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1/11/2021112212e6bc5a249344bcaefa48dc6717ea05.jpg
● 林小明 百花争艳的春日,手捧一册黄昌照的《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画册, 如捧一个拥有各种花草集拥的花篮。这一刻,我仿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1-11/20/000977.html

等待处理…

笔绘芬芳 墨写精神

——小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昌照

2021年11月22日  浏览量:259

● 林小明

百花争艳的春日,手捧一册黄昌照的《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画册, 如捧一个拥有各种花草集拥的花篮。这一刻,我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花笑笑的样子,这一时,我仿佛领略到花唱歌的喜悦,捉摸到花灵动的韵律,感受到画家笔端触动天机之情。

1971年,美丽的南海之滨,红海湾之畔,一个婴孩降生于一户铁匠之家。他就是黄昌照,也许谁也料不到这个既不是生于书香门第,也非科班出身的人会成为一位著名画家。是的,如今的他有很多的头衔: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汕尾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汕尾市版画家协会副主席、汕尾红海湾书画协会副主席、职业画家。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一 心有阳光 鸟语花香

1985年7月,黄昌照小学毕业后,沐浴着红海湾海滩上有些发烫的阳光,愉快地跨进了当地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白沙学堂”(现白沙中学)。每当驻足校园,他不得不为学校与海丰教育事业有一笔浓墨色彩的历史深感自豪。同时,他又为学校在海陆丰革命史写下那一页诗篇倍感荣光。

上世纪1919年,田墘知名人士游子干先生目睹旧中国惨象,发志改变田墘教育落后局面,规划在田墘白沙湖畔建设一座具有东方特色的学校。楼顶为硬山顶结构,主体是四合院布局,楼内女儿墙,走廊栏杆仿罗马式造形,楼体墙为红色,象征学校充满生机活力。

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等仁人志士就带着教育救国理想来到“白沙学堂”,培养了一批进步学生,点燃了革命火种。也在“白沙学堂”成立了田墘农会及田墘区苏维埃政府,“白沙学堂”从此也称“红楼”。

1942年农历八月初一,“抗日合作军”80多名壮士在“红楼”与围捕的日军浴血博斗中血染校园,写下了抗日合作军在田墘的红色故事。

每当昌照驻足校园,总会为“红楼”沧桑岁月热血奔腾,每当昌照漫步校园内外,总想为先烈们献上朵朵红花。也许正是“白沙学堂”这一页血染的丰采,激励着昌照,鼓舞着昌照,让他往后的岁月中,性格变得更加坚韧,心怀变得更加宽广。

就在黄昌照入读白沙中学之后,更使他感到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位徐老师。徐老师负责语文教育,却对美术理论和实践十分了解。当昌照在课余时间,或对学校一花一草,或对田埂一草一花,或对路旁野花野草涂涂抹抹时,细心的徐老师引导了他的“涂鸦”,他也虚心地请教徐老师。在徐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在昌照上门求教中,徐老师一遍又一遍辅导昌照怎么画,画什么。聪明的昌照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正确用笔,怎么用线条。根本上学会了“涂鸦”。当高中毕业时,昌照便能对着花花草草画出“小样”,更为值得欣喜的是,他的心充满了花香。

二 以马为梦,笔随心走

1989年9月,沐着红海湾晨风的昌照,跨进了“汕尾中学”高中部。他知道,人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高中时光,应该是他人生关键阶梯。他如饥似渴学习文化知识,全新的文化课程,为汕尾中学的校园风气,为师艺师德,在知识的海洋中踏浪,在云帆中欢笑,在前进中修行静思。

当有一天,昌照穿行在校园各班级自办宣传栏时,那些或花花,或草草,或人物,或建筑物的插图时,他有了关注之心。当有一天,昌照出入学校图书馆时,那些有关美术类的书籍,也重燃他对花花草草的兴趣。如何让牵挂的事相守,如何让爱过的事失去,他在高中时光,有风有雨的日子里,不会忘记那些花草的芳影。他的书桌也是画桌。校园的朝朝夕夕,他用钢笔写字,也用毛笔画花草,他面对花香朗朗读书,风轻云淡的日子里,他以花草灵动入画,捕捉到“写意”之境。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昌照没有圆大学之梦,而是走了打工之路。他先后到过香港、深圳等地。见过世面,经过风雨,开阔视野。然而,与其他打工人不同,昌照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时间,总喜欢上书店看书,或到展馆看画展。到了展厅,他不仅用眼看,还用心去揣摩。不仅用视野,而且用耳听。

有一次,目睹一位教授带着一群学生看香港画展时,昌照一边看画展一边跟着教授听课。打工十几年时间,昌照不但观摩过国内画家作品展,看过海内外综合画展,还看过日本、越南、法国艺术展。不但驻足中国画展,徘徊中国山水画展,还忘返于中国花卉展。

“春风秋日依旧”,一路走来,昌照对画画,怎么画,心有阳光。当有一次在香港观看名家画展时,昌照巧遇黄永玉大师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只听记得指着黄永玉一幅作品说,“您这画好像没有规则。”“感觉它美吗?”黄永玉反问道。记者:“美。”黄永玉:“那就好了嘛,只要你看着美,就好了。”黄永玉风趣地说。原来,昌照把参观每一次画展,当成了免费听课。笔随心走,是昌照从黄永玉与记者一问一答中得到的启发。

聆听每一朵花开的日子里,昌照在每次看展览后都觉得开心,很满足,就像是上了教授一堂课。云卷云舒,昌照在打工期间,不知用了多少墨水,不知磨秃多少画笔,不知用了多少纸张,从“涂鸦”到能触手成趣,从憧憬到彷徨,从痛过,笑过,到如今拥有,昌照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艺术之路。

三 以画入梦,心花怒放

如果说,昌照从高中毕业到经过十几年打工生涯,他是处于做画家的潜伏期,初心期,那么,从新禧年开始,昌照从外地打工回到汕尾自己创业后,在心有阳光处处风景的日子里,尝试过老板、厂长,做了好多梦,最终,为了不忘初心,不至于此生遗憾。在2002年步入汕尾画坛,开始职业画家之旅,与画友们跋涉艺术之途,领悟艺术欢乐。承载艺术厚重,起程艺术驿站。他从事职业画家中,经常与画友,或研究藏书票设计,探讨方法创新,或交流版画线条,分析山水画志向,或讨论花卉画的流派……在从事职业画家期间,他以笔入梦,相守画画,牵挂画画,有风有雨的日子里,多一份沉默,领悟一份静思,忽略过往时光,留下一幅幅花卉山水,并在2015年4月到2017年8月到汕尾市残疾人教育学校进行为期三年国画课程义教。把爱心献给特殊学校的儿童们。在他辅导下,其中有几个学生考上了特殊学校的专科,本科。

驻足昌照在2020年10月1日开办的“聆海山房艺术工作室”,面对着自学成长的画家,手捧着画家《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画册,注视工作室里画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仿佛花开声从画来……

解读昌照画册,见到他用黑白两道中倾诉出实力加努力,感到其一,他在作品笔法勾勒草木花卉野逸之趣,水墨元素很浓。《笑春风》《江湖迎客》《君子风范》《相对忘言》似是“小样”,但不失温雅。三两枝红花,笔法草草,似有春风掠过。其二,他的作品装饰性强。《春意盎然》《花隐隐,香徘徊》《心花》《岁月静好》,在传统中国画笔墨中带有西方绘画元素,体现了形式之美。其三是他的作品,以兰花入画,表现无边春意,通过墨色世界流淌,表现春色灿烂,代表了一种审美倾向。

中国高级美术师庄玉君曾对着黄昌照的作品这么说:昌照的山水画富于大气象,大气场。国家二级作家杜青说:昌照的花卉画不以物赋形,此叶非彼叶,此花非彼花,率性肆意。《汕尾日报》资深记者,汕尾城区作协副主席郑冰丽说:昌照笔下的花花草草,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五彩纷呈,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绰约多彩,媚而不俗,看似信手拈来,自然花开,却是他长期磨炼成果。

但愿昌照再次与春天有个约会。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从一块古碑再谈清初迁界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