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报与县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先河之光》栏目,目的在于激励新一代铭记海陆丰的光荣历史,弘扬革命先辈“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矢志不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六人农会”雕像,位于龙舌埔广场彭湃故居东侧
“六人农会”成立
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全力从事工人运动。而彭湃在日本留学时,就以远大的目光和卓越的见识,笃定“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这种对农民运动的认识和重视比任何人都早。1922年6月开始,彭湃“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通过有力宣传,迅速唤醒了农民的认识。1922年7月29日,彭湃、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李思贤等六人在彭湃居住的得趣书室成立海陆丰第一个农会,史称“六人农会”,从此点燃起中国农民运动的火种。
彭湃烧田契壁雕,位于彭湃故居前面
焚烧田契还田于民
彭湃坚持为农民争取权益,为了唤醒农民自己起来解救“几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无日不在无知饥饿压迫的难关恶战苦斗以维残命”的境地,“反对社会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争回我们生存的权利”,彭湃以“我即贫民”的坚决态度,于1922年11月,乘龙舌埔演戏晚会,当众焚烧了自己的田契,将田产统统还给农民,这是一个打破千年封建田产制度的壮举,显示了彭湃与自己的地主家庭实行彻底的决裂,与私有财产制实行彻底的决裂,从此,彭湃由有产者变成无产者,坚决、彻底走上革命的道路。
赤山约农会,位于海丰县城龙津东路东段,原是灵雨庵
海丰农会旗
海丰农会会员证
海丰农民运动报告
农民运动迅速发展
农会的火种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席卷全县,至1922年10月,赤山约500多人加入农会,在海城龙山灵雨庵成立“赤山农会”;不久,至12月底,全县就有赤山、守望、守望分会、银溪、西河、北笏、罗山、鹿境、青湖、平岗、汀洲、雷峰、联峰等十二个约共98个乡成立农会。1923年1月,在海城龙山天后宫成立海丰总农会,彭湃担任总农会会长,为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彭湃亲自设计总农会的会旗、农会印章,起草了农会章程,还提出了总农会的总农会的奋斗纲领:“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 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农会作为农民的坚强后盾,轰轰烈烈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并开办农民医药房、妇女识字班、农民市场等,为农民争取各种合理合法权益,旗帜鲜明向封建势力宣战。此后,农会势不可挡继续扩张发展,至7月上旬,又扩展至周边陆丰、惠阳、紫金、惠来、普宁、澄海、潮阳、潮安、五华等十县,彭湃又相继组建了惠州农会和广东省农会。1925年3月,在海城龙山准提阁开办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学员,部分结业的学员被派往外县,使各地农民运动更加有效开展,海陆丰农民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农民运动,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1926年,彭湃根据领导农民运动的实践和经验,发表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阐述农民运动理论方针的专著,使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向全国迅速推广。而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创举。彭湃在中国农民运动上作出重大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七五农潮”
正当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之时,1923年7月和8月,正值收获季节,海丰两次遭强台风袭击,农民严重失收,要求地主酌情减租,但大地主不顾农民死活,串联起来不肯减租。海丰县总农会召开执行委员会议,通过“以减租七成为最高限度。收获不及三成者照数减之,如全无收获则免交”的决议案。之后,派大批宣传员到各乡开会宣传和监督实行,并吁请群众团体支持援助,一时间“至多交三成租”的口号传遍城乡。地主豪绅恐慌起来,散布谣言攻击农会“勾结土匪,实行共产”。当局出动武力袭击,镇压农会,农会骨干杨其珊等25人被抓,农会被洗劫一空,并被宣布解散,彭湃也遭到通缉。这天是农历七月初五(公历8月16日),史称“七五农潮”。“七五农潮”发生后,彭湃等突围出来的农会骨干在大嶂山边的小庵寺召开开会,商讨解救对策,决定大力争取各方支持,并继续领导农会,准备武装。“七五农潮”震惊了海丰社会,也引起外界关注。不少有识之士支持农会,呼吁当局释放被捕的农民。彭湃、李劳工等发动惠潮梅等十县农会支援海丰农民的斗争。经多方努力、交涉,也迫于惠潮梅农会的强大声势,以及各届有识之士、正义媒体声讨的压力,海丰当局于1924年初全部释放了“七五农潮”中被捕的农友,各地农会迅速恢复,农会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通过此次事件,彭湃意识到武装的重要性,开始产生建立农民革命武装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海丰支部成立旧址,位于海丰县城径口街,原是彭家办的民生织布厂
1927 年党旗
建立海陆丰农民自卫军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建立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4月上旬,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彭湃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先后到广东各地开展农民运动,开始把建立农会和组织农民武装结合起来。在领导全省农民运动的同时,彭湃和李劳工大力开展人力车工人运动,成立了广州人力车工人的工会。1925年1月,广州革命政府组织建国军东征,彭湃在人力车夫工会中挑选海陆丰籍的身体强壮、政治觉悟高的工人,组织东征军先遣队,以李劳工为队长,2月1日随东征军出击,28日胜利开进海丰县城。3月16日,海丰正式恢复农会,并以李劳工率领的东征军先遣队为基础,扩充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总队部设于海丰县城东林氏祖祠,李劳工为总队长(后为徐成章、吴振民),设2个中队,全队官兵200余人。周恩来同彭湃通过研究,于3月上旬在桥东成立中共海丰支部,4月上旬改为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彭湃任书记。5月初,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调李劳工到陆丰组建农军,成立了陆丰农军总队,李劳工任总队长(李劳工牺牲后,黄埔军校毕业生颜国潘继任)。根据农会决定,两县农会先后在各区设立常备农军小队。其人数视各区大小,从几个人至十几个人不等。他们拥有武器,执行维持乡村革命秩序、指导乡农军训练。另外,各乡农会成立时都建立不脱产的农民自卫军后备队。1925年9月,南方军阀重陷海丰,海丰农民自卫军和农会、工会等团体职员撤至广州。10月5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海丰农民自卫军被任命为先遣队,再次打回海丰。12月上旬,海丰农民自卫军受广东革命政府命令,驻防海陆丰。1926年1月中旬,海丰农民自卫军受省罢工委员会委托,兼任省港罢工纠察,驻汕尾、妈宫、田墘、捷胜等港口,负责对香港封锁。随着农民运动走向高潮,1926年海陆丰农民自卫军不断壮大,已发展至万余人,甚至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红色娘子军――赤坑妇女粉枪队。这是一支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海陆丰革命气氛浓厚,士气高涨,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1926年11月杨白在《“小莫斯科”纪游》的通讯中称海陆丰农民自卫军为“东方的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