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三季度继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以来,我县坚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工作部署,聚焦“全省优秀、全国前列”的目标,以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魄力,力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实现海丰营商环境全面迭代升级,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指标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提速度,缩短市场业务办理时限
我县紧盯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堵点”“难点”,着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的最优环境:在海丰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专区,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压缩为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和申领发票3个环节,开办企业时限已从原来的3日压缩至平均1日;推行专人专岗负责制,实时监控新办纳税人套餐办理情况,跟踪办税服务厅业务办结时限,不断压缩办税周期,确保新办纳税人“申领发票”不超过0.5个工作日,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第三季度,海丰税务局办理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共823笔,平均办理时长为3小时,办理时长全市最短;为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我县打好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并联审批等一套“组合拳”,依托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投资项目采取全程网上评估评审,将政府投资项目立项时限由原来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备案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娜菲、军铠、立德等新办企业的应急物资生产项目,将备案时限由3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实现网上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当日出证发证;精简用电报装流程、简化报装资料,缩短办电时限,中压报装112户,全程平均用时33.38天,比去年缩短11.62天,为我市用电报装时限最短;率先推出96968供水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受理报漏、抢修以及咨询、建议和投诉,同时推行预收水费便民服务,开通多种电子化的缴费方式。涉及外线工程施工的供水报装流程精简为“受理报装、方案答复、竣工通水”3个环节,办理时间不超过8个工作日(不含外线施工时间)。不涉及外线工程施工的供水报装流程精简为“受理报装、竣工通水”2个环节;在扶持企业信贷方面,大力推广省“中小融”“粤信融”、市中小企业(海洋经济)金融服务等平台应用。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落实县级财政资金配套600万元,助力推广市级信用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增信。
优服务,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我县强化政府服务机制建设,营造宽松便捷高效的市场环境:政数局建立政数应用双向物流机制,推行“线上办理+线下寄递”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正实现“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办成事”;司法局着力打造民营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制定了司法公证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服务”,提升公证办理效率,将涉及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公证事项办理时限压减至少三分之一。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站办结”,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无犯罪记录、初婚、国籍、户籍注销、文本相符等公证事项实行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切实提高受理、审批、出证等环节便民化水平;交通局大力完善交通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标准,梳理97项行政许可事项为即办件,线上线下同一事项同一审批标准,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发布实施;通过大力推广“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系统”,普通货运车辆年审实现网上申办,真正做到了普货车辆年审业务“零上门”,最大程度地方便广大运输业户。
解民难,构建和谐稳定
便捷的社会环境
公安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破除“惠企便民难”壁垒,营造和谐稳定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实现经济高速发展保驾护航:完善《海丰县公安机关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十二项措施》,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户政、出入境、交警车驾管部门全面落实十二项措施,开通24小时咨询电话,全天候随时接收群众、企业员工的咨询和预约业务。户政部门推出临时身份证权限下放派出所窗口便民措施,群众办理临时身份证不需要跑户籍地派出所或户政部门,只需要到附近或任何一个派出所即可实现当场办理、当场办结,做到了群众办理临时身份证“只跑一趟”,在全市率先走出了第一步。
■ 融媒记者 曾国明 通讯员 林永箐