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哲胜
在一次采风活动中,我有幸认识了三位老师,他们给我指点写作的密诀,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了最年轻的“长者”,只有二十八岁的博士研究生霰忠欣姑娘。我叫她“霰老师”,可她谦虚地说:“我不是老师,是还正读书的学生”。是的,她是一位学生,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一位了不起的博士学生。曾参与编撰《百年中国新诗编年》,在《西部学刊》《王蒙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论丛》《长江丛刊》等发表学术研究文章十五篇。让我很震撼。
在我们聊天过程中,她说喜欢文学缘于自己的父亲,受父亲的熏陶。小学就开始阅读四大名著,初中开始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高中读顾城和海子的诗歌,大学又喜欢上了国外的名著,所以选择了文学专业。并被《中国文化》杂志聘为课外教师。原来,她身上这么多的优雅是从小培养成的。她现在是王蒙先生研究班的班长。
我说:“您太优秀了,是我的老师,我的榜样”。“不,请您称你,不要称您。”她告诉我,要想有成效,必须要坚持每天都读书,而且必写读书笔记,让书籍滋养心灵,让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
有幸认识了两位徳高望重七十多岁的老师——谢颐城老师和宫泉激老师。
谢颐城老师,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作品,从一九八一年开始诗歌创作讲座,在几所大学已开讲了十期。其实他讲课是缘于和北岛老师的见面。谢老师和北岛是老朋友了,有一次在北岛家中做客,讨论起了现代诗和古诗的衔接、国内和国外的诗歌区别。谢老师是先后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近几年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现代诗语言文学特征研究。一手是现代诗,一手是古诗,双管齐下。他说,研究古诗是为了研究诗歌的汉语言文学的特点,研究现代诗,吸收现当代西方诗人的创作实践经验,是为了使我们能创造出更富有现代感情、更具有汉语言文学特点的现代诗。
谢老说,有人认为顾城也姓谢,主要是顾和颐字形略有相似,再加上颐城和顾城,名字中都有城字,有人便想当然把谢颐城当作谢顾城了,误认为顾城本姓谢。这样的事他经常碰到。特别是在讲课时,有人当场问过。其实谢老师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著名围棋国手、第13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终结者谢赫的父亲。
谢颐城老师告诉我说,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必须要准备好材料。就如建楼一样,有了一定的材料才能建楼,而装饰需要和建筑主题相符合的材料进行修饰。这就是积累,就好比做菜时,要准确好配料是一样的。只有日常的积累,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宫泉激老师,曾参与中央领导同志主持的课题研究,兼职海洋大学教授,主讲《秘书学》。
宫老师和我说,写文章,最戒“假大空”,必须求真求实求美求新求深求精。
这次采风,他们给我上的课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