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红色物业联盟’成立以来,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车辆停放、树木修剪、治安防控、卫生保洁等有了明显改善,我们在这居住,越来越舒心了。”住在北门社区地王广场住宅小区的李姨欣喜地说。
为凸显发挥统筹、协调、联动、监督效能,链接多元共治主体,北门社区地王广场住宅小区的“红色物业联盟”应运而生,由社区党委、小区网格、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小区业主、党员志愿者共同组建的多元主、体形成红色物业区域化联盟,凝聚了各方力量,有效化解了物业管理矛盾和纠纷,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红色动能”赋能基层治理
北门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聚集党组织、党员、党群服务站等红色资源,积极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赋能基层治理。去年以来,社区党委紧紧抓住党建这根主线,以地王广场小区为单元,把“社区党委、小区网格、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小区业主、党员志愿者”等多元主体贯穿起来,强化红色引领,成立由物业公司党员、业委会党员、网格员等多元力量组成的红色物业联盟党支部,为物业注入红色力量,打造红色物业区域化联盟新机制。
社区党委联合物业支部对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的筹备、业主登记、选举程序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加强“红色物业联盟”的交流联系。同时还通过每季度社区党委召集物业及业委会开展党建联盟座谈会,每月召开物业党支部与业委会民意交流会等形式,打破传统物业单边作战的模式,真正破解了物业管理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红色细胞”整合共治力量
北门社区党委牵头小区网格和物业公司党支部对小区业主进行全面建档,结合机关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排查“隐形党员”充实管理力量。同时激活“红色细胞”,动员党员参与地王广场小区建设,助推“红色细胞”活跃在小区一线、服务在群众身边,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社区党委于2020年6月向百科物业公司派出了党建指导员,物业公司紧跟社区党委步伐,在满足成立支部的基本条件后,向社区党委递交了成立党支部的请示,成立百科物业公司党支部,公司党支部的党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极大地推动物业管理工作和社区协调工作的进展。
“分类管理”化解服务“症结”
红色物业联盟,由各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自治组织和各小区、楼栋党小组作为红色物业联盟成员单位,将物业公司、业务会、自管小组等治理主体纳入,在社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在红色物业联盟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以联席会议为主要载体,形成“管理机制一张网、治理资源一盘棋、统筹协调一张皮”的治理架构,破除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差、人员力量弱、统筹协调难的“症结”,将辖区各小区物业公司、网格党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等整合为综合为民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探索“党工+义工+社工”三工互动和“社区服务平台—社区自治组织—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模式,使资源“联动”、力量“联动”、智慧“联动”,形成了共治共享社区治理链条。
社区还推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协支持、多方协同、群众参与”模式,激活基层协商民主“神经末梢”。通过优化管理方式,物业管理支出费用从原来的210000元/月下降到200000元/月;小区实现了门禁的智能化升级,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安装了3个;公共花园增加了书吧和休闲的公共区域,让业主有了更多的休闲选择;空中花园绿树成荫,鲜花点缀,幸福感明显提升。
“自‘红色物业联盟’成立以来,‘社区党委统筹抓总、小区网格细化管理、业主委员会反馈需求、小区物业规范管理、小区业主参与商议、党员志愿者开展服务’的多元化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来单一的物业包干式的管理,拉近了业主和物业公司的距离,物业公司开展工作越来越主动,物业费收缴率变高,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服务关系。”北门社区负责人坦言:红色物业联盟实实在在做到了组织融合、队伍融合、机制融合、服务融合、活动融合。
■ 融媒记者 曾国明 通讯员 郑松标 陈锦标 吴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