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平
三年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吕祖贻烈士的故居,机缘巧合,在同烈士之侄促膝长谈中,我却意外拜读到一封家书,那泛黄的信笺记录着吕祖贻烈士的革命轶事。读着先烈之父遗留泣泪的文字,眼前浮现出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让我深深敬仰一个时代的英雄!
鹿境,依山傍水,崇文尚武。老一辈人常说,“两水夹一龙,不出富豪必出英雄”,1907年,吕祖贻就出生在这里。早在中学时期,受“五四”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影响,祖贻的目光就开始投向世界,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形势,他不甘选择与世无争,偏居一隅的生活。上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同志在海陆丰点燃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圣火,而鹿境是彭湃的妻子蔡素屏出生地,革命火光迅速辐射此间,在这种浓郁的革命氛围下,开启了他从文艺青年到革命青年的蜕变。192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活跃的进步青年,不久,当选为海丰县县团部执委。
1925年,海陆丰迎来革命的春天,彭湃同志领导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海丰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农会。同年2月,县总农会在鹿境成立大山脚村分会,会址设在“义平社”,吕培其任会长,按照彭湃同志的要求,农会相继成立农民自卫队。1926年,在拳师万维新、鹿南小学校长吕铭珍等革命者的引领下,吕祖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而又光荣的革命道路。那年春天,他被党组织派往第二区南路当指导员,开展组建鹿境大山脚农军的工作。赴任后,他与吕培其、吕培壮等农会骨干,马上投入工作,很快组织了一支5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当时,农军只有铁匠打制的大刀、梭镖,没有枪械。然而,武装斗争的法宝是枪械,祖贻等人思考再三,决定跟宗祠文献堂借大炮和枪枝,这些枪械是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保护宗亲们的武器,每一支枪都来之不易。但乡亲们从心底拥护革命,当天就接受了借枪的提议,在关键时刻,乡亲们用深明大义谱写了文献堂的光荣义举。自此,鹿境大山脚农军加紧训练,战旗飘扬,为海陆丰武装斗争,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共海陆丰地委建立后,党组织派他去海丰县党部当宣传干事,并兼任县属区党部执委。他不负所望,为民众利益,毅然走进各乡表述新思想、新观念,且乐此不疲。当年,吕祖贻写了一篇《好家训!好家训!》的文章,后在《陆安日报》发表,文章袒言他待人处事公正之心,其气度和修养令人敬仰,人们对他敢于弘扬正气,更是赞叹不已。
革命年代,风云突变。1927年4月15日,统治广东的军阀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广州、汕头等地发动反革命大屠杀。中共海陆丰地委面对严重态势,决定武装起义。时光凝固在4月30日夜晚,鹿境农军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当晚悄悄涉过鹿境渡仔溪,摸进县城,潜伏在指定地点做好战斗准备。5月1日凌晨,起义队伍向县城的敌人发起进攻,在与驻守桥东彭宅的刘秉粹团匪的战斗中,吕祖贻身先士卒,勇猛冲杀,经过激烈的战斗,农军包围了县、区公署,收缴了保安队和警察的枪支,逮捕反动派。当天上午,海丰、陆丰分别在县城举行庆祝"五一"群众大会,并宣告成立县临时人民政府。
数天后,祖贻任第二区北路宣传队长,被派往前线工作。那时,县城残敌负隅顽抗,指挥部从外围撤回部分农军防守县城,5月9日,反动军阀部队派三个团先后进攻县城,前线的战斗更趋激烈,祖贻一行在黄羌遭到敌军反扑,他和另外两个同志突围后,往平东方向转移,在平东欹头嶂时,遇到反动派重兵把守各路口,为逃过敌人追杀,不得不另走山野僻径。然而,接下来的考验更大,一路上,山高路远,风餐露宿,后获悉县城临时人民政府迁驻,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只好在山区与敌人周旋。丛山密林,生活环境恶劣,他和战友缺衣少粮,为躲开敌人搜捕,居无定所,夜间忍受穿梭丛山密林、蚊虫叮咬之苦。落难之际,人们需要一个主心骨,祖贻自然成为他们的引领者,他不断地鼓励同志,当时,身边的同志看到他这样执著,前路漫漫依然前行,都深深地为之鼓舞。后来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坚守数月,直到党组织发现他在平东九龙洞,才被营救回家。尔后,他却因这段时间住在潮湿的山洞中,落下长年腰痛的病根。
1927年9月25日,敌军一个团入侵,农军再次主动撤出县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抓捕农会干部,农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为建立党组织秘密聚会点,祖贻与家人协商后,将自家药材铺作为据点,协助党组织继续开展工作。那年,吕铭珍等同志经常到他家参加夜会,有时开得很晚,祖贻的家人主动承担起放哨的重任,不辞劳苦,不惜冒险,由是让我想到,祖贻会选择革命的道路,铸就坚定的信仰,这跟家族精神的熏陶息息相关。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下午,一群气势汹汹的匪兵突然包围了祖贻家。他马上意识到凶多吉少,反动派不问青红皂白,一进屋,将他抓获,一群爪牙把家中的财物洗劫一空,然后直奔他家的药材铺,仔细搜遍每一个角落,却因抓不到农会干部,盛怒之下付之一炬,转眼间,他家苦心经营的祖业化为灰烬。随后,敌人还带走了祖贻的父亲和二叔。
后来了解到,由于当时暗探告密,反动派袭击农会队部,当天抓走了吕培琪等12名农会干部,其他30名队员杀出重围,向黄羌方向撤退,过粪箕山时又遭围击,全部壮烈牺牲。反动派将祖贻等人抓走后,关押在县城一间旧宅。敌人看守严密,禁止他们之间交头接耳,祖贻示意同志们把话写在对方的手掌上。革命艰难之际,祖贻坚定地认为:不畏生死是共产党人的忠诚底色。当晚,敌人审讯祖贻,对他软硬兼施,承诺只要他脱离共产党,说出其他同志的事,就可以放他一条生路。但祖贻明白,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无论敌人怎样劝降,祖贻不为所动,而是冷冷地说:“我不要这种自由!"气急败坏的匪徒听后,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后来,连审讯的敌人看着鲜血淋淋的祖贻,都私底下嘀咕:“怎么会有这样不怕死的人?”当祖贻被敌人拖回牢房时,已经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牢里的同志瞋目扼腕,他父亲当场泪如雨下,一把将祖贻搂进怀里,心疼地给他包扎伤口。半夜,祖贻终于苏醒过来,他突然发现父亲未干的泪迹,安慰他说:“既然我们舍得流血,就不要流泪了”。听了祖贻的话,老人强抑内心悲痛,点头答应。接下来的日子,敌人用尽了各种毒辣的手段,无论他们怎样利诱威胁,祖贻都矢志不渝。几天后,刘匪把祖贻的父亲带到大堂,他抬头一见,整个人懵了。当时,祖贻和其他同志都被悬吊在梁上,人已晕死过去。刘匪放言:“不认供就枪毙你们”!但祖贻的父亲一言不发,敌人阴谋未能得逞,只好继续关押。这期间,没有一个同志向敌人屈膝投降,他们誓死捍卫崇高的信仰,扛起风雨中不倒的旗帜。
1927年,祖贻在海城老车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0岁。那天,他戴着沉重的铁镣,走向刑场,当他望着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顿时热血沸腾,高举双臂大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口号声响彻云霄,几声枪响,和他一起倒下的还有吕培其等革命同志。杜鹃花开,勇士们不再回来,但他们用鲜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后来,被解救回来的战友含着泪回忆说:“祖贻同志是我们的榜样,是他给了我们与敌人斗争的勇气!”祖贻牺牲后,据他父亲回忆,后来牢里闹疟疾,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牢里一下子关押不了那么多人,敌人又怕被传染,他才逃过了敌人的毒手。提起往事时,老人家无限感慨说:“祖贻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记述这段共产党人的信仰故事,昭示后人,我释怀了。流年似水,往事依依,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洒满英雄们的汗水与血雨,他们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