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feng.wxhftv.com/Img/2021/3/20210308aae7c7c7b5384c0eb47325b4aa18ff3a.jpg
● 吴春红 吴春红系汕尾市作家协会会员。对文学有着虔诚的喜爱,喜欢用简单的文字抒写心灵。2015年开始发表散文,至今创作
http://haifeng.wxhftv.com/content/2021-03/06/000476.html

等待处理…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1年03月08日  浏览量:381

● 吴春红

 

吴春红系汕尾市作家协会会员。对文学有着虔诚的喜爱,喜欢用简单的文字抒写心灵。2015年开始发表散文,至今创作二十多万字,出版散文集《时光深处》。《茶马古道》入选《2018中国散文诗年元》。《故去的老街》获海丰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比赛一等奖。

 

 

第一次看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是在初解风情的豆蔻年华,之后,便一直把它当作一句谱写爱情的词,并为之而倾倒。众里寻他无果,只是一个回首,那人却正站在灯火阑珊的地方,正对着你浅笑盈盈。那一刻的欣喜,已经不是言语可以形容,此时,只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慰藉心底的疲惫与忧伤。真的很美,美得让人落泪。

可是,有人说辛弃疾当年填这阙《青玉案》时的心境,并不是表达对一个女子的思慕之情。对于此词作的创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说是写于淳熙初,一说是写于淳熙十四年辛弃疾闲居带湖之时。但不管是哪一年,其实都一样,起码,南宋朝廷的命运是一样的。那时的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强敌压境,南宋统治者却偏安江南,依然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就如词中所绘的元夕之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绽放时如花千树,熄灭时如星雨的焰火,宝马香车,川流不息,彩灯千万,凤箫声动……可以想见,这样的景象是何等热闹欢腾。再看街上行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路拥挤的行人,绫罗绸缎,盛妆美饰,笑语幽香……又是何等的喜悦欢快。这一刻,有谁关心国运如何?有谁关心江山已失半壁?

那时的辛弃疾,正是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年龄。曾先后上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等一系列奏疏,有心请缨出战,却从不曾被采纳。不被赏识,继而心灰意冷,即使是在这热闹的元夕之夜,在繁华的街头,也无法寻得一时的欢快。他无法感受行人感受的快乐,他只觉得寂寞。其实,不关己身的热闹,越能让人深刻体会到寂寞。我想,此时的辛弃疾便是如此。梁启超曾说此词“自怜幽处,伤心人别有怀抱”。这个伤心人正在努力寻找,希望可以遇见一个不随俗流的佳人,可以找到知音。所幸,万觅千寻,终在灯火阑珊处相见。

一直喜欢着辛弃疾,喜欢着苏轼。他们共为“豪放”一派,词作已经摒弃了宋词缠绵香艳的词风,开辟出新的风格。但他二人的豪放却是不一样的。苏轼的词总能让人从中觅得一份旷达的沉静。他的词是平静的海洋,有着无限的包容力,旷达饱满,蕴含哲理。而辛弃疾的词,大多时候是激荡澎湃的海洋,置身其中,心情总是久久无法平静,为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激情倾倒。即使是婉约风格的词作,亦是金戈铁马下的秾丽,柔婉之中有悲壮。这些,都是与作者的人生历程有着莫大关系的。辛弃疾少年时期,也是意气风发,“登高望远,指划山河”,也曾一抒壮志。可中年开始,不断遭到排斥,在“谈战色变”的年月里,屡屡请缨,命运可想而知,甚至有二十年被闲置不用。这对于满腔热血的辛弃疾来说,是更大的打击。于是,他把这一腔悲愤,都融入了词作里。

在归隐期间,他一方面寄情山水,向往追求着陶渊明的生活。一方面却不能抑制地,在闲适之中吞吐着抑郁。四十九岁之时,他跟友人说起,仍以壮志自勉“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六十四岁之龄,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单车就道。”不过,他终究也是活得明白的,不然,就不会有“了却君王天下事,羸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样凉透了心、醒透了神的诗句了。但即便活得透澈,终此一生,他还是不能完全放下牵念。

也有人说,辛弃疾《青玉案》里的佳人,其实是他自己。他在繁华热闹中追寻着可以相知相惜的幽独者,在繁华热闹中也恰有这么一处灯火阑珊之处,让他这一高洁的人品,在若即若离、迷离恍惚中展示。或许,在那样一个注定了寂寞的时代,也唯有自已,能与自己一诉梦与想。

元夕之夜,月亮是多么温婉迷人,走过了久远的时光,它依然无须背负太多,只负责展现美好。但是,清醒着的辛弃疾,忧国忧民的辛弃疾不行。这一刻,他或许想大声疾呼,唤醒沉醉的人们。也许,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他想找一个可以共诉相思的人。

这一刻,再念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觉得莫名地沉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第三境,是经过漫长的孜孜以求,终于有所发现获得的成功。穷此一生,我或许连第二境都未能踏进。但是,又有什么所谓呢?其实,人生无需那么多的追寻。携一份淡然,不为名利,不求高楼,只缓缓而行即可。如若今生真有那么一份情,一个人,或一个你可以到达的高度。从容行走间,也自然可以收获。

始终相信,人生中既定的缘分,无须约定。

上篇:没有了
下篇:优雅地老去
分享到

海丰数字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