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益良
南粤六月花似锦,红色老区呈光彩。
汕头大学医学院一附院离退休支部的党员,风尘扑扑奔赴全国重点革命老区——海丰县参观,寻觅革命先辈史迹,接受红色传统教育。
我和同志们来到海丰县城东镇桥东社,龙津溪畔,这里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彭湃烈士故居。他1896年10月22日出生,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22年开始宣传农民运动,其后建立了第一个“六人农会”。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彭湃在艰苦卓绝的革命运动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等职务,为革命事业浴血奋斗,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时年33岁。
同志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革命烈士故居、六人农会故址,在“彭湃烈士纪念室”门前,庄严展开党旗合影。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这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党员同志们走访活动的重点之处。
我们来到县城的红场路,一大片红色、金黄色建筑区域,震撼人心。红宫原为“孔庙”,始建于明代,192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兵革命武装在海丰夺取了政权,11月18一21日,彭湃在此主持召开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外墙刷红色,场内红布复盖,宣布成立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中国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诞生,孔庙改称“红宫”。红场位于红宫东面,原为广阔的"东仓埔",12月1日,这里举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5万多名工农群众参加,会场大门彭湃题写“红场”两字。1928年春天,红二师、红四师和海丰工农革命军在此胜利会师。于是,红宫、红场名扬神州,被誉为“东方红都”。
我们参观红宫苏维埃会址,观看史迹展览,感受革命氛围;漫步红场,瞻仰屹立的彭湃烈士铜像,这里还有徐向前(曾任红四师师长)等革命领导人的一组半身塑像,革命领导人题词的“碑廊”和大型的会师雕塑。红场的西侧,有一大幅“海陆丰革命烈士英名录”的长长石碑,刻着有名可考的几千位革命烈士姓名,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看着一位位烈士的名字,深受教育。来到红场北端,看到一座盖瓦顶的高台,呵,这是红台,95年前红场5万人集会主席台,彭湃等领导人登台宣讲革命道理,检阅工农武装队伍。
随着路标的指引,我们来到红场红宫中间一个院落,这就是当年红区“平民医院”旧址。我们作为医疗系统的共产党员,感到分外亲切。一座红色的二层西式洋楼,引人关注。苏维埃政府建立医院,为工农群众治病保健,受到老百姓赞誉。在展览室里,珍贵文物、照片和图文并茂的展板,呈现了红色政权医护战士治病救人、抢救伤员的不朽史实。其中,还介绍海丰籍知名共产党员、红色医生柯麟的事迹。柯麟战争年代曾在叶剑英的部队从事医务卫生工作,解放后任中山医学院院长。同行一位年长的老党员指着柯麟照片说:“我们的老院长,曾听他作报告。”
来到楼前空地,一幅红色医生为老百姓看病问诊的大型浮雕,映入眼帘。另一侧,陈列着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使用的土炮,把我们带回战火纷飞的历史年代。
走访活动有一小插曲:同行一位党员在海丰亲戚的祖父梁秉刚烈士,曾在彭湃领导下闹革命,1932年英勇牺牲,全家共有5位革命烈士。我们一起步行寻访,走进青松环绕的烈士陵园,怀着崇敬情怀,登上花岗石台阶,来到高矗的烈士纪念碑前,瞻仰丰功伟绩先烈。在刻有“烈士英名录”的花岗石壁上,寻找烈士英名,缅怀革命英雄。下午,梁秉刚烈士的孙女赶来相遇,共叙继承前辈光荣传统。
建设革命老区,大鹏展翅腾飞。
我们兴致勃勃来到海滨,饱览改革开放的建设新貌。
放眼望去,观赏新区善美广场壮丽胜景,2公里长海上栈道展风采。海丰有2位研究核潜艇英雄:其一,彭湃之子彭仕禄副部长,彭湃故居有展示他的事迹;其二,凤山社区出生的黄旭华院士,在其出生地,我们看到介绍院士和家庭的宣传栏,留下深刻印象。他们都是共和国英模,红色老区的骄傲!
祝愿革命老区明天更美好!
在党旗引领下,红色老区之行,学习共产党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中国梦。让党的旗帜更辉煌,为胸前党徽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