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凝聚力量,再铸辉煌。中国共产党海丰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已拉开帷幕。这次党代会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报精心策划推出专刊《启航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以飨读者。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五年,有数量的积累,更有质量的提升。五年为期,破茧成蝶,一幅时和景泰、百业兴旺、山清水秀、交通发达、人民富足的美丽和谐新画卷正在海邑大地徐徐展开……
1 城乡面貌 焕然一新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城乡面貌发生质的飞跃。县城建成区面积从30平方公里扩至33.5平方公里。高起点改造升级县城二环路、三环路、海丽大道、海紫路、广富路等主干道,新改扩建莲花大道、福临路等一大批市政道路,梅陇、公平、可塘等中心镇主干道路同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南门湖整治、文天祥公园提档升级和市民广场、丽江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规格打造红宫红场4A景区、全国首条“红色文化街”和新山、坡平等一批红色村。高标准引入海迪公馆、星河湾、保利等一批高端城市综合体,建成各类公用服务、商业配套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成功列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荣获“广东省卫生县城”称号。
2 立体交通 串珠成链
海丰交通路网建设在砥砺奋进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县铺设公路总里程达1561公里,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为海丰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吹响了进军号角。
“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我县把打赢交通大会战作为推动海丰发展“先行军”,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在铁路方面,推进广汕高铁、汕汕高铁、深汕铁路延至海丰段等高铁建设;在高、快速公路方面,推进沈海高速公路海丰段改扩建工程、潮惠高速莲花山互通立交和深汕西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在干线公路方面,规划建设国道G324线可塘-县城-梅陇-鲘门段改造工程、国道G236线海丰县高潭岭至公平段等项目;在农村公路方面,推进村道路“单改双”等农村公路共计382.695公里提档升级改造,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中走实走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3 美丽乡村 喜迎“蝶变”
近年来,海丰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和省委“1+1+9”、市委“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的工作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当好汕尾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排头兵。2020年在全市经济社会重点工作亮牌考核中总成绩名列县(市、区)第一。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上,突出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创建了附城新山、联安坡平“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形成“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格局;全域建成干净整洁村,创建美丽宜居村89个、特色精品村35个,涌现出新山村、温厝村、坡平村等一批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示范带“八大美丽”建设要求,立足独特丰富的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地处融湾前沿等禀赋优势,高标准建设了“湾区红色文化体验示范带”和“湾区生态康养休闲示范带”,以点带面、以片示范,助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仅今年第一季度,两条示范带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2亿元,带动沿线各村集体收入增加20万元、比增10倍以上,群众人均增收9000元、比增50%以上,实现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的转变。
4 东方红城 彰显魅力
海丰,承载着红色记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它,镌刻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它,沉淀着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为更好地保护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海丰县结合实际,大手笔专注“亮点”,以提质升级、打造样板为推手,不断加强对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擦亮“彭湃故里·东方红城”名牌。
“亮点”之一是大力推进红宫红场提质升级工程。红宫红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保存有彭湃同志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期间的文件资料、历史照片、农运旗帜、农运战争武器和彭湃及战友的生前物品等实物60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三级文物25件。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县投入近1200万元,在重点做好“海丰农民运动史迹展”的同时,根据其不同的历史增加了“海丰总农会史迹展”“海丰农民协会史迹展”“海丰苏维埃政权创建史展览”3个中型基本陈列,并且采购安装了“胜利会师”“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等三组大型雕塑和周恩来、徐向前等一批名人胸像,艺术性地还原了波澜壮阔的海陆丰革命历史,展现了海陆丰人民“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更好弘扬海丰红色文化,擦亮“彭湃故里·东方红城”名牌,海丰县以红宫红场为基础,分三期对红宫红场周边道路进行沿街景观重塑改造,打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街。
“亮点”之二是全力打造黄羌林场“开放式革命历史博物馆”。黄羌林场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全场共有红二师师部、四十九团团部旧址、红二师烈士纪念公园、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展览馆、印刷处、秘书处、石燕陇红军洞等41处省定革命遗址。为传承红色基因,2014年起,海丰县规划打造黄羌林场一点一圈红色之路,通过25公里的环场公路将15处革命遗址串联,凸显出“中国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朝面山”“捍卫了苏维埃政权——富足园”“中国社会主义第一块试验田——麻竹集体农场”3张红色名片,形成一座“开放式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亮点”之三是推进省级红色示范村附城镇新山村、联安镇坡平村建设。海丰县深挖红色资源,重点打造新山村农会旧址、社前广场、新山村农民自卫军赤卫队队部旧址、革命纪念馆、红色一条街和坡平村火焰广场、白马广场、农会馆、展览馆和历史浮雕等项目,并切实抓好附城镇新山村红色文化村“一馆四室”的建设。
海丰县还积极推动红色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2019年9月,赤山约农会旧址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并列入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宫红场旧址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初,县文广旅体局积极与上级对接,将战地作家丘东平同志故居,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山清水秀 环境幽美
一场秋雨过后,在大云岭公园休闲健身的市民们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空气,享受着蓝天的惬意。生态好、环境美,这不仅是群众的直观感受,更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五年来,海丰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海丰县围绕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蓝打出系列“组合拳”,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长制”治理模式日臻完善、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高质量水源林面积46000亩、17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和1个绿美古树乡村项目按序推进;大云岭景观工程 、黄江河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部分)、海丰县龙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建设如火如荼;“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鹭影禾田乡村振兴示范带”“海丰县湖光山色乡村振兴示范带”及“黄江走廊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均摆上议事日程,有的已进入实操状态。
最近,以打造“海丰·中国气候宜居城”“海丰莲花山·岭南四季养生福地”“莲花山绿茶·岭南生态气候优品”三个生态气候标志品牌工程亦拉开序幕,成为助力海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
6 脱贫攻坚 成色十足
五年来,海丰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县37条省定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8882户27447人全部实现脱贫,建立常态化返贫监测预警、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分配等长效机制,促使脱贫攻坚成色更足、更可持续。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6.1亿元,比增5.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9258元,比增10.3%,两项指标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虎噉金针菜、油占米、莲花山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连串的事实与可观的数据标志着海丰县交出了脱贫攻坚满意答卷;也昭示着海丰“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掀开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崭新一页。
接下来,海丰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这二篇惠民文章,发力推进农村产业改革,力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跨越,绘就海丰当好靓丽明珠排头兵的美丽画卷。
文/海闻 图/施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