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艳艳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淅淅沥沥二十三。”意为腊八就拉开了年的序幕。每到这一天,母亲定要为我们熬一大锅腊八粥。母亲总是在前一天晚上就找个大盆把红豆、花豇豆、绿小豆泡上,等到早晨在投上大米、小米、高粱米、黍米,搅拌均匀后一起下锅,下锅以后再把从姥姥家枣园里亲手采摘的一粒粒个大鼓圆的大红枣放进去,加水再搅拌一次,再加水至锅的三分之二处方可。母亲米和水的比例掌握的恰到好处,水再多一点儿熬出来的粥就会太寡淡,水再少一点熬出来的粥就会太粘稠,所以锅里水的量要恰好合适才行。然后盖上锅盖先闷着。母亲这时就会去院里找旧木头,或树的枝条。母亲说腊八粥一定要用柴火炖。先用大火烧到滚开,然后掀开锅盖,敞着锅猛火大烧,大约十几分钟后,待各种豆次第都漂浮起来,反复搅拌至均匀,再盖上锅盖,改小火慢炖,十五分钟后再用勺子把锅盖掀开一条小缝,以免米饭溢出。热气氤氲中,香味慢慢散发出来,弥漫到小屋角角落落,满屋蒸汽,满室醇香,让人不禁垂涎三尺。这时母亲便会把灶里的柴火慢慢抽离出来,还未燃尽的木柴,便撒上点二水,彻底熄灭。然后再把锅盖严,用灶里炭火的余温慢慢微炖。这时精明聪慧的母亲便会拿几块红薯埋在灶堂的炭火里,二十五分钟左右,红薯烧熟了,粥也熬好了。揭开锅盖一看,红色的大枣晶莹剔透,金色的粟米笑开了花,赤色的红豆满脸相思,白色的大米一身赤诚。绿豆乐得咧开了嘴,犹如颗颗翡翠点缀其间,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锅灿烂,满屋芬芳;一锅香醇,满心希望;一锅甘甜,一份梦想;一锅香甜,一年祈盼。新年新起点,新年新气象!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吃块儿烤红薯,喝碗腊八粥,与我们是再好不过的美味佳肴。腊八粥对我们就是奢侈品,平时喝不上,只有腊八节才能享受到!平时母亲只能给我们熬山药玉米糁粥。每天一大锅,以粥当饭,勉强度日,维持生计。每到腊八节,无论日子多么艰难,母亲总能想方设法象变戏法似的给我们熬出一大锅腊八粥,为此母亲平时必须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反复权衡,才能省出这一天的米和豆,因此腊八粥对我们显得弥足珍贵!喝在嘴里唇齿生香,反复咂摸咀嚼,嚼起来格外香甜!至今回味起来都余味无穷!
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母亲却因常年劳碌,积劳成疾离我们而去。虽然现在鸡鸭鱼肉已成为常态,但每每食之无味。我也试着熬过几次,但无论如何都熬不出那么香醇可口的腊八粥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斯人已去,我再也喝不到母亲一双巧手精心熬制的腊八粥了。粥里有母亲的一片心血!有母亲的拳拳深情!有母亲的辛勤汗水,有母亲的殷殷爱意,满满的全是母亲的味道!原来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才能熬出如此甘甜醇厚的腊八粥。腊八粥,慈母情,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