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 磊
认识吕海平是在2020年的夏季,当时,海丰县委宣传部举办一次红色故事征文。我在众多的征文稿件中,看到一篇《鹿境故里忆英烈》。看到这篇散文,其语言非常流畅,结构严谨,故事非常清晰,最为重要的是符合征文主题。我一看作者,从来没有看过这个名字,是一位新作者。为有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架构,心有暗喜。我看完这篇散文,立即打他的电话。通过电话了解,是一位小学老师,当问及年龄时,就令我有点失望,我以为是年轻的作者。最后,在几位评委的认真评选中,《鹿境故里忆英烈》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鹿境故里忆英烈》获得一等奖,给吕海平莫大的鼓励。后来,吕海平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写得很勤,作品的质量也很不错。在频频的交往中,我见其文笔不错,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我劝其写小说。从散文写作一下子转向小说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他,来了一个闪亮的转身。一手散文,一手小说。作品在报刊上常有发表或在征文中获奖。不到两年的时间,加入了汕尾市作协、广东省小小说学会。
文学作品最怕虚假、空洞、矫作,言之无物。海平的每一篇作品,我几乎都看过。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让我感受到的就是真实纯朴,细微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微笑,都能从中体味到。有的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却对那个地方写不出什么东西。有的仅仅到此走了一趟,却是写得那么详尽。这就是作者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的不同。在此,我介绍海平写的两篇散文。一篇写的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乡,一篇写的是从来没有到来的陌生地方。
在初冬的一个星期天,我与海平几位,一起上平东镇南门山,就可以看出来。他第一次上南门山,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南门山上好风光》,把南门山所见到的和看不见的,都写进了这篇优美的散文里。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像一位导游,带你走进南门山,领略到美丽的山水,又能读到精彩的语句。看得见的是山水,看不见的是鲤鱼精等的精彩故事!秀美的山水,加上这个美丽的传说,可谓锦上添花,把原本就美丽的南门山水,描述得更加秀丽与扑朔迷离。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是一大特色,文中不乏佳句:临着这满山的清凉和柔碧,品茶漫谈,该是何等惬意?世人常言心态,于我而言,心中有山水,皆是水云间!你们再看:山涧下的河道,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挡在中央,上面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小树。远远望去,就像一位老者擎着一把绿伞,泰然自若,以其顽强的生存能力独树一帜。若万物有灵,这就是大自然挚爱,感化人间。美句不断出现,行云流水一般,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深情地看着群山挹掬的水面,被镀上碎金的光晕,随风荡漾,平添无限的风韵。四周静极了,忽然有文友叫喊,原来是一只雄鹰在蓝天中翱翔,所有人都凝神屏息,唯恐眨眼的瞬间,便失去眼前神奇和绚丽的画面。
每一位作者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用心观察,留意倾听。还有一些有心的作者,在未到这个地方之前,就上百度搜集这个地方的资料,人文风情,民间典故。每创作出一篇好作品,不是偶然的,而是花费了作者的不少脑汁与心血。
有人说过,一个作家的作品,多数为四十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题材。《月移山影到窗前》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是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到了一定年龄,回望所走过的路,是很正常的。怀念,是回味的果实;怀念,是芬芳的味道;怀念,是美好人生的追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一生之中,我们遇到的人和事,多如星辰。有的擦肩而过,转瞬即逝;有的,不经意的一眼,却是刻骨铭心。
《月移山影到窗前》是写童年摘哆尼(山捻子)的散文,篇幅不长,回味深长。既反映了童年时代生活的纯真,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一句话,言语不多,却是包含了许多内容。“那时,虽然我们摘到了一袋袋哆尼,却舍不得吃,为的是带回来与家人慢慢分享。”从这句话,道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严重缺乏。农村孩子根本就没有水果可吃,只能上山摘野果。孩子上山摘野果,多是一边放牛,一边摘野果的。同时,也从这句话中,体现出孩子的懂事。
昔日,家乡金龙山的无私赋予,给这个山里孩子埋下了一颗多情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经历无数风雨,饱受阳光雨露。现在回来用笔书写赞美她,也就顺理成章。我摘录其中的一段:两年前,我与友人同登金龙山,一草一木都是情。金龙山额头的沟壑,勾勒出古铜色的烟火情色故事。站在山顶,目睹丽江水的透亮,蜿蜒的绿荫栈道,良田美池的风采,赏心悦目。温柔的清风拂面,我与友人无限感慨,生活多美好!抬头看着白鹭翩翩而至,送来由衷的祝福,令人心花绽放!金龙山静静地对望着丽江和黄江,流淌着金山银水的绿韵碧波,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看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金龙山下的家乡,不正是“桃花源”吗?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这是很多有才华的作家的写作之道,这种作品给人启迪,令人耳目一新。散文写作最忌讳的就是无病呻吟,有时看完一大篇文章,都是些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事实证明,靠卖弄一些小资之类的泛泛之谈,终究是难以服众的。
这两篇散文,写景的不是纯粹的写景,抒情的也不是纯粹的抒情。情融于景,景中有情,是他的一大特色。情,还是最为重要,没有感情的融入,再好的景还是景,也是写不来的。其它的散文,在此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可以找他的作品一读,定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