,那糖果或糖豆非常甜,并且还会,越吃感觉越美味越好吃,以至于好吃得,让我们过了这个大年后,便就会惦记着下一个大年了。

红纸买回家后,裁纸这活自然也还得由我们干了,一是:我们书包里就有裁纸用的消铅笔刀,二是:因为大人们实在都在为过大年而忙得没时间关照这事,全村唯一一个写春联的教书先生,更是忙得抽不出时间来,给你去裁纸。

那时候,封建意识还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凡事,都想图个吉利,所以那时的春联,贴地也便就很多很多了,除了堂屋的里外大门上,会贴有门堂门边门眉外,院墙外的树上也会贴上“出门见喜”这样的联,灶门前的土墙上会贴有“岁岁平安”字联,粮食囤子上也会贴着“五谷丰登”字样,牛吃草的石头牛槽上都会贴的有“槽头兴旺”的红纸条,就连年纪大点地老人的床上,也会贴个“身体安康”的祝福联,手里平时用的农具实在没啥“好听的话”可贴了时,便就,要么在上面贴个大红地福字,要么就什么字也不写,一小块无字红纸糊在上面,什么意思?让你自己去猜。

所有这些春联的红纸条,都要那时十来岁的我们,用小刀裁出,裁好后,拿着这些裁出的红纸,去村里的教书先生家排队,等他给写内容。那时候,由于人们地文化基础都普遍较低,一个村庄上能写出毛笔字地人,几乎凤毛麟角很少很少,所以,那排队等写春联的队,往往一排都是老长老长,上午排队,下午都不一定能写得上春联,加之,春联又要求必须要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太阳没出来前贴出,所以,过年前那几天,那教书先生也就是全村里最忙地一个人了。

这些春联写好后,由于父母们都没文化不识字,贴春联这活自然还得由我们来干。那时候胶水这些可粘连物品还没出现,我们都是勺子里舀上水,撒点面粉在里面搅拌,那搅出的面水,要里面不能有疙瘩,同时也不能太粘稠,有疙瘩或是太稠了时,春联的背面会涂不均匀,同时贴春联时贴得也不会太牢固,之后,再把这搅拌均匀的面水,放在点着的篝火上燎,直到里面的面水冒泡粘稠为止,我们那时候管这叫“打浆糊”。

又由于,那时十来岁的我们个子矮,贴春联时,我们脚下都是要踩着个高凳子进行。尽管我们那时只是个小学生,但春联上的字,我们基本上都是认识地,哪个地方该贴什么内容,也是基本不会搞错地,但有些家庭大人没文化,孩子又还没上学,只是凭估计而贴,贴错内容也是常有的事,经常会出现,“槽头兴旺”被贴在了床上,“出门见喜”被贴在了粮食囤子上,尽管这春联被贴成了“大笑话”,但丝毫也 不影响那时人们过大年时地快乐心情,大家照样会热热闹闹地去过这个大年。

3

那时候,过完大年后,左邻右舍互相串门时,作为孩子的我们,最喜欢看每家每户贴的春联,春联的内容我们不会在意去看它,字写得孬好,我们更不会去关注,主要是看他们有没有把地方贴错,有没有贴成笑话,不过那时,哪怕是贴成笑话的春联,也是会依旧让它照样错在那里,因为春联是不兴撕下重贴地,更不兴随便揭掉地,是要让它自己自然脱落。

那时候,贴春联也是有讲究地,那就是,家里有人去世了,这一年,你家是不兴贴春联地,因为,过大年贴春联是一件极为欢乐的事,处于失去亲人悲痛中的你,是不应该高兴地,所以,这一年你家便就不兴贴春联了,对此,那时的人们还有说法叫“丁忧之家”。

如今,随着过大年热闹程度地降低,贴春联一事也逐渐被人们淡化了,也没以前那么隆重认真了,基本上都是买幅印刷地“现成春联”一贴了事,有的甚至就直接贴个福字作罢,哪像我们小时候,会把贴春联这事,作为过大年的头等大事去认真对待,去郑重其事地“料理”它。

上篇:没有了
下篇:走进春天(组诗)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