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子
辛丑元宵佳节,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邀请馆员迎春座谈现场挥毫,我有幸欣赏到画家赵晓苏现场创作的《春回大地》。那柳堤烟敛春风静的美丽景致,那憨态十足、素朴气韵扑面而来的丑牛,一下抓住我的眼球。我和赵晓苏虽同在文史馆,但平日很少打交道。因喜其奔走在宣纸上的水墨牛,也恰好春日里,属牛的女儿刚刚给我生下“小牛宝宝”,于是开口索求牛图。赵晓苏为人厚道,人缘极好,慨然应允不日便画。甚喜。
这之后,我相继欣赏到赵晓苏的禅画和辛丑新春创作的丑牛系列。知道这位笔情纵横、创意迭出的画家的艺术追求。
赵晓苏出生在七朝古都开封一个书香门第,自幼深受积淀深厚的中原文化熏染,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天赋。无奈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做知青,当工人,但无论多么万般艰苦长夜难挨,都不曾放弃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孜孜追求。他拜师学画,锤炼笔墨,励志人生。1975年,赵晓苏以国画《鸿雁报新春》在河南美术界崭露头角, 此后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获金奖和三次银奖。
跨入新世纪,五十知天命的赵晓苏开始涉足水墨画创作,借游荡在突灵与线条之间的艺术创作理念,赵晓苏的书法和水墨画生活愈发自出心裁跌宕生姿。他重古师古但不泥古,废寝忘食,日夜琢磨,从古意中吸取精神内核,融汇贯通古贤的妙理笔趣,终于,水到渠成,自成一家。巧思和动人的神韵,是艺术中不可匮缺的。在赵晓苏的作品里,无论山水花鸟,抑或漫画众生,皆以层次丰富游刃有余的独到技法,生动的气韵,恰到好处的笔力掌握,呈现出水墨画的入境之功。
赵晓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通透理解和心怀大爱、善良达观,使他的国画艺术题材渐渐走向禅画。近年他的禅意人物画个性鲜明,独树一帜。这既是他匠心独运,同时也多出了自我性情上的挥洒。他尤其心仪笑容可掬、大度能容的布袋和尚,笔墨精湛佳趣十足,通过生动独特的画面妙解佛理,让读者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禅的智慧。因此,赵晓苏的禅画广受追捧,款款佳作被各大机构和个人收藏。
一日,赵晓苏精心构思、出神入化的《春曦燕归来》如约而至。但见春天的曦光里,报春燕扑闪着翅膀轻盈掠过,辛丑牛蹬着蹄子欢快而来,诙谐快活的布袋和尚背着鼓鼓的布袋在前方引路。好一个禅意精深、欢天喜地的境界,瞬间就柔软并快乐了我的心。挂在客厅,燕语呢喃,喜乐祥和,满室生辉。
如果记忆没有什么舛错,应该是在1993年。那时,我寻思着很想有一幅“全家福”猴牛图,还真的先后找过几位画家,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猴和牛画面上很难构思在一起。为表示诚意,几位画家分别以“睡莲”“枇杷”“山水”和“猫”代之。再后来,一次在北京,与几年不见的作家鲁光一起吃饭聊天。席间得知鲁光那时已是作家兼画家,且擅长动物画。我当时心想,天津作家冯骥才举办个人画展我早有所闻。武汉的周翼南也曾赐我画作,还收到过他个人画展开幕式的请柬。我孤陋寡闻,鲁光成"两栖人"还真的不知道。乘谈兴正浓,我提出“猴牛图”之事,并表示,如不好构思,干脆就画一棵大树,让两只猴在树上上窜下跳,再画一根绳索,让牛儿绑在树下吃草则可。鲁光听后哈哈笑,说他会构思好的,并嘱我过几日再找他。可我隔天回广州后,一忙起来,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年9月,出席广东省第一届青年作家代表大会,见到一位老朋友。10年不见,没曾想他在当国际海员和写作之余,也拿起了画笔,据说他的国画时常能卖很好的价。听说我一直想要“猴牛图”,他一口答应并说跟我说话的当儿,脑子里已经有了构思,因为刚从坦桑尼亚 大草原回来,这构思正源自那大草原,还说到时一定给我一番惊喜。果真,当我拿到这幅画后,爱不释手。画面上题了这样一段话:“吾去非洲于坦桑尼亚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大草原,见过猴子与非洲水牛于炎炎赤日下杂居。猴为牛报警,牛则为猴提供保护。此相依相偎其乐融融恰如吾友莲子小姐一家。莲子属猴其夫属猴其千金属牛,恰如吾之非洲所见……” 时光清浅岁月流转。后来,两度乔迁,"猴牛图"不知搁置何处,但一直挂在了心头。
今喜获赵晓苏赐著,其独具魅力的水墨禅画《春曦燕归来》,给我哲理禅思和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让我挹得天趣,心气爽然,给我带来新的生命憧憬。
真不想过誉,然而,那极具妙悟和神韵的意境实在让人心生欢喜。如赵晓苏自己所言:我反复画布袋和尚这一题材,在画面中构筑宁静、和谐、情趣的氛围,表达禅的智慧,让随和、大度、趣味以及幽默的造型感染读者。别人说我的画与人不同,我高兴。哪怕走在羊肠小径上,那也是我自己的路。艺术“唯独特”,才是高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