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欢欢
这几年以来,因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工作,每年的端午节我都只是简单吃个粽子了事。田间采艾、门窗插艾、身戴香囊,这些习俗都离孤身在外的我很遥远。
不过,每年端午节临近时,儿时关于过节的美好记忆总频频把我追忆。那时,村庄的节日里,一家老小齐上阵,采艾、插艾、包粽子,小孩子都会佩戴长辈亲手做的香囊,以求辟邪驱瘟、逢凶化吉、安康常在的美好寓意。大人们往往早早就开始准备针线、香料,年轻的妈妈免不了向左邻右舍的长辈讨教,被请教的老人无一不喜,倾囊相授,她们团团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的场景,像极了一幅安静美丽的乡村画。
香囊大都是用色彩鲜艳的布缝制而成,形状各异,有福袋、鸡心、葫芦、金锁、贝壳等,手巧一点的会绣上一些有着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花草、动物、虫鱼……小巧玲珑的香袋内装着柠檬草、艾草等,佩戴在身,香气扑鼻。端午当天,一群自由撒欢的孩子,争相比着谁的香袋最好看,淳朴的乡村妇人们,也在互相探究着别家孩子的香囊,以希望自己来年做得更好,大人孩子一起说说笑笑,热闹极了。
那时的我好喜欢过端午啊!腹中甜粽,门上青艾,襟前香袋,端午在嘴角、在田间、在指尖,端午把人与人之间拉得很近、很紧。
后来,我从故乡踏上了远方,从乡野走向了城市,高楼群里哪能觅得艾草的踪影?单元房里,上下左右,有几张戴香囊的孩子的面孔?
每年,我也只是,由超市里那突然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的粽子,才想起端午节又要到了。端午,只在我的口腹中了。
毕业的第三年,源于一次“指尖上的端午”手工课,我迷上了刺绣,爱上了做刺绣香囊。那之后,虽仍是一人久居城市,但每到端午,我却不再敷衍而过了。因为我要做香囊送人。
俗语说:五彩香囊襟前戴,姑娘娃娃逗人爱。挚友结婚生子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我为她的宝宝做了一个福袋型香囊,还花了很长时间绣上了宝宝的属相:老虎。那个香囊一直挂在宝宝的婴儿床里,当宝宝闹人时,香囊成了哄闹的玩具,宝宝看着晃动的香囊,藕段似的胖胳膊挥舞着,肉乎乎的小手伸着要去抓,咯咯笑不停,似乎他也在为过节高兴呢!挚友说:香囊那多彩的颜色,无形中也在熏陶着娃娃对色彩的敏感度,有美育的功效。等宝宝长大,她还要给宝宝讲端午节戴香囊的起源。看来,我送的这小小香囊既是玩具又是教具,真是“身兼多职”啊!
听说我会做香囊,一位同事专门来向我请教,因为她的男友生日正在端午那天,她要亲手做香囊,作为男友的生日礼物。于是,我教她做了椭圆型香囊,深蓝色的棉布,用白线绣着一对情侣拥抱的图案,下坠两串浅蓝流苏,每串流苏上分别有“平、安”二字,香囊内装驱蚊的艾叶、提神醒脑的薄荷等香草,做成了车挂件,既表明了心意,又合时宜。同事告诉我,男友收到礼物特别开心,对香囊爱不释手,他们的感情又升温了。看,香囊居然还有让月老省心的本事呢!
去年,我最喜爱的那位如莲的作家,端午前来我在的城市开读者见面会,我起早贪黑的赶制了送她的礼物:一个绣着莲花的香囊,并拿着那香囊和她拍了合影。每当生活中有不如意时,我都会看看那张照片为自己加油,鼓励自己努力活成她那闪闪发光的样子,那是自己想要成为的的样子。
平心凝神,穿针引线,针线在指尖跳舞,小小香囊传承着节日的文化,传递着真诚的祝愿。从指尖,到心间,香中有情,囊中有意,年年端午,美好的情谊从指尖出发,由香囊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